第12课 短文二篇 教学(共46张)+素材.docx
《第12课 短文二篇 教学(共46张)+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 短文二篇 教学(共46张)+素材.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12课短文二篇教学(共46张)+素材12短文二篇第2课时第1课时第1课时孔子曾经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激趣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被称作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二既像画又是诗,它会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诵读,读通顺歇颓沉鳞能与其奇者诵读课文三遍。第一遍,扫除字词障碍,读通读顺。Xietu1Iinyu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第二遍,读出停顿,初步领悟文体特征。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第三遍,声情并茂地读,感受个中情意。小组合作,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小组成员互相提问,检查掌握情况,并及时更正。分组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再读,读文意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3、,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总领全文仰视俯瞰平视分两层,具体描写山川的秀美景色平视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本文描绘了山川之美,读过此文,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给出的句式进行描绘。深读,读文情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的峻峭,水的明丽,互相映衬。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这里有之美,你看,O高
4、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添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山水相映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绚丽动人,美不胜收。色彩搭配之美静景:山高、水清、岸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一幅是热烈欢快的晨景图,一幅是灵动欢跃的暮景图,传达
5、出蓬勃的生命气息。晨昏变化之美动景:猿啼、鸟鸣、鱼跃三种美交替出现,互为影响,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揣摩句子的内在情感。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用叹号。表现出作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之情,同时,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用省略号。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对世人热衷于功名利禄而无暇欣赏山水美景的惋惜之情。结合以下材料,说一说:从文章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走近作者(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茅山。入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2)南北朝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2课 短文二篇 教学共46张+素材 12 短文 教学 46 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