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集体林场病虫害防治制度模板.docx
《新型集体林场病虫害防治制度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集体林场病虫害防治制度模板.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病虫害防治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一)目的为保障*新型集体林场森林资源健康,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科学、高效、规范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特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型集体林场的林木、花卉、种苗及林下植被的病虫害防治。(三)防治原则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以营林措施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物理防治手段,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维持林地生物多样性,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前期准备(一)人员组织与培训各新型集体林场应组建专业的病虫害防治队伍,包含林业技术人员、巡护员等。定期邀请植保专家、科研院校讲师开展培训,内容涵盖常见病虫害识别、监测
2、技术、各类防治方法操作要点、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等,提升人员专业素养。新入职人员需进行不少于3天的岗前集中培训,并在老员工带领下实操3个月,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开展工作。(二)物资准备农药采购:依据林场病虫害发生历史及预测情况,采购高效、低毒、低残留且符合国家规定的农药。采购时检查农药“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标准证),确保质量。器械配备:配备充足的施药器械,如背负式喷雾器、担架式喷雾机、车载式打药机、弥雾机等,定期维护保养,保证施药时正常运行。同时准备诱捕器具,如黑光灯、糖醋液诱捕器、性诱剂诱捕器等,以及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监测设备:安装昆虫诱捕灯、智能监测摄像头等设备
3、,构建覆盖全场的监测网络,用于实时捕捉病虫害动态信息。第三章监测预警(一)监测点设置根据新型集体林场的林种分布、地形地貌,按照不同林分类型,每500-1000亩设置1个固定监测点。例如,在针叶林集中区、阔叶林片区、混交林地带合理布局,确保各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都能被精准捕捉。监测点配备数据记录手册、标本采集工具等。(二)日常巡查巡护员每日开展林地巡查,重点关注新植林地、幼龄林、珍稀树种区。巡查时观察林木叶片有无斑点、卷曲、枯黄,枝干有无虫孔、瘤状物,树皮是否干裂、流胶等异常。发现疑似病虫害,及时拍照、记录位置与症状,通知技术人员。(三)定期普查技术人员在病虫害高发季节每月组织一次全范围普查。采用
4、随机抽样、对角线抽样等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地,统计害虫虫口密度、病害病情指数。对于大面积纯林,抽样比例不低于20%;混交林抽样比例适当提高至30%o详细记录普查数据,建立电子档案。(四)数据分析与上报分析监测数据,对比历年同期数据,结合当季气象、土壤湿度等环境因素,预测病虫害发展趋势。如果发现检疫性病虫害,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第四章物理防治技术(一)树干围环防治对象:防治春尺蟆、草履蛤。安装方法:在害虫上树前,用粘虫胶带绕树干胸径处缠绕一圈,宽度不小于20厘米。每株树围一环,重灾区可在树根基处再缠一圈。使用时间:根据目标害虫不同选择胶面内外和使用时间。草履蛤围环时间为1月上旬前至6月底、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集体 林场 病虫害 防治 制度 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