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思想方法》教学实录.docx
《《集合思想方法》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合思想方法》教学实录.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集合思想方法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P108页例1及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难点:理解集合圈各部分的含义。【教学准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好,昨天老师让同学回家预习了一个很有趣的内容。有哪位同学说说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或者有哪些困难,有哪些不会的内容?谁来大胆地说一说。生:我学会了重叠问题。师:
2、哦,学会了重叠问题是吗?很好!还有同学想说吗?师:有没有同学遇到不会的地方呢?生:没有不会的。师:很好。请同学们拿出预习提纲。师:看看预习提纲最后面的: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会的,你都写了吗?师:请这位同学说说。生:通过预习我学会了重叠的思想方法。师:还有不会的吗?生:没有不会的。师:很好。看了三(1)班的同学很厉害,通过预习掌握得很好。但这里老师遇到了一个困难,需要大家帮我解决的。二、情景体验,感受新知。师:这里老师调查了一下同学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名单。教师呈现表格,学生观察。师:请问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有3位同学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都参加了。师:你好厉害,眼力
3、很好。还有同学想说说吗?生:我们知道了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9人。师:很好。那么同时参加两项兴趣小组的你找到了吗?生:有3人。师:那么我认为一共有17个人参加了语文、数学兴趣小组。你同意我的想法吗?生:有3个人是重复的,一共不是17个人。师:其他同学同意我的说法吗?生:不同意!师:你为什么不同意我的想法呢?师:请前后4位同学小组讨论:为什么不是17个人参加兴趣小组?学生交流讨论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不是17个人参加兴趣小组?生L参加语文的有8人,参加数学的有9人,但是有3人同时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这3位同学重叠了,所以应该是17-3=14人。师:有3人重叠了要减掉,同意
4、吗?生:同意。师:送点掌声给这位同学,太棒了。谁再想说一说。生2:有8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9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有3人同时参加2个兴趣小组,重叠了。师:重叠的要怎么办?生2:重叠的要减去,所以一共是14人。师:很好!男生女生都很棒!还有谁再想说说你的想法。生3:应该一共有14人。因为参加语文小组有8人,但是这8人里有3人又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所以要把重复的3人减去,也就是8-3=5,5加数学兴趣的9人一共是14人。师:非常好。所以你的答案也是14人,对吗?生:对。师:但是吴老师又有一个想法了,老师想把这些数据整理在一个图中,你会整理吗?教师呈现集合图生:会。师:请拿出预习方案,同桌先检查昨天预
5、习有没有出错的地方,与4人小组讨论有什么不同的,请你互相说一说。学生检查、交流集合图的填写。师:在交流时如果发现有错的,请马上纠正。师:都交流完了吗?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同桌有错的地方?出示空白的集合图。师:现在老师请同学来帮忙,中间这个位置应该怎么填呢?师:请谁来谁一说?生:那里应该填写语文和数学都参加的同学。师:具体是什么名字呢?生:杨明、李芳、刘红师:很好!那你能说说这表示什么意思吗?生:表示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都参加的同学。师:同意吗?生:同意。师:很好,掌声送给她。生:我有其他的意见。师:很好,请你说一说有什么其他意见。生:应该是表示重复的。师:表示重复的,可以吗?生:可以。师: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 思想 方法 教学 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