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3 比较物体的轻重.docx
《2024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3 比较物体的轻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3 比较物体的轻重.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3.比较物体的轻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年级科学下册(2024最新教科版)(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通过观察、手掂以及简单工具称量等不同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知道物体有轻有重。科学思维目标通过观察、手掂和简单工具测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探究实践目标初步掌握使用简易天平测量物体轻重的方法,认识到用简单工具测量轻重更准确。态度责任目标在活动中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测量,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对应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中的第一点“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针对
2、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的认识目标主要围绕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展开。从这一课起,认识目标从物体的一般外部特征逐渐转向轻重和形状这两个基本特征。物质都有质量,但质量这个概念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因此本课将通过关注更为直观的特征“物体有轻重”,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具有质量”的认识。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聚焦板块,了解学生对于物体轻重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启发学生思考比较的方法。在探索板块,学生将通过直观观察、用手掂以及利用简易测量工具的方式,亲身体验并实践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研讨板块,第一问讨论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准确性;第二间以木块
3、为例,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确定物体的轻重需要将其与其他物体进行比较才能描述。拓展板块,设定一个迁移应用情境:两个形状、大小相似的纸杯和塑料杯,让学生判断它们的轻重,以此检验他们对比较物体轻重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前面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在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时可能已经认识到物体有轻重。在根据轻重分类时,有些学生也会用掂的方式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然而,学生可能不会自主地认识到需要将多个物体进行比较才能描述物体的轻重。止匕外,他们也缺乏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能力。在不同情况下遇到物体轻重的比较时,他们往往无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因此,本课创设比较物体轻重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物体
4、的轻重,使学生明确认识到“物体有轻重”,并且“描述轻重”是将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结果。(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知道物体有轻有重。难点:将多个物体两两通过掂量进行比较时,能够做到有序、严谨,并能根据比较结果准确地排序和记录。本课情境:通过情境配图和文字,向学生展示用简易天平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这一内容为高年级学习并规范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奠定基础。聚焦:学生可能有过用手掂这种简单的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经历。在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物体的轻重是通过比较才能描述的。探索:教材展示了三种依次递进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从依赖学生个人经验和
5、用手掂量来感知物体轻重,到使用简易天平这一工具进行更加精确的测量,旨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认识到使用工具的必要性以及精确测量的重要性。图中呈现了四个结构性的物体,涉及物体形状、大小、构成材料以及空心与否等多方面的差异,旨在启发学生对物体轻重比较的理解。图片展示了两组对比:一组是玻璃球和乒乓球,它们形状相似,但实心的玻璃球比空心的乒乓球小;另一组是大小明显不同的方形空心大盒子和实心的小木块。猜一猜:观察桌面上的四种物品并尝试猜测它们的轻重顺序。鼓励学生运用个人经验来进行初步判断。猜测差异引发讨论,引出掂量等方法。掂一掂:一名学生用手掂量空盒子和小木块,感受它们的轻重,另一名学生
6、及时记录。这种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通过身体感觉来评估物体的轻重。在全班进行结果比较时,学生会发现用手掂量因人而异,判断可能存在偏差,从而引出使用标准工具称量的必要性。称一称:一名学生正使用镇子放置回形针,以测量小木块相当于多少个回形针的重量。旁边的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天平称量是一种更为客观和精确的测量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验证之前的猜测和感受,加深对物体重量的理解。气泡图引导学生规范使用简易天平:将被称量的物体放在托盘的一端,用镶子夹取标准物(如同形针)放置在另一端,直到天平两端达到平衡。经过用三种方法多次比较,学生会发现使用简易天平比较物体轻重更加准确和科学。研讨1: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多次比较
7、,鼓励学生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理解使用简易天平比较物体轻重更准确。研讨2:引导学生用比较的视角准确描述物体的轻重。例如,小木块比乒乓球重。这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关注物体之间的关系(如物体之间的比较)的视角。拓展:基于生活情境设置问题,考查学生迁移应用能力,这样的设置旨在引发学生对材质与物体轻重关系的关注。“怎样判断?”一问指向判断轻重的比较方法,可以通过观察(看一看)、手掂以及简单工具称量等不同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五)教学准学生:玻璃球、乒乓球、空盒子、小木块,简易天平、同规格的问形针。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形状、大小相似的纸杯和塑料杯。(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1 .聚焦教学时,教师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3 比较物体的轻重 2024 新教材 教科版 科学 一年级 下册 单元 教材 分析 教学 建议 比较 物体 轻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