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三甲知识应知应会:教学活动--病例讨论制度(二).docx
《创三甲知识应知应会:教学活动--病例讨论制度(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三甲知识应知应会:教学活动--病例讨论制度(二).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创三甲知识应知应会:教学活动病例讨论制度(二)重点要突出,不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教学目标要明确。在选取病例时,建议选取诊断明确的病例,要有帮助诊断的依据。因为如果你选取的是诊断不明确的病例,那就是疑难病例讨论,不是教学病例讨论,因为你不能告知学生明确的诊断。病例讨论设计:建议只提供简要病史和体查资料,要求学生讨论初步诊断,尤其是定位诊断及需要完成的急诊检查。为更接近临床工作的实际,病历摘要可只提供初次接诊病人的基本临床资料,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从主诉推导假设诊断,进一步结合病史、体检,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然后再依次提供进一步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基础、临床知识及社会心理问题展开讨论。不要一开始
2、就提供全部的,尤其是有确诊意义的资料。教师注意做好教学安排,合理分工并指导学生做好准备,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对错并不重要,因为是“讨论”,意见和观点必然有对有错,但经过讨论后就要形成正确的结论。建议要进行多次的反复演练。教师的发言要大声,要注意掌控讨论现场的气氛,学会怎样在气氛生冷的气氛中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讲些鼓励的话,适当讲些俏皮话,使气氛融洽,消除紧张气氛。学生回答应该是一个接一个,最好有争论及辩论,可激烈进行,教师为引导,指出正确和错误的地方。教学病例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讲为主,教师引导,总结,起点睛的作用(教学查房以教师为主体)。因此要尽可能突出
3、学生的作用,学生可以围绕问题进行争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急于表态,只是将学生引导正确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再逐渐将一些检查资料或一些正确的信息告知学生,印证讨论。在教学病例讨论开始时,不需要学生再汇报病史了,因为学生和评委已经人手一份摘要了,再让学生照读一次毫无意义,画蛇添足,浪费时间。建议将病历摘要用幻灯打出,大家都可以看到。讨论过程中,教师讲解时,学生要做记录,要备有专门的笔记本。而且,教学病例讨论要指定专人记录,因为讨论完毕要现场检查教学病例讨论记录。教师的引导和讲述要有条理性,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就是病历摘要中的思考问题)进行讲述,不要随心所欲,一下治疗,一下又诊断,整个过程要有条理性和组织性,建议进一步加强教学准备,合理分工。教师要做好备课,按照安排讲述。注意时间安排。有一次教学病例讨论只用时16分钟,教学时间掌握不恰当,说明没有充分做好教学安排和组织分工。要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做好教学准备,并反复演练。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答案一定要规范、准确、全面。如诊断为“肺结核”,其部位、分类、范围、痰菌情况、化疗史程序、并发症?有无报疫?教师要告知学生规范、准确、全面的答案。不单纯是医学上理论的东西,还要包括临床实际工作如何处理和医患关系的处理等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要与时俱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三甲 知识 应知应会 教学 活动 病例 讨论 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