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项脊轩志.docx
《第6单元 项脊轩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单元 项脊轩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项脊轩志本课话题思念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篇课文的结尾,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亲切面容,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寄托了作者对亡妻深切的思念。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积累一一生活中的素材苏轼种树悼亡妻18岁那年,苏轼娶了15岁的王弗为妻,她是眉州乡贡进士王方之的女儿,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
2、、坦率互补。王弗也颇有才气,红袖添香夜读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苏轼不但对她倍加爱护,也视她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可惜的是,他们的幸福生活只保持了11年,王弗便染病去世了。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满了青松,他有诗句记载此事:“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苏轼的思念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此后他一首接一首地写诗悼念亡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首江城子记梦。玫瑰易凋,青松长翠,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着,向爱人表达了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和最真挚的思念之情。背诵一一文学中的名言警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思念是翅膀飞过的痕迹。泰
3、戈尔如果一切真的消失地球也不见那我要我对你的思念再在世界里走几个光年。安东尼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渗漉(ShenXItl)修覃(qi)栏稹(Shiin)呱呱而泣(gti)扈牖(jing)异爨(cuAn)l三11(he)垣墙(yu6n)长号(ho)老妪(yt)i(dai)硼珊可爱(Shdn)象笏(hi)偎仰(y&n)先她(三)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吾妻来归(女子出嫁)臣请完璧归赵(归还)(1)归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返回)、若水之归海也(汇聚)(2)得又北向,不能得日(得到,获得)轩凡四遭火,
4、得不焚(能够)(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置)(3)置J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设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丢下)等移案(每逢)(4)每妪等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经常,不止I一次)他日汝m用之(副词,应当)、以当南日(挡住)轩东故尝为厨(作为,是)(6)为I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余既为此志(写作)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处所)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与“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若属皆且为所虏(助词,与“为”配合,表被动)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向下)(2)使不上漏(名词作状
5、语,从上面)(3)南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阁子北面)(4)坦周庭(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5)我二世(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6)执此以期(名词用作动词,上朝)(7)庭中通南北为数词作名词,一体)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室仅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2)彳丰彳主而是古义:三三o今义: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3)三五之夜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今义:表示数目不多,约数。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译文: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2)妪,先大母婢也。译文: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3)鸡栖于厅。译文:鸡在厅堂里栖息。(4)其制稍异
6、于前。译文:形式与过去稍有不同。(5)而母立于兹。译文:你的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译文:我从童年起就在轩内读书。(7)以当南日。译文:用(北墙)挡着南边射来的日光。(8)语未毕,余泣。译文:(老婆婆)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译文: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判断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被动句)常识速览识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散文第一家。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但仕途并不顺利,35岁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土不第。
7、后迁居至嘉定G今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此读书讲道20余年,学生常数百人,世称“震川先生”。在文学上,以散文创作为主,取得较高的成就,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他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主要作品著述较多,主要有文章指南诸子汇函震川文集等探背景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他的散文题材较狭窄,只是就日常交往、身边琐事,尤其是家人、父子、夫妇之情着笔。作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耳闻目睹,感受深笃,因而文字委婉凄恻,深刻动人。这一特点在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及本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作者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课讲学,不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6单元 项脊轩志 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