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docx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身份识别制度.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严格执行杳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一)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食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身份识别方法。常用标识有:患者姓名、性别、出生FI期、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不得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年龄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二)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三)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和镇静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四)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
2、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二、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卡(一)我院所有住院患者、急诊门诊患者、留观病输液病人、产房新生儿、新生儿室等患者均使用腕带身份识别标识。(二)急诊医学科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三)住院病区直接进行腕带打印,腕带信息准确,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四)腕带字迹不清或有损坏时,立即更换。(五)”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特殊情况除外。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破损,手部血供良好。新生儿室、产房新生儿均使用双腕带。(五)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
3、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六)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督导并有记录。(七)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收回腕带,并进行销毁。三、辅检科室的身份识别方式住院患者在检验、放射、CT.MRK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辅助检查治疗时,通过核对腕带、检查治疗申请单,并由医务人员呼叫患者姓名,患者或家属应答等综合方式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四、同姓名患者的身份识别方式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应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地址或职业或身份证号五种病人信息来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五、无名患者(儿)身份识别(一)向带患者(儿)入院的人员询问并记录患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患者 身份 识别 制度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