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防汛预案.docx
《XX镇防汛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防汛预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镇防汛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编制目的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镇经济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第二节编制原则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村组和个人都有参与。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情况1、水系分布情况本镇位于XX县北部山区,XX河穿境而过,XX河属XX河水系,是XX县境内的主要河流。2、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本区域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气温日差多,常有春旱、霜冻、大风等天气;初夏干旱多大风,盛夏炎热多暴雨,降水不均伏旱多,冷热不均多冰雹;秋季阴雨盛行降温快;冬季干冷降雪少;年平均气温10.9。*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
2、温为-2.7t,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3.6。(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5。a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9.9Co本镇境内降水有明显的季节特点,时间、地区分布不均,旱涝比较明显,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根据历年资料记载分析暴雨及其产生的洪水灾害在山区多表现为局部性,与暴雨中心及其周围地形地貌形态关系密切。3、区域内的地貌、地质构造及水土流失等本镇北靠XX县,南与XX县XX镇、东与XX县XX镇相接壤。该区域地势南低北高,川窄城小、沟壑纵横。本镇属于土山石区,石头多、土层薄、土壤少、在雨季入渗小、水流大,山多、坡陡,暴雨引起的山洪汇流快、流程短,易涨暴落,易形成山洪灾害,由于本镇地形属于
3、川、山、嫄区、在暴雨发生时地表流速快、冲刷力强、挟带泥沙石多,破坏力大等特点。第二节经济社会情况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本区域内有XX、XX共X个行政村X个村民小组共X人。第三章组织指挥体系第一节组织指挥机构1、镇级组织指挥机构为切实做好我镇防汛抗旱工作,特成立镇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镇长)副组长:(镇人大主席)(镇党委副书记)(镇纪委书记)(镇组织委员)(镇武装部长)(镇副镇长)(镇副镇长)成员:XX2、村级防御指挥机构各村设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水位的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每村应组建1个应急抢险队(不少于30人),以保证本
4、行政村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监测组:负责辖区雨量,危险区溪沟水位,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监测。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汛、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
5、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应急抢险队:由镇政府组织成立一支以基干民兵为主的30人的抢险队。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各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进行有序地抢险工作。第一小组:(组长)由XX村抽调人员组成。第二小组:(组长)由XX寺村抽调人员组成。第三小组:(组长)由XX村抽调人员组成。每组人员不少于30人。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鉴于上述各应急组人员每年可能有变动,规定每年5月上旬前将新的应急抢险队伍组建好,并登记造册。5月中旬由镇政府组织进行一次实地集训演练。此后,各应急组队员在紧急抢险时一切听从
6、指挥部调遣,奋勇投入抢险地点进行抢险工作。3、责任人及联系方式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成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等均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进行联系。第四章监测通讯预警第一节预警级别划分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降雨强度及降雨范围,将汛情防御预警分为四个级别:1、特大防汛突发事件(红色:I级)24小时降水150mm以上,全县出现大面积内涝2、重大防汛突发事件(橙色:II级)24小时降水12Omm-15Omm各村镇均出现内涝,积水深度在80CM以上3、较大防汛突发事件(黄色:III级)24小时降水80mm-120mm,部分4、一般防汛突发事件(蓝色:IV级)24小时降水50mm-80mm第二节通讯
7、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在发生汛情时,镇、村、户之间的通信可采用电话和锣鼓等方式,户与户、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可采用锣鼓、哨音等方式。镇、村、组以及各观测站、监测组、信号发送员之间的通信,在现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均设置固定联系电话。各村联系电话为现用电话号码,一旦换号,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第三节预警方式本镇受汛情影响造成村庄交通不便,预警信号采用电话、语言、吹哨、敲钟、打锣等进行预警。第五章转移安置发生汛情时,根据危险区基本情况,按照确定的路线迅速将可能危及的区域内所有人员转移到安全区。第一节转移安置原则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低洼处后较高处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防汛 预案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