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数据安全事件启示录.docx
《滴滴数据安全事件启示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滴滴数据安全事件启示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滴滴数据安全事件启示录日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公司”)有关网络安全审查的处罚结果尘埃落定,一时间沸沸扬扬,企业如何做好网络安全合规等议题再引热议。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称“网信办”)于2021年7月2日对滴滴公司启动网络安全审查,随后同月4日和9日连续发布两篇通报宣布滴滴系APP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并要求应用商店予以下架,再到一年后宣布对滴滴公司处以80.26亿的巨额罚款,滴滴公司网络安全审查充满了戏剧性。本文将分析网络安全审查对滴滴公司的“次生”影响,进一步阐述该事件对各行业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启示;并将重点介绍网络安全审查后滴滴公司可能面临的民事、公益诉讼,以及企业如何借鉴以
2、有效进行事前预防与事后补救。目录1 .中美法规冲突下的赴美上市2 .巨额处罚后的“次生”影响2.1 用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2. 2侵权诉讼风险2.3公益诉讼风险3,滴滴数据安全事件的启示3.1从滴滴数据安全事件探析个人信息保护的实践要求3.2明确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长期需求3. 3违法情节严重时或将面临顶格处罚3. 4执法依然看重企业主观态度3.5了解相关法律下的双罚制责任1中美法规冲突下的赴美上市回顾事件发展:2021年6月30日,滴滴公司在美国纽交所挂牌。2021年7月2日,网信办对滴滴公司启动网络安全审查。2022年6月2日,滴滴公司申请纽交所退市;2022年7月21日,因违反网络安全法数
3、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下称“相关法律”)的相关规定,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等,滴滴公司被网信办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滴滴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被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下称“滴滴数据安全事件”)。滴滴数据安全事件发生和发展于我国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立法迅速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数据安全与出境等领域开始构建系统性监管体系:数据安全法于2020年7月发布草案,于2021年6月10日正式发布;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0年10月发布草案,于2021年8月正式发布;大量配套法规同期出台。与此同时,美国却于2020年12月18日颁布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For
4、eignCompaniesAccountableAct),要求在美上市公司使用经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0B”)审查的审计机构,否则将可能强制其摘牌。而审计会涉及大量企业重要信息,内容丰富,甚至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明显增加了赴美上市企业违反国内数据安全相关规定的风险。滴滴公司因其庞大的出行业务,持有大量个人信息及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滴滴公司的赴美上市必然引发网信办对其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状况的担忧。,因此,在滴滴公司挂牌上市后,网信办几乎立即对滴滴公司启动网络安全审查,也是情理之中。似乎是受滴滴数据安全事件的启示,同样掌握大量数据的阿里集团在2022年7
5、月26日宣布于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随后阿里集团宣布其与蚂蚁集团同意终止数据共享协议,这可能是在上述监管大背景下的有效合规应对。2巨额处罚后的“次生”影响滴滴数据安全事件真的能以巨额罚款终结吗?至少在理论上,巨额罚款的影响不止是金钱的损失,还有可能给滴滴公司带来更深远的不利影响。2.1用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滴滴出行App自2021年7月至今仍处于下架状态,不但影响其获取新用户,还阻碍其巩固市场份额。经公开检索,滴滴出行APP下架后,曹操出行、T3出行、哈啰出行先后宣布完成了38亿元、77亿元、2.8亿美元的融资。2.2侵权诉讼风险网信办对滴滴公司违反个人信息保护的
6、行政处罚决定,可能为后续的民事诉讼大开方便之门。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九条,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然而,如互联网企业侵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其侵权行为往往较为隐蔽,自然人难以查明,侵权损失难以确定,阻碍了自然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行政处罚文书记载事项可被推定为真实,降低了侵权证据收集难度,用户可能据此起诉。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的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作的文书所记载的事项推定为真实,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必要
7、时,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制作文书的机关或者组织对文书的真实性予以说明。本次事件中,网信办在其对滴滴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中明确滴滴公司存在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并在相关答记者问中更为细致地明确列举了滴滴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相关处罚和说明将降低用户侵权证据收集难度,为其起诉提供便利。2. 3公益诉讼风险与普通民事诉讼类似地,有关部门也可能向滴滴公司提起公益诉讼。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七条均规定了公益诉讼,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七十条1进一步明确人民检察院以及法律规定的组织可就侵害众多个人权益的个人信息处理者提起公益诉讼。此外,最高人民检察院曾于2021年4月发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滴滴 数据 安全 事件 启示录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