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护理:止血(一)评估和观察要点。L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合作能力。2 .了解判断出血部位、性质、出血量。3 .评估现场适合止血的物品及条件。(二)操作要点。L四肢小动脉、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应采用加.
-
临床护理:置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根据治疗要求选择最小规格的无损伤针。2 .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轻触输液港,判断穿刺座有无移位、翻转。(二)操作要点。L戴无菌手套.
-
LOGO卵巢癌患者的护理卵巢癌患者的护理v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居女性恶性肿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但因卵.
-
临床护理:皮肤、伤口、造口护理皮肤、伤口、造口患者的护理内容包括准确评估皮肤、伤口、造口状况,为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或去除危险因素,预防相关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其愈合。一、压疮预防.
-
临床护理:气管插管内吸痰(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观察双侧呼吸音情况。2 .评估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等。3 .观察痰液的性状、量及患儿对吸引的耐受程度。(二)操作要点。1 .调.
-
临床护理:肠外营养支持(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营养状况。2 .评估输液通路情况、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状况。(二)操作要点。L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3 .输注时建议使用输.
-
临床护理:神经系统评估(一)操作要点。1 .通过观察患者对交流的反应和检查时的合作程度判断意识。2 .脑神经的评估。(1)视神经检查:包括视野、视力和眼底检查。(2)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检查,.
-
临床护理:洗胃(一)评估和观察要点。L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有无洗胃禁忌证。2.评估患者为口服毒物中毒,分析摄入毒物的种类、剂量、时间,询问是否曾经呕吐以及入院前是否采取其他处理措施,.
-
临床护理:术前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2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3 .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4.
-
临床护理:排尿异常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了解患者治疗及用药情况。2 .了解患者饮水习惯、饮水量,评估排尿次数、量、伴随症状,观察尿液的性状、颜色、透.
-
临床护理:心肺复苏(成人,使用简易呼吸器)(一)评估和观察要点。L确认现场环境安全。2 .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二)操作要点。L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VlOs.
-
临床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2 .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3 .观察长管内水柱波动,正常为46cm,咳嗽时有无气泡溢出。4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
-
临床护理:疼痛评估与控制(一)评估和观察要点。L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表现和变化情况。2.评估患者疼痛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二)操作要点。1.心理干预(1)交流与沟通: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因势力导,调动患.
-
临床护理:有效排痰(一)评估和观察要点。L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咳痰能力、影响咳痰的因素、合作能力。2 .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与体位卧位的关系。3 .评估肺部呼吸音情况。(二)操作要点。1.
-
临床护理:持续膀胱冲洗(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病情、意识状态、自理及合作程度。2 .观察尿液性质、出血情况、排尿不适症状等。3 .注意患者反应,观察冲洗液出入量、颜色及有无不适主诉。(二)操作.
-
临床护理:导管培养标本采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病情和导管局部皮肤情况。2 .了解导管留置时间。3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状况和肢体活动度。(二)操作要点。L采集血培养标本两套,一套从可疑感.
-
临床护理:呼吸困难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L评估患者病史、发生时间、起病缓急、诱因、伴随症状、活动情况、心理反应和用药情况等。2 .评估患者神志、面容与表情、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呼吸的频率、.
-
临床护理:患者情绪调节(一)评估和观察要点。L评估患者面部表情、体态姿势、言语表情等变化,判断情绪特点。2 .通过语言表达方式评估患者的情绪状况。3 .通过测量和观察心率、血压、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
-
临床护理:口腔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L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配合程度。2 .观察口唇、口腔黏膜、牙龈、舌苔有无异常;口腔有无异味;牙齿有无松动,有无活动性义齿。(二)操作要点。L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
-
临床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心理护理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安抚患者情绪,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在护理过程中,应当了解患者以往的心理社会健康状况及引发患者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