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资源
(共25593
份)
用时:56ms
-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教案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称叫“点兵点将老师的手指点到哪位同学,那位同学就响亮、清楚地把自己的名字报出来,好吗?老师手指指向班中任意一位学.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学习目标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乡、井”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体会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课前准备:识字卡、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
-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教案一、激趣导入。1.我们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影视作品,同学们看看这几张图片,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图片)2 .这几个人物想必大家都认识,那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
-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为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本阶段我以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为课题进行研究。现将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活动工作总结如下:一、了解了小学生课外阅读.
-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教案一、创设情境,简述故事。1 .图片导入。(课件出示民间故事图片)学生交流讨论。2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诸如此类的民间故事影响着一代代人。在这一单元,我们结识了舍己.
-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内容回顾: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
点亮生命灯火读书有感于漪,“人民教育家”,90岁高龄亲自编订点亮生命灯火,今年暑假参加丁校组织的读书会,有幸拜读。本书是于漪老师从教60多年教育思想、方法和教案的精粹,全面体现于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
-
方向与位置教学研究读书心得一转眼新学期又开始了,今年是我第三次执教一年级,在一开始几个课时里,最让我头疼的是第四课一一认识位置。课标中是这样规定的: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实际的教学.
-
21.古诗三首一一出塞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2 .会认、会写“塞、秦、征”3个生字。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学重难.
-
修改病句教学反思修改病句教学反思1“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大都涉及病句修改,其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客观题,即选出有(或者没有)语病的一句.
-
课题以形传神人物肖像描写写作指导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感受生动的人物描写,并在过程中掌握生动的肖像描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
-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于永正老师是深受人们敬仰的一代教坛巨匠。他的许多教学课例都成了经典,让人常读常新,每次都能带来不同的收获。今天,我又把杨氏之子圆明园的毁灭祖父的园子这三篇课例用心拜读了一番,发.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好占地盘的老鼠,骂狐狸是强盗狐狸他们挖到一堵墙,狐狸很清楚,这就是他要找的地方了。不得不说,狐狸真的对这里的地形太熟悉了,在地下真的跟地上一样。在通往比恩的苹果酒窖,意外碰到老鼠。老.
-
成长故事,我的位置云浮市新兴县特殊教育学校杨旭飞今天我们聆听了陈辉校长和马善波主任分别进行主题为办温暖的学校,做有故事的老师、教师成长的三个关键的讲座。今天的讲座是以一个个事例为我们诠释了这两个讲座的.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谈体会。4 .积累好词佳句。教具准备.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一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一喝不着水一想方法喝水一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
-
感谢他们的劳动观课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第五条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中要求,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
-
快乐读书吧.年级成长阅读丛书二年级精读课课前检测题1.孤独的小螃蟹的作者是。空1答案:冰波2 .小螃蟹的邻居是。空1答案:小青蟹3 .小螃蟹第一回离家后看到了巨大的C空1答案:火车4 .小螃蟹在池塘里.
-
习作:缩写故事教案第一课时一、创境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以往我们写作文往往要求细致、具体,但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长话短说,言简意赅。你知道哪些情况下需要这样做吗?生:向上级或向有关单位汇.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认识乘法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三)会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