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资源
(共25575
份)
用时:45ms
-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1.2光的传播路线【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探究式学习研究光的传播方式。本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诸如影子与光源的位置、烟雾中的光线等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来提出猜想然后设计.
-
房子的变迁【教学目标】1. 了解房子的变迁史,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2. 了解各种工具的作用,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 .培养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教学准备】(1).
-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1.1光从哪里来【教材分析】本课是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探寻光的路线第一节。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光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对光的感知,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
-
我们的豆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的豆苗旨在达成的知识目标是描述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等。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且通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缺水的吊兰和第3课阳光.
-
专题06三角形中的导角模型平行线+拐点模型近年来各地中考中常出现一些几何导角模型,该模型主要涉及高线、角平分线及角度的计算(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等)。平行线+拐点模型在初中数学几何模块中属于基础工具类.
-
专题06三角形中的导角模型.平行线+拐点模型近年来各地中考中常出现一些几何导角模型,该模型主要涉及高线、角平分线及角度的计算(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等)。平行线+拐点模型在初中数学几何模块中属于基础工具.
-
专题03三角形中的导角模型“8”字模型、“A”字模型与三角板模型近年来各地中考中常出现一些几何导角模型,该模型主要涉及高线、角平分线及角度的计算(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等)。熟悉这些模型可以快速得到角的.
-
考后心理辅导2:精准分析,有效提分备注:课前同学们需要准备一张近期考试且批改了分数的试卷。一、导入:考试的抓与逃规则:将左手掌心向下,右手食指垂直向上,相邻者左右手连为一线。当你听到“考试”一词时,迅.
-
2023-2024学年XX县第三实验小学学生一日常规1 .严格遵守本校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旷操。到校后末经批准一律不准再离校。2 .男女学生一律不准烫发,化妆和佩戴饰物,衣着整洁合体,.
-
苏教版学校科学试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四年级)1、试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试验器材:空饮料瓶、气球试验类型:同学操作试验步骤操作要点1、套气球;1、将气球放入空饮料.
-
苏教版学校科学试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四年级)1、试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试验器材:空饮料瓶、气球试验类型:同学操作试验步骤操作要点1、套气球;1、将气球放入空饮料.
-
苏教版学校科学试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五年级)试验目的:观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试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记录纸(标有方向)、温度计、钟表、笔.
-
苏教版学校科学试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三年级)试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试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试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试验类型:老师演示、同学操作试验步骤1.教师.
-
苏教版学校科学三年级上册查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校科学三年级上册其次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生物的基本形状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等详细内容标准.
-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分4课:1 .我在成长本课对于人体生长的熟悉是从三个阶段进行的:从诞生到现在、现在、今后主要教学活动有:通过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明白从诞生到十一二岁这个阶段人体发.
-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今日你带来了哪些金属材料的物品呢?牛:*-师:我们带来的这些物品都是小型的,可便利携带的,当然也是有限的;你仍见过哪些用金属制成的物.
-
苏教版学校三年级科学上册归类复习资料一填空(5O个)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奇怪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很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2、英国乡村医生登纳昌发觉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3、李时.
-
学校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一课神奇的信息世界(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同学更充分地明白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观看“神奇的信息世界”光碟教学预备:1、调试每台运算机2、打开运算机并由老师机掌.
-
再把积相加乘法支配律练习题类型一:(留意:确定要括号外O数分别乘括号里G两个数,(40+8)25125X(8+80)36(100+50)24(2+10)86X(10002)15(40-8)类型二:(留.
-
英语语法之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练习题一形容词的用法)概念:形容词修饰名词,说明事物或人的性质或特点,通常可将形容词分成性质形容词和表达形容词两类,其位置不愿定都放在名词前面1 .直接说明事物的性质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