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jai/园、o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谁说没有规那么教学预案让问题成为资源,让学习成为习惯授课时间2022.4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谁说没有规那么2、教材编写特点与我的思考:规那么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
-
落花生教学设计九课时目标: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借物喻人、有详有略、主次清楚、重点突出。)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同学们,都吃过花.
-
祁黄羊教学设计之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教学准备:查阅资料,.
-
练习3教学案例设计教学要求:1、练习诵读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2、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3、熟记八个词语。4、练习口语交.
-
珍珠鸟教学设计七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结识的那一家红嘴红脚、小巧玲珑的珍珠鸟吗是啊!可爱的珍珠鸟让我们这些读者感慨万千,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作者冯骥更是感触颇深。二、课.
-
燕子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一、观察插图,引入新课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考虑,不仅要了解燕子的特点,更要深入到本单元的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观察插图: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
-
燕子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简介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
-
永远的白衣战士第一课时永远的白衣战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3、找出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叶欣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紧张状.
-
窃读记教学设计四一、复习引入1 .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2 .回忆课文内容。3 .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
-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之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语言简洁、形象,概括介绍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及帮助人们穿越沙漠的作用。本课的学习,即要抓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描写、说明方法。在.
-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4、培.
-
田忌赛马教案教材理解预习解析2田忌骞马一文,选自幼儿寓言百篇,表达了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教大将军田忌骞马,胜了齐威王的事。三人形象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课文最后充满哲理的一句,点明了寓意,是学生理解的.
-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
-
梅花魂教学设计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赞美梅花、思恋祖国和故土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
梅花魂教学设计四(一)回忆前课交流学习1 .四人小组交流自读自悟的情况。2 .抽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归纳出小标题)(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图;(5.
-
望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4课望月第一课时认识教材: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梦想的小外甥和我.
-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一、学词复习,重温母爱的温馨1、指导本课生字词,并借豁然开朗等词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2、回忆课文,谈印象最深的画面。二、补充背景,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1、走进孙友田童年的清苦.
-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之三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局部。(二)能力训练点1 .训练学生.
-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提炼出人生格言,感受作家作品的魅力。2、在阅读、交流、想象的过程中理解、积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