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研究》5500字(论文)】.docx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目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研分析报告1(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总体分析1(二)不同维度的学前敕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21 .性格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22 .年级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33 .是否是独生子女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44 .家庭所在地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55 .是否担任过班干部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76 .专业选择自主程度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77 .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9(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总体分析通过SPSS的描述分析,得出以下数据(表1)。在本研究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五个维度中,平均得分均在3分以上,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较为良好。从数据中可得,五个维度中平均分最高的是“职业认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定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平均分最低。从各个维度平均分来看,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职业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我认知职业生涯定向职业生涯知识掌握。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和职业生涯定向能力相对较弱,应加强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I,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认知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水平。表2职业生涯规划总体特征描述分析名称样本量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自我认识1763.5060.6813.5生涯定向1763.4860.8653.5职业认识1763.8360.5863.786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1763.4010.7533.5职业生涯规划意识1763.7590.7063.75(二)不同维度的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1.性格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图2显示,男生和女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可以看出,女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生涯定向、自我认知和职业认识上的平均得分都略高于男性学生。但是通过SPSS的F检验得出(表1),不同性别在五个维度上的数据,自我认知(F=1.o85,P=0.299),生涯定向(F=1.162fP=0.283),职业认知(F=0.147,P=0.702),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F=0.659,P=0.418),职业生涯规划意识(F=0.449,P=0.504),全部P>0.05;五个维度的数据全部表现出一致性。总结可知,不同性别在自我认知、生涯定向、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上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男女在五个维度中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可能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男女比例差异较大,呈现男生少女生多的现状,以至于问卷调查中,男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样本过少。这可能导致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2)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地位逐渐提升。同时,我国政府对女性制定一系列从业制度保障,使得在职场中女性与男性竞争中,受到更多公平对待。这些影响都促使女性同男性一样对于职业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王淑燕、肖枫、贾骏、王静I等人在当前大学生职业期望特点中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女性在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以及职业期望总分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性。这些都可能导致女性和男性在职业上有了同样更高的追求,以至于本研究的问卷中男女在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维度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表3性别与职业生涯规划五个维度的方差分析项目性别(平均值土标准差)F(男)1.0(n=18)(女)2.0(11=158)P自我认识3.35±0.573.52±0.691.0850.299生涯定向3.28±0.853.51±0.871.1620.283职业认识3.79±0.573.84±0.590.1470.7021王淑燕,肖枫,贾骏等.当前大学生职业期望特点U.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4):102-106职业生涯规划知识3.26+().643.42±0.760.6590.418职业生涯规划意识3.65±0.753.77±0.700.4490.504(备注:*p<0.05*p<0.01)职业生科娓划怠识职业生於规轲知识生”定向职业认识自我认识图2性别与职业生涯规划五个维度方差分析对比2 .年级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根据表3显示不同年级在五个维度上的方差分析结果可知,自我认知(F=3.957,P=Qoo9),职业生涯定向CF=3.192,P=0.025职业认识(F=7.7011P=0.000职业生涯规划意识(F=4.905fP=0.002这四项中PV0.05,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F=2.302fP=0.079P>0.05;数据可知,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Q05不同年级的虚设在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生涯定向和职业认识,这四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J,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我认知,、生涯定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认识上有着显著性差异。通过事后多重比较具体分析可知,在自我认识的事后多重比较分析中显示(F=3.957fp=0.009),大二和大四学生的自我认知得分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表明,大四和大二学生对于自己的认识水平高于大一和大三的学生。在生涯定向事后多重比较中得知F=3.192,p=0.025),大四学生的生涯定向水平高于其他年级,大一的生涯定向水平得分最低。在职业认识中F=7.7G,p=0.000%大三学生对职业认识能力低于其他年级。大四和大二同学得分最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事后多重比较分析中显示(F=4.905,p=0.0031,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远高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面对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可能原因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边缘处理,导致不同年纪的学生都对于相关知识欠缺。从而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积累。(2)学生自身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学生在家庭中就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同时学校不重视相关课程,致使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欠缺关注,对未来职业定位模糊。表4年级与职业生涯规划五个维度方差分析项目所在的年级(平均值土标准差)l.0(n=78)2.0(n=34)3.0(11=23)4.0(n=41)FP自我认识3.45±0.683.79±0.653.21±0.633.55+0.663.9570.009*生涯定向3.28±0.933.69±0.833.48+0.843.71+0.693.1920.025*职业认识3.75±0.564.14±0.563.48±0.443.95±0.607.7010.000*职业生涯规划知识3.40+0.873.67±0.743.26+0.603.25±0.542.3020.079职业生涯规划意识3.74±0.724.I3±().733.60±0.443.57+0.694.9050.003*(备注:*p<0.05*p<0.01,I=大-',2=大二,3=大三,4=大四)3 .是否是独生子女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图3可知,在自我认识,生涯定向,职业认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上,非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但从表5可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对于自我认识(F=0,365,P=0.547),生涯定向(F=2.37,P=0.137),职业认识(F=3.627,P=0.059),职业生涯规划知识(F=Qoo4,P=0.95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F=0.82fP=0.367)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p>0.05),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自我认识,生涯定向,职业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上全部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职业生涯规划五个维度中都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偏爱等都缺乏关注。在大学前都为接触过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同时家庭中也缺少相关的教育,致使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五个维度中都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表5是否是独生子女与职业生涯规划五个维度的方差分析是否是独生子女(平均值±标准差)P项目1.0(n=126)2.0(n=50)F自我认识3.49+0.703.56±0.630.3650.547生涯定向3.42±0.893.64±0.782.2370.137职业认识3.78+0.603.97±0.523.6270.059职业生涯规划知识3.40±0.763.40+0.750.0040.95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3.73±0.693.83±0.730.820.367(备注:*p<0,05*p<0.Olf1.是2.否)职业生涯规划息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生涯定向职业认识白我认识图3是否是独生子女与职业生涯规划五个维度的方差分析对比4 .家庭所在地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图4可得,来自非城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自我认识,生涯定向,职业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上的得分都略高于家庭所在地来自城镇的学生。但是根据F检验显示(表5),来自城镇和非城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自我认识(F=1.925,P=0.167),生涯定向(F=1.695,P=0.195),职业认识(F=1.2291P=0.269),职业生涯规划知识(F=2.292fP=0.132),职业生涯规划意识(F=1.235fP=0.268)都没有表现出显著性(P>0.05%表明来自城镇和非城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自我认识,生涯定向,职业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全部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导致城镇和非城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可能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信息流通更为便捷。城镇和非城镇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2)政府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非城镇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教育公平。使得城镇学生和非城镇学生在教育资源上逐渐平衡。学生们同等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表6家庭所在地与职业生涯规划五个维度的方差分析项目家庭所在地(平均值±标准差)FP1.0(n=140)2.0(n=36)自我认识3.4710.683.65+0.681.9250.167生涯定向3.44+0.863.65±0.861.6950.195职业认识3.81±O.583.93±0.601.2290.269职业生涯规划知识3.36±0.773.57±0.682.2920.132职业生涯规划意识3.73÷0.7l3.88+0.681.2350.268(备注:*p<0.05*p<0.01,1.城镇2.非城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生定向职业认识自我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