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docx

    • 资源ID:986293       资源大小:10.7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docx

    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长期以来,XX区坚持以“中国幸福家园”为奋斗目标,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10年努力,探索出垃圾治理“XX模式”,实现了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一、“五步走”实现垃圾高效处置20XX年,XX针对农村垃圾量大面广的实际,在全国率先探索并推广了“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五步走的农村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模式,被国家住建部纳入了首批国家级农村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置试点县。一是户定点。灵活采取以户为单位设置户定点垃圾分类桶或每35户修建一个定点投放垃圾池的方式,引导农户将垃圾定点投放。制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手册、宣传画册、音频视频等,指导农户将纸板、玻璃瓶、金属、塑料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初分类,作为废品出售,剩余不能自行处理的垃圾定点投放至垃圾收集池。通过初次分类,可实现约5%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二是组分类。每组修建1.2个生态分类池,由保洁人员将每户垃圾转运至生态分类池,按照可回收、可堆讴、不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四大类进行第二次精细分类Q其中,纸板、玻璃、金属、塑料等可回收垃圾送到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行回收,尘土灰、厨余垃圾、农作物废弃物、可降解纸张等用于堆讴农家肥就近利用,废衣物、废包装物等不可回收垃圾统一转储存等待下一步处理,砖块、石块等建筑渣土用于直接填埋或农村耕作道路修筑。通过第二次的精细分类,可实现约80%的农村垃圾无害处置。三是村收集。村保洁人员通过三轮车、电动车等工具,每天将不可回收垃圾收运至镇垃圾中转站。四是镇转运。镇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每日定时清运至区垃圾中转站。五是区处理。区垃圾压缩处理站将各镇转运的垃圾压缩后,统一运至终端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全区需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仅占15%左右。二、五项举措实现垃圾长效治理一是设施全域建设。环卫设施覆盖到户,每35户建1个户垃圾池,每组建12个生态处理池,户定点投放池密度达4.9户/Po分类工具覆盖到组,自制小三轮、小扫帚、小锥子、小铲子、小钳子“五小”环卫工具,配发到村组保洁人员。回收站点设置到村,搭建“区镇村”可回收资源收购网络,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16个。中转设施覆盖到镇,全区10个镇全覆盖垃圾中转站,配置转运车辆。二是人员无缝覆盖。每个镇设环境治理办,配备管理人员13名,每个镇配备1名乡村规划师,统一负责农村道路、房屋建设规划设计、村容村貌治理。配备镇、村、组环卫人员,建成近800人的保洁清运队伍,定人定池定时收集转运。三是经费多方保障。区、镇、村、农户按照50%、10%、10%、30%的比例分担经费,区财政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农村环卫设施设备建设,每年还提供300万元专项经费。四是考核督导检查。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作为区委区政府一项重点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先后印发了长效机制建设考核办法和月度暗访等级评定及曝光奖惩办法,考核结果与各镇环境治理经费和行政问责挂钩。主动邀请各类媒体不定期明察暗访,发挥监督作用。五是群众多样参与。群众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和关键,群众积极性的发挥事关成败和成效。“一元钱”参与,在全省开创村民每人每月缴纳一元钱作为农村垃圾清洁费用的先河,费用按月收取,主要用于环卫人员工资、垃圾清理、掩埋场建设等方面,唤醒了农民群众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穷乡穷村环卫经费保障难问题。“一块牌”评比,组每年开展“卫生文明户”公开评比,实行差评摘牌制度,增强了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荣誉感。“一张纸”评议,村组保洁人员接受群众监督评议,以群众满意度高低决定保洁人员奖励补助和是否续聘。探索建立全省首个,新公民”培训基地,提升群众文明素质Q建立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属实的实行重奖。三、“四化”同步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同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相结合,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通过10年的不断总结完善,目前,XX农村垃圾中约80%的尘土灰、厨余垃圾、农作物废弃物、可降解纸张等用于堆讴农家肥,25%的砖块、石块等建筑渣土用于直接填埋或农村耕作道路修筑,35%的塑料、玻璃等物品包装废弃物作废品回收处理,1015%的废衣物、废包装物等不可回收的垃圾送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据统计,XX全年实现约7万吨农村垃圾的减量无害化处置,占全部农村垃圾的80%,节约垃圾处置经费近千万元。农村垃圾收转运设施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结合,实现设施一体化。按照因地制宜,互补互融的原则,结合各镇、村、组农房风貌、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因素,先后投入近100o万元资金,对户定点垃圾池、收转运车辆、压缩转运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将垃圾分类收集池建成景观池、文化池,主动融入当地文化之中,基本实现城乡垃圾处理设施一体化。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同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农村景区化。一方面,注重设施建设规划选址,将设施建设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一盘棋”考量,在不破坏乡村原有风格风貌基础上开展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注重设施建设的美观性,重点体现乡村旅游发展特色特点,通过垃圾的分类减量和无害化处理为乡村旅游服务,实现农村景区化。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同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农民市民化。通过不断宣传引导、深入推进“一元钱”等模式,农户逐渐养成了爱护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农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XX农村逐渐成了市民羡慕的美好家园,广大农民在农村也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注意事项

    本文(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