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8 这里面有空气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81492
资源大小:11.3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8 这里面有空气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8这里面有空气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8这里面有空气吗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掌握寻找空气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二、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第八课,主要介绍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并能够掌握寻找空气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特点,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空气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空气的存在和特性的相关知识。四、重难点重点:掌握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难点:理解实验原理,能够自主设计相关实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讲述或展示图片,引入本课的主题一一空气。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是否存在空气?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3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二)学习新课1 .探究空气的存在(I)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空瓶子放在水上,然后往瓶子里灌水,直到瓶子里的水满为止。接着,让学生观察瓶子的状态。(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装满?里面是什么物质?(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空气是存在的。2 .探究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一张纸巾。(2)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将纸巾塞入玻璃杯中,然后将玻璃杯倒置并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巾没有湿?里面是什么物质阻止了水的进入?(4)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空气是存在的,并且阻止了水的进入。3,探究空气的特性(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空气的变化,了解空气的特性。(2)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条件下空气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空气的特性。(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实验技能和技巧。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何更好地证明空气的存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交流讨论实验结果。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和总结,让他们交流讨论自己在实验中的得失和收获,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四)布置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收集有关空气的资料和信息,准备下节课的交流讨论。(五)、习题设计1 .填空题:(1)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2)我们可以通过()和()等方法来寻找空气。(3)在寻找空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和()等因素的影响。2 .选择题:(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空气?()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2)下列哪种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A.用手摸B.用鼻子闻C.用眼睛看D.用耳朵听(3)在寻找空气的过程中,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观察结果?()A.温度B.湿度C.光照D.风向3 .判断题:(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来证明空气的存在。()(3)在寻找空气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考虑温度、湿度、光照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4,简答题:请简单描述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六、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我们发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影响我们寻找空气的因素。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发现更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同时,也要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空气的存在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