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工业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
二层工业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 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机构工程日期:某某年5月3日星期日目录1工程概况32施工方案设计32.1 划分施工层、施工段,确定施工流向32.2 划分施工过程32.3 确定施工顺序32.4 确定关键技术路线32.5 选择施工方法与施工机械33编制施工计划33.1 工程量计算表33.2 施工过程持续时间计算表33.3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33.4 编制资源计划34施工平面图44.1 设计步骤及其说明44.2 施工平面图45工程质量安全保证措施45.1保证工期的措施45.2安全生产措施45.3环境保护措施45.4成品保护措施46课程设计编制说明41 工程概况该工业厂房共二层,总建筑面积1960M, 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高度9.663M,该工。有关设计情况简介如下:结构部分: 基础采用桩基础,桩深度10M,基础形式为桩承台和条形基础。该框架结构柱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梁截面为200mm×550mm。板厚均为100mm。该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桩C25,柱、梁板为C35,其余为C20。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有两层,第一层埋深14.20 15.80,第二层埋深约为2323.55,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标高(埋深13.5),故可以不考虑降水。但基础桩应考虑地下水影响。场地情况:场地基本设防烈度为7 度,建筑场地类别属类。气象资料:本地区最高气温34.4,最低气温-21.1,年平均气温10.2,最冷平均气温-1.4,最热月平均气温23.9,年降雨量671mm,日最大降雨量149mm,冬期最大冻结深度0.93m,大积雪厚度为0.37m,常年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为北风,四季分明。6. 7 月份为雨期。2 施工方案设计2.1 划分施工层、施工段,确定施工流向该工程分为五个施工层。地基为第一施工层,该施工层就一个施工段;第一层为第二施工层,该施工层分为4个施工段,具体划分如下图:第二层为第三施工层,该施工层分为4个施工段,划分跟第二施工层一样;房顶为第四施工层,该施工层就一个施工段。装饰工程为第五施工层。施工流向为各施工段从西到东。2.2 划分施工过程第一施工层:场地平整定线,打桩,土方来挖,土方运输,土方回填,基础垫层,钢筋混凝土基础。第二施工层各施工段分为: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墙体砌筑,构造柱,现浇梁,楼梯,门窗,装饰安装。第三施工层同第二施工层。第四施工层:建造屋顶架,铺设屋面。第五施工层:外部装饰和内部装饰。2.3 确定施工顺序场地平整打桩土方开挖土方运输土方回填基础垫层钢筋混凝土基础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基础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基础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基础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浇注楼板浇注钢筋混凝土柱浇注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梁浇注楼板浇注钢筋混凝土柱浇注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梁浇注楼板浇注钢筋混凝土柱浇注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梁浇注楼板浇注钢筋混凝土柱浇注墙体砌筑安装屋架铺设屋面外部装饰内部装饰。2.4 确定关键技术路线场地平整打桩土方运输土方回填基础垫层钢筋混凝土基础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基础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基础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基础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浇注楼板浇注钢筋混凝土柱浇注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梁浇注楼板浇注钢筋混凝土柱浇注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梁浇注楼板浇注钢筋混凝土柱浇注墙体砌筑钢筋混凝土梁浇注楼板浇注钢筋混凝土柱浇注墙体砌筑内部装饰。2.5 选择施工方法与施工机械2.5.1地基施工2.5.1.1定位测量(1)测量仪器的选用本工程选用一台J6激光经纬仪,另外选用一台S3型水准仪作为抄平放线和校核之用,同牌号同规格50m钢卷尺三把,精密水准尺两付。(2)定位依据本工程基本呈长方形,定位时依据业主提供的建筑红线及水准点与本建筑物轴线的相互关系,建立出施工定位依据控制网,通过详细计算,精确测定出建筑物各轴线。(3)平面控制及垂直度控制建筑物的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精控粗放的控制原则。±0.00以下轴线控制,利用设立于自然地坪上1轴、11轴、A轴、M轴上的轴线控制桩,并注意保护好主轴线控制桩,用J6经纬仪引下并进行闭合测量,1轴跟A轴两轴线的角度是否为90°(正反方面两次校核),将其轴线点引至砖护壁上,再用钢卷尺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其它各轴线测定,-4.2米以上控制在-4.2米的板面上轴线控制基点,建立控制坐标,上层结构层施工时,在其基点相应位置留150×150孔洞,保证上下通视,辅助激光经纬仪向上传递或用大线锺吊重线向上引测,同时利用外留的轴线(在每个拐角部位均要外留)进行控制,内外控相结合,以充分保证其控制精度,其测距精度不低于万分之一。(4)标高控制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将业主提供的水准高程点引测至施工现场附近,做成埋地式固定点。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布置两个,一个作为引测点,一个作为复核点。作为施工中高程控制依据,具体位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向上或向下传递标高均采用铟钢尺和铝合金塔尺施测。每个施工楼层设置两个高程控制点,一个引测,一复核,并在每层建立标高控制网,引测高程采用往返测法,层间垂直度测量偏差不超过3mm,建筑物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超过3h/10000,但每个楼层在利用高程控制点时,必须进行联测,其闭合差±2mm,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楼层的控制标高。(5)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本工程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沉降观测点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采用DS1级精密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往返测量。按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定期测出建筑物的沉降量。2.5.1.2 土方工程:(1)本工程基坑土方以机械大开挖为主,局部人工清理。开挖机械选用2 台反铲式挖掘机,型号为WY-80,配备4 辆斯泰尔运输车运至建设单位指定地点。(2)开挖时测量放线人员及清底人员紧跟其后,保证开挖准确和基底清理干净。为保证地基不被扰动,要求机械开挖时槽底留出20cm 的土层进行人工清槽。土方及时清理外运, 回填土存放在建设单位指定地点以备回运使用。要合理控制开挖深度, 开挖周边土时速度稍慢,开挖中央土方时速度稍快。开挖完后, 基坑周围不得堆放物品, 以减少基坑边缘的地面荷载。(3)保证土方开挖顺利进行的措施1)现场设备用挖掘机一台, 配合施工抢进度。2)设专人负责土方开挖、车辆, 保证挖掘顺序和车辆运输的合理性。挖掘机严格遵守挖掘及行走路线, 以利生产和安全。3)在出口处设置外出车辆清扫处, 设专人负责清洁, 给汽车覆盖棚布, 并负责清扫路面。4)测量人员及时放线、定位, 密切配合。5)现场备足照明设施, 设专职电工1 人, 负责线路的维修。2.5.1.3 钢筋工程:1) 钢筋进场时应认真检查钢筋的外观、批量、品种,要有厂家的出厂合格证, 按规定及时取样送试验室检验。2) 原材料堆放应按施工平面图分品种规格型号堆放,并挂牌标识, 要说明材料名称、生产厂家、品种规格、进场时间、检验状态, 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者不准使用, 对不合格的钢材应立即与供应商联系, 办理退货手续。3) 钢筋保护层采用预制砂浆块, 内埋钢丝, 规格为40mm×40mm, 厚度同保护层, 垫块也可用花岗石碎块, 间距不大于1.00m, 梅花形布置。各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详见施工图纸。4) 钢筋验收钢筋绑扎完毕后, 应组织项目部自检, 发现问题解决后, 填写钢筋隐蔽验收记录, 申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参加钢筋验收, 主要检查钢筋使用品种、规格、型号、数量、位置、预留洞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 检查模板内的杂物是否清理干净, 对提出的问题,应认真全面的整改。2.5.1.4 模板工程基础模板采用钢模板, 局部配以木模板,一次拼装, 使用钢管及扣件固定2.5.1.5 混凝土工程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规范规定范围内( 现场检测)。现场设1 台塔吊, 配备2 台强制式搅拌机备用, 现场派专人对机械、电器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现场施工的正常进行。现场安排两班连续施工, 不留施工缝。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 基坑回填土基础结构完工后, 经质量监督站验收达到标准要求后, 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规范, 规程及标准要求, 分层组织回填, 每层土虚铺厚度不大于25cm。回填时采用小型装载机场内运土、人工推平、蛙式打夯机夯实。如有较大颗粒及杂质应人工剔出, 回填土的含水率控制在12% 15%之间。基础周围宜用3: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灰土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配比和进行干密度试验,经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共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施工。2.5.2 主体结构施工2.5.2.1 模板工程本工程模板设计原则是适应施工要求, 能够保证强度、刚度, 适用性较强, 拆装简便, 满足吊装搬运, 操作快。模板的地面运输使用双轮车,楼层的垂直和水平运输使用塔吊。具体施工见模板配作方案。(1) 圈梁模板圈梁模板采用竹胶合模板制作。根据工程定位放线, 确定梁的位置及标高。待圈梁筋绑扎完后, 支梁侧模。梁柱接头处采用定型模板, 根据不同节点分别加工制作, 确保接头处几何尺寸。为保证梁上口的截面尺寸, 必须在梁的上口用Ø12钢筋矩棒作顶撑, 设置间距1000mm, 从而确保梁的宽度尺寸。(2)柱模板1) 根据柱的高度及截面尺寸确定模板的下料尺寸。模板的高度为结构楼地面至本层梁或板施工缝的高度,模板的宽度为柱边长与竹胶合板厚度之和。2) 沿竹胶合模板高度方向在其两侧钉50mm×50mm木龙骨,具体做法如图示3) 模板用 48钢管及扣件固定,沿柱高方向第一道设在距楼地面200mm处, 以上每300 500mm加一道, 最上一道距模板顶为200mm。(3) 楼板模板本工程的楼板模板采用竹胶板铺设, 对不符模数处用木模填补。根据设计平台厚度确定立杆的设置间距, 板厚120的立杆间距为900mm, 板厚100的立杆间距为1000mm之间, 水平连接杆第一道离地250mm, 第二道离地2000mm, 第三道根据顶板标高设置。平台支撑系统的立杆凡是有接杆的地方, 上端与水平杆连接的地方, 均需加保险卡。水平杆中间一道可间隔, 设置其余纵横向均全部设。竹胶板底需铺设木方料,间距在400mm之内,以防竹胶板变形影响工程质量, 竹胶板接缝处必须平整, 高低差不大于1.5mm,用胶带纸贴上封口。在平台上需在卫生间上翻吊模处理时必须先弹出控制线, 才作吊模, 且固定牢固。吊模统一采用木模支设,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顶板平台模板拆除根据现行规范要求执行。(4) 楼梯模板楼梯模采用竹胶合板制作, 下用50mm×100mm 木条作格栅,每400 一道, 下面由 48 脚手钢管排架支撑, 排架顶必须校正标高,竹胶合板与50×100 木条要用铁钉钉牢,木条用18 号钢丝扎牢, 九夹板使用前涂脱模剂。(6) 施工工艺标准1)施工前应验收模板的质量,核对配件的型号、数量。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底,并进行试组装,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装配。2)在墙上弹水平线,并在楼面上弹控制可调支撑位置的十字线( 柱、墙位置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