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副斜井联络巷施工作业规程.doc
第一章 地质基本情况1、顶、底板岩石性质:某某矿井15#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井田内煤层厚1.903.16m,平均厚2.76m,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复杂,含13层泥岩夹矸,煤层顶板为K2灰岩;底板为中厚层状泥岩、铝土质泥岩。2、涌水量近几年来该矿井下实际正常涌水量100m3/d,雨季可达260m3/d,采空区内有一定量的积水,但与本矿留设有矿界保安煤柱,无越界开采情况,现阶段对本矿的开采无影响。3、瓦斯涌出量情况在15#煤层生产阶段,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3.63m3/min、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80m3/t,属高瓦斯矿井。4、煤层自燃倾向性全硫St,d含量2.91%,煤的吸氧量为1.30 cm3/g,自燃倾向性等级为,自燃倾向性为容易自燃。5、煤尘情况15号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第二章 巷道布置及技术特征1、巷道位置、用途、服务年限与四邻采掘情况的关系:1.1 位置:地面位置:位于川底乡西南部。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的关系:东部为某某矿副斜井井筒,西为实体煤、南为实体煤、北为实体煤。1.2 巷道用途:担任矿井运输及行人任务。1.3 服务年限:该巷道为10年。 1.4 施工顺序:副斜井施工落底于15#煤底板后,在15#煤层落底点巷道南帮施工一个4m×4m的信号硐室;信号硐室施工完成后向西平行施工井底车场53米,继续施工35米停下施工拐角(=33°5521 R=15m T=4.575m KP=8.881m,拐点坐标X=.223,Y=.754 标高为597.761);拐角施工完成后继续施工35.7米开始施工15#煤轨道大巷;以巷道中心线西北方向与巷道中心线成139°326角方向施工33.7米;最后施工主、副井联络巷,以巷道中心线西南方向与巷道中心线成101°5850角方向,施工34.5米,与主斜井胶带大巷贯通; 掘进施工过程中距工作面迎头50米处后方进行喷浆。1.5 施工期限:预计3个月。2、施工条件:2.1 本工作面沿巷道顶板掘进。2.2 本工作面有可能存在一些隐蔽地质构造,掘进过程中若遇到地质构造和煤层变薄的实际情况,应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2.3 在掘进过程中,必须遵循“预测预报,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原则,好排水工作。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可在巷低洼处安设水泵等排水系统,排水管路要及时跟进,保证排水系统正常及时排出巷道内的积水。2.4 掘进过程中,顶板有裂隙时,必须将其找掉并沿裂隙两侧方向打注锚索进行补强(不得在裂隙中打眼),同时安装顶板离层仪进行监测。2.5 煤层顶板软岩厚度小于1.5m,按支护设计要求支护,若顶板软岩厚度大于1.5m时按照支护设计要求,顶锚杆排距由原来的1.5米缩小到1.2米,顶锚索排距由原来的4.5米缩小为3.6米,如减小排距仍无法控制时,立即停止施工,及时制定补充安全技术措施。3、巷道技术特征、设计规格及支护形式:3.1该巷道为煤岩巷,沿煤层顶板掘进。3.2巷道设计规格:矩形3.3巷道技术特征表1-1巷道断面(井底车场)技术特征表项目数据名称断 面 尺 寸支护方式锚索排距(m)顶锚杆间排距(m)帮锚杆间排距(m)宽度(m)高度(m)面积()间距排距间距排距掘进断面5.13.216.32锚、梁、锚索、喷浆联合支护4.51.51.51.2 1.2净断面4.83.0514.642-2巷道断面(轨道大巷、主副斜井联络巷)技术特征表项目数据名称断 面 尺 寸支护方式锚索排距(m)顶锚杆间排距(m)帮锚杆间排距(m)宽度(m)高度(m)面积()间距排距间距排距掘进断面3.72.7610.212锚、梁、锚索喷浆联合支护4.51.51.51 1.2净断面3.52.669.313-3巷道断面(主副斜井联络巷)技术特征表项目数据名称断 面 尺 寸支护方式锚索排距(m)顶锚杆间排距(m)帮锚杆间排距(m)宽度(m)高度(m)面积()间距排距间距排距掘进断面4.72.7612.972锚、梁、锚索喷浆联合支护4.51.51.51 1.2净断面4.52.6611.974、支护形式::4.1、(1-1断面)巷道净高3050,毛高3200,净宽4800,毛宽5100采用锚网梁索联合支护,锚杆采用20×20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BHRB400专用钢材;锚固剂采用一卷K2335锚固剂和一卷Z2360锚固剂锚固;锚杆托盘采用150mm×150mm×10mm拱形高强度托盘,钢材型号Q235;安装预紧扭力矩300N·m,顶间排距为1500×1500mm,帮间排距为1200×1200mm;锚索选用直径17.8mm,L=5300mm,布置如下所示;每根锚索使用K2335锚固剂一支、Z2360型锚固剂两支;锚索托盘采用300mm×300mm×20mm高强度可调心托板及配套锁具;锚索的安装预紧力不小于200KN,排距为:4500mm;金属梁采用16钢筋焊接而成;车场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50mm,混凝强度等级不低于C20。4.2、(2-2断面)巷道净高2660,毛高2760,净宽3500,毛宽3700。采用锚网梁索联合支护,锚杆采用20×20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BHRB400专用钢材;锚固剂采用一卷K2335锚固剂和一卷Z2360锚固剂锚固;锚杆托盘采用150mm×150mm×10mm拱形高强度托盘,钢材型号Q235;安装预紧扭力矩300N·m,顶间排距为1500×1500mm,帮间排距为1000×1200mm;锚索选用直径17.8mm,L=5300mm,布置如下所示;每根锚索使用K2335锚固剂一支、Z2360型锚固剂两支;锚索托盘采用300mm×300mm×20mm高强度可调心托板及配套锁具;锚索的安装预紧力不小于200KN,排距为:4500mm;金属梁采用16钢筋焊接而成;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混凝强度等级不低于C20。4.3、(3-3断面)采用锚网梁索联合支护,锚杆采用20×20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BHRB400专用钢材;锚固剂采用一卷K2335锚固剂和一卷Z2360锚固剂锚固;锚杆托盘采用150mm×150mm×10mm拱形高强度托盘,钢材型号Q235;安装预紧扭力矩300N·m,顶间排距为1400×1500mm,帮间排距为1000×1200mm;锚索选用直径17.8mm,L=5300mm,布置如下所示;每根锚索使用K2335锚固剂一支、Z2360型锚固剂两支;锚索托盘采用300mm×300mm×20mm高强度可调心托板及配套锁具;锚索的安装预紧力不小于200KN,排距为:4500mm;金属梁采用16钢筋焊接而成;车场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50mm,混凝强度等级不低于C20。4.4、15号煤层大巷沿顶板掘进,若煤层顶板软岩厚度小于1.5m,按支护设计执行,若顶板软岩厚度大于1.5m时按照支护设计要求,顶锚杆排距缩小到1200mm,顶锚索排距缩为3600mm4.5锚杆安装角度:原则上顶锚杆都垂直顶板安设,帮锚杆都垂直巷帮安设,靠近巷帮的顶锚杆如安设不方便,最大允许与垂线夹角不得超过10°,靠近顶、底板的帮锚杆如安设不方便,最大允许与水平线夹角不得超过10°。4.6钢筋托梁:钢筋托梁采用f16mm的钢筋焊接而成,(1-1)断面帮钢带横向长筋间距为80mm,纵向短筋间距为1200mm,长度2500mm。(2-2)断面帮钢带横向长筋间距为80mm,纵向短筋间距为1000mm,长度2100mm。(3-3)断面帮钢带横向长筋间距为80mm,纵向短筋间距为1000mm,长度2100mm。4.7支护要求:采用钢筋网护顶,网孔规格100×100mm,网片规格2800×1600mm ,2000 mm×1600mm,2500 mm×1600mm,网片搭接长度为100mm,采用双股16#铁丝每隔200mm捆扎一道,扭结不少于3圈;采用菱形网护帮,网孔规格50×50mm,网片规格3000×1300mm,网片搭接长度为100mm,采用双股16#铁丝每隔200mm捆扎一道,扭结不少于3圈。每施工50米网片全断面搭接时断开200。4.8空顶距要求:最大空顶距1900mm,最小空顶距400mm。第三章 施工方法1、作业方式:采用掘支单行,一次成巷的作业方式。2、施工组织:采用“三·八”制作业形式。3、掘进方式:采用炮掘全断面一次成巷,一个循环距离后,开始打注锚杆、锚索。4、循环方式:按照正规循环作业方式作业,每个班2个循环。5、循环进度:5.1循环进度1.5米。5.2如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顶板破碎根据现场条件应减小循环进度。6、副斜井施工落底于15#煤底板后,以1-1断面尺寸,向西平行施工井底车场53.013米平巷。施工完成后变2-2断面继续施工35.045米停下施工拐角,=33°5521 R=15m T=4.575m KP=8.881m。拐点坐标X=.223,Y=.754 标高为597.761,拐角施工完成后继续施工35.7米开始施工15#煤轨道大巷(2-2断面),以巷道中心线西北方向与巷道中心线成139°326角方向施工33.746米. 最后施工主副井联络巷,以巷道中心线西南方向与巷道中心线成101°5850角方向,以3-3断面施工平巷34.5米。与主斜井胶带大巷贯通。该段采用炮掘配合矿车提升出矸。主斜井施工队组和副斜井施工队组同时开始施工,施工至贯通距离20米时,主斜井施工队组停止向贯通方向掘进,由副斜井施工队组单独贯通主副斜井15#煤巷道。届时制定专项贯通措施并严格按贯通措施执行7、施工前,由专业测量放线人员送施工中线,由副斜井施工队严格按中线尺寸施工。第四章 掘进施工作业一、临时支护1.1前探梁架设:临时支护方式采用金属吊环穿钢梁托板梁进行前探支护。 1.1.1架设: 巷道在完成一个循环进度,进行敲帮问顶,找掉顶帮的危岩、活块。然后人工将两组(4个)吊环分别固定在最前两排中部的顶锚杆上,再将钢管穿在两组吊环之间且前探1.8米。然后在钢管前横托两块板梁,钢管后横托一块板梁(板梁与顶板之间要用木楔打紧背牢),安设板梁时必须离开锚杆安装位置。穿管上梁时由三人协同操作,并且在上板梁时要一人站在铁凳上扶住板梁,一人扶好钢管,另一人穿管,穿管时要先上钢筋托梁然后再穿钢管。三人要配合协调,以防误操作伤人。在临时支护架设好后,开始永久支护,打注锚杆时要由外向里逐排进行。先打注顶部除前探梁遮挡外的锚杆,待锚杆打注完毕后,然后将钢管后撤,由外向里逐排打注剩余的4根锚杆。当工作面由于地质条件或巷到高低过度阶段无法使用前探梁时,采用打临时锚杆进行临时支护。 1.1.2临时支护材料及规格:板梁规格:长×宽×厚=4300×150×100(mm); 长×宽×厚=2900×150×100(mm);长×宽×厚=3900×150×100(mm)。吊环:内圆直径=120mm;钢管:外圆直径=100mm;L=3500mm 1.2临时支护质量标准1.2.1支护过程中,必须使用临时支护,要求临时支护有效可靠,严禁空顶下作业。1.2.2临时支护必须紧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