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工程转换层施工方案.doc
某某 工 程转换层施工方案编 号:编 制:审 核:审 批:发放号:某某工程局某某年8月28日施工方案审核会签表单 位审 核 意 见签 名东特房地产有限公司大连建实监理公司某某工程局目 录1工程概况12组织保证措施13. 轴线控制24模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24.1 支撑层数的确定24.2 转换层模板及支撑的设置34.3 转换层下一层支撑的设置124.4 转换层下二层(地下室)支撑的设置124.5模板及支撑拆除124.6技术质量控制措施135 钢筋的绑扎145.1 钢筋绑扎方式145.2 梁筋绑扎145.3 板筋绑扎165. 4 剪力墙、暗柱插筋的埋设165.5 技术质量控制措施176. 砼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176.1 施工机械的设置176.2 梁板砼浇筑前的准备工作176.3 砼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96.4.1搅拌196.4.2卸料196.4.3砼运输的质量控制196.4.4砼泵送的质量控制196.4.5砼强度的质量控制206.5 转换层砼浇筑206.6砼二次振捣216.7 砼试块制作216.8 砼的养护216.9 砼的测温226.10 技术质量控制措施227.安装预留预埋的配合措施238.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249. 注意事项24东特星中环工程转换层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东特星中环转换层采用高梁薄板的结构形式,12号楼转换层位于二层顶,34号楼转换层位于三层顶。转换层以下为框架筒体结构,转换层以上为框支剪力墙筒体结构(塔楼)17层,整个塔楼荷载全部传向转换层框架梁,由框架梁将荷载传到框架柱和筒体剪力墙。本工程转换层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50,除/及/等部位(2、3、4号楼同1号楼的相同部位)的板厚为400mm外,其余板厚为200mm。最大的转换梁截面为1400×1400mm,最小的转换梁截面为500×1000mm;最大跨度的转换梁截面为800×1600mm,其跨度为8100mm。本工程转换层存在以下特点: (1)承重主梁截面尺寸较大,结构层自重大,模板支撑体系要求进行加强后方可满足安全要求; (2) 转换层主梁钢筋用量大,绑扎难度高,传统的钢筋绑扎方式不能满足转换层的施工;且转换层梁及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砼振捣难度大; 3) 主梁体积大,水化热高,内外温差控制、养护保温措施要求高,容易出现温度裂缝。 (4)转换层部分次梁下层无对应的梁可供架设支撑体系。2组织保证措施 由于转换层工作量大,施工周期相应较长,针对转换层特点和施工难点,在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公司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并给予全力支持,协助项目部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确保转换层施工的顺利进行。 2.1 模板及钢筋工程组织保证措施 在模板及钢筋工程施工时,将增加两名施工员充实到钢筋绑扎和模板支撑工序中,以进一步加强模板和钢筋工程的管理。 2.2 砼工程组织保证措施 在模板及钢筋工程即将完成时,公司对转换层梁板砼工程施工成立临时指挥部,由公司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组成。 3. 轴线控制 (1)在拆除工作完成后,由测量组负责立即测放出控制轴线,并用墨线标注在楼面上,根据控制轴线,按设计图对转换层柱墙主次梁等细部尺寸分墨,用墨斗将细部尺寸线弹在-0.04m层板面。 (2)钢管架搭设完毕后,在支撑梁底模及钢筋笼的水平杆上用吊线锤将-0.04m层板面的细部尺寸线引测在水平杆上,作为梁底模安装和钢筋就位的控制线。4模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针对转换层主梁截面尺寸大、结构层自重大的特点,在模板及支撑系统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转换层结构质量。 4.1 支撑层数的确定 4.1.1一次浇筑施工支撑层数计算 经计算,本层单层面积640m2,梁板钢筋用量133t,即2.04 KN/m2;砼共(310m3133÷7.8t/m3)=293 m3,即10.77KN/m2。 (1)转换层梁板砼浇筑时,传给下层楼面的荷载设计值q设新浇砼自重 F1=1.2×10.77 KN/m2=12.92 KN/m2 梁板钢筋自重 F2=1.2×2.04 KN/m2=2.45 KN/m2 模板支撑自重 F3=1.2×1.5 KN/m2 =1.8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 F4=1.4×1.0 KN/m2 =1.4 KN/m2 q 设= F1+F2 +F3+F4=12.92+2.45+1.8+1.4=18.57 KN/m2 (2)下层楼板允许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q允下层楼板设计活荷载标准值 3.5 KN/m2下层楼板板顶抹灰和板面面层自重 F2=1 KN/m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r1=1.2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r2=1.4 q = F1r2+F2 r1=3.5×1.4+1×1.2=6.1 KN/m2(3)支撑设置层数 通过计算:q=16.19 KN/m2q =6.1 KN/m2,下层楼板不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能力。若要满足转换层在浇筑砼时的施工荷载,必须搭设不少于三层()结构支撑。 根据以上计算,如采用梁板砼一次浇筑施工时必须对转换层以下三层梁板进行连续支撑,利用已施工完毕的并达到设计要求的二层结构共同承担转换层的施工荷载。 4.2 转换层模板及支撑的设置 4.2.1转换层梁模板及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转换层拟采取一次性浇注到顶的方法施工。本工程转换层主梁最大截面尺寸为800×1600, 最大跨度为8.1m,梁底距地面高为3.78m,转换层梁模10mm厚竹胶合板模板,支撑架采用48×3.5钢管扣件连接固定。 计算参数为: 混凝土自重c=23.52KN/m3; 浇筑速度=1m/h; 坍落度为180±20mm; 初凝时间t0=10h; 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Q235 fm=215N/mm2 。允许挠度:模板为1.5mm,钢管为l/250、w= 3.0mm。 竹胶合板的截面特征:=25 N/mm2,E=8500 N/mm2钢管的截面特征:I=10.89×104mm ,w=4.49×103mm i =15.8mm E=2.1×105 N/mm A=489 mm2 (1)荷载计算 梁底板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撑自重 0.8×1.6×4.7=6.02 KN/m 混凝土自重 23.52×0.8×1.6=30.11 KN/m 钢筋自重 5.44KN/m 振捣砼产生的荷载 2×1.0=2.0KN/m 合 计: q1 =43.57KN/m q=q1×分项系数×折减系数=43.57×1.2×0.85=44.44KN/m 侧模荷载计算 a、混凝土侧压力: F1=0.22ct012=0.22×23.52×8×1.2×1.15× 1 =57.13 KN /m2 F2=cH=23.52×1.6=37.63 KN/m2 取二者中小值 F2=36 KN/ m2 F= F2×分项系数×折减系数=37.63×1.2×0.85=38.38 KN/m2 b、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F=4×1.4×0.9=5.04 KN/m2 c、组合荷载 F ' = 37.63+5.04=42.67 KN/m2 (2)底模验算 支撑梁底模的钢管采用48 型钢管,间距采用400mm;梁底模背楞采用4根50×100木方的均匀布置,背楞之间的净距为200mm,梁底模折减为30mm厚模板。 模板强度验算 M= ql2 = ×43.57×4002=8.971×105N·mm = =4.90×105/0.9×105 =9.68 N/mm2 <=25 N/mm2 满足要求 模板挠度验算 W = 5ql24/384EI = 5×43.57×4004/384×8500×13.5×105 = 1.26mm<w= 1.5mm 满足要求 (3)小横杆计算 采用48 型钢管搭设,间距400mm。 抗弯强度验算 q=43.57×0.30=13.07KN M=0.1ql2=0.1×13.07×103×4002=2.09×105 N·mm = =2.09×105/4.49×103=46.55N/mm2<fm=215N/mm2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q' =43.57×0.30=13.07KN/m = 0.667ql4/100EI=0.667×13.07×6004/100×2.1×105×10.89×104 = 0.58mm<w= 3.0mm 满足要求 (4)大横杆计算 大楞跨度取600 抗弯强度验算 q=2×0.625×13.07=16.34 KN/m M= ql2 = ×19.8×6002 = 5.86×105 N·m = = 5.86×105/4.49×103= 131.2 N/mm2 < f m =215 N/mm2 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q'= 2×0.625×13.07=16.34KN/m = ql4/150EI=16.34×6004/150×2.1×105×10.89×104=0.41mm<w=3.0mm 满足要求。 (5)钢管立柱验算 立柱间距为400×600,沿梁方向为600,垂直梁方向为400,横杆步距取1500mm,钢管立柱用扣件连接,采取搭接方式。钢管立柱允许荷载为11KN,扣件抗滑力为8KN。 钢管立柱承载力验算 N=1.2ql=1.2×16.34×0.4=7.84KN<N=11KN 满足要求 立柱稳定性验算 = l/ i =1500/15.8 = 95查表522得=0.626 = =9.5×103/0.626×489 = 25.6N/mm2 <fm=215N/mm2 扣件抗滑力验算 P=N=7.84KNP=8 KN,但为了确保安全,应在钢管立柱上梁底模横杆处设置双扣件,在钢管立柱搭接处设置双扣件,以满足扣件的抗滑要求。 (6)侧模背杆计算:背杆竖向间距a取750,则水平背杆b: 按抗弯强度计算 b=(10fw/Fa)-2 =(10×215/42.67×10-3×750)-2 = 559mm 按挠度计算 b=(150wEI/Fa)-4= (150×2.1×105×10.89×104/57.13×10-3×750)-4=532mm按以上计算,背杆水平间距为450mm。在侧模安装时,背杆竖向间距按750mm进行拼装模板,并采用钢管对侧模进行斜向加固。(7)对拉螺栓的计算 对拉螺栓的拉力 对拉丝杆间距750×750,钢管斜撑间距750×750。 N=F'·a·b=42.67×0.3375×0.75=11.97KN 对拉丝杆的截面计算 A=11.97×103/170=70.07mm2选用14的对拉丝杆 A=105mm2>70.07mm2 满足要求4.2.2 转换层板模板及支撑的计算 转换层板厚h=200mm,板底距地面高为5.00m,采用1220×2440mm、10mm厚竹胶合板作底模,50×100的木方作板底模的骨架,支撑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