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学PPT口腔微生物与全身健康.ppt

    • 资源ID:940509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学PPT口腔微生物与全身健康.ppt

    口腔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口腔细菌大部分属正常菌群,菌群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这是口腔健康的重要保证。口腔微生物与宿主全身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致病途径1、穿过表面结构不完整的口腔黏膜、牙周袋内壁或暴露的牙髓腔而直接侵入口腔的组织器官导致细菌感染;2、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引发远隔脏器的病灶性感染;3、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发局部免疫反应而造成组织损伤。一、感染性肺炎一、感染性肺炎1.1.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 吞咽功能障碍患者 (脑血管障碍影响吞咽功能的患者和吞咽反射抑制的昏迷患者)接受机械性通气的重症患者 (气管插管)吸入性肺炎相关性较强。肺炎80的诱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2.2.主要致病菌:主要致病菌:咽峡炎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具核梭杆菌 消化链球菌 啮蚀艾肯菌 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黏膜炎莫拉菌 二、心血管疾病二、心血管疾病(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机制机制(1)细菌对血小板的直接作用。表达胶原样血小板凝集相关蛋白,能够诱导血小板凝集。代谢产物上调细胞黏附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和黏附。(2)炎性介质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使局部炎症因子水平提高。(3)细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或巨噬细胞,激发或加剧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2.2.主要致病菌主要致病菌 血链球菌 变异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中间普雷沃菌 具核梭杆菌等(二)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老年人 瓣膜病变或心脏结构异常 细菌定植繁殖感染性赘生物破溃或脱落复杂临床症状2.2.常见的口腔致病菌常见的口腔致病菌 草绿色链球菌 口腔链球菌 血链球菌 缓症链球菌 格氏链球菌三、胃肠疾病三、胃肠疾病口腔幽门螺杆菌(Hp)是一端有鞭毛的螺旋状菌,1983年首先由澳大利亚学者沃伦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例的胃黏膜上皮活检标本中分离到,最终确认为胃溃疡、各型胃炎甚至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牙菌斑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达84.4%,一般情况下不引起疾病,当易位于胃部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有关疾病。深牙周袋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很难彻底清除,通过吞咽可重新进入胃内造成Hp感染的复发,因而在清除胃部Hp的同时进行口腔局部Hp的控制,才可能降低Hp感染的复发率。四、早产低体重儿四、早产低体重儿1.1.机制机制(1)微生物的作用:口腔中的细菌可通过病灶或口腔手术创口进入血循环,经胎盘感染胎儿。(2)炎性因子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牙菌斑内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脂多糖和血液循环中脂蛋白的结合物可与单核/巨噬细胞的CDI4受体结合,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PGE2、TNF-,达到阈值就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早产。第二节第二节全身性疾病对口腔微生全身性疾病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物的影响一、糖尿病一、糖尿病1.1.机制机制 (1)唾液和龈沟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呈正相关,高糖状态为口腔细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2)血糖升高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血管内皮损害,降低了口腔黏膜、牙龈及牙周膜对细菌及其毒素的防御功能,利于细菌的侵袭;局部供血、供氧能力降低及糖化血红蛋白载氧能力下降使局部氧张力下降、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利于厌氧菌的生长。(3)糖化末端产物的累积影响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趋化、吞噬、杀菌能力,机体不能有效杀死致病菌。2.2.糖尿病患者的牙周优势菌糖尿病患者的牙周优势菌 中间普雷沃菌 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直形弯曲菌二、免疫功能障碍二、免疫功能障碍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它通过趋化至感染部位、识别并吞噬细菌而起到杀菌功能。当中性粒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异常时就会削弱机体对菌斑微生物的抵抗,增加口腔感染发生的机率及严重程度。1、Downs综合征患者由于T细胞免疫缺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功能障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内杀菌作用降低,100%患有严重的牙周炎。2、Chediak-Higashi综合征由于中性粒细胞结构异常,细胞能够吞噬细菌但不能脱颗粒,因而细胞内杀菌能力下降,多伴发牙周炎症。3、艾滋病患者周围血T辅助细胞数量下降,对中性粒细胞进入龈沟的调节发生变化,使得白色假丝酵母菌能够定植于龈下,并与其它龈下致病菌一起诱导致炎细胞因子,导致牙周组织损伤。免疫功能障碍者口腔中能够检出致病力较高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化脓性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黏膜炎莫拉菌三、性激素变化三、性激素变化妊娠或服用激素类避孕药时,血浆内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增高,降低了牙龈上皮的角化程度、改变结缔组织基质,导致上皮屏障作用降低。雌激素通过影响唾液过氧化物酶系统改变氧化还原电势,进而影响牙菌斑成分变化。妊娠期龈炎的加重是由于菌斑成分的改变,而不是菌斑量的增加。目的要求1.熟悉口腔微生物对全身健康的影响。2.熟悉全身性疾病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教学PPT口腔微生物与全身健康.ppt)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