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47项:稻田中华鳖生态高效种养技术.docx

    • 资源ID:906450       资源大小:17.9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47项:稻田中华鳖生态高效种养技术.docx

    第47项:稻田中华鳖生态高效种养技术推荐单位:安徽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在我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省已形成稻虾为主导,稻鳖、稻纵、稻蟹、稻鱼、稻蛙等模式并进的发展势头。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稻渔综合种养中一些瓶颈问题日益凸显,开始制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存在以下问题:部分经营主体重养殖轻种植,片面追求水产品高产,而忽略水稻种植,偏离稳粮增效的初衷;市场以鲜活水产品销售为主,初加工水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单一种养模式市场风险较大;传统稻田工程存在光温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鳖驯食、饲喂与捕捞难度大,肥料等投入品养分过剩等难题。本技术将进一步丰富稻渔综合种养内容,提升稻田中华鳖生态高效种养技术水平,提高稻鳖养殖效率和综合效益,促进我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该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观摩、现场指导及技术咨询等方式,在安庆市、池州市、蚌埠市、六安市、铜陵市等地进行示范推广,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余万亩。开展技术培训授课30余场次,累积培训3000余人次。常年服务30余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帮扶7个脱贫村、直接带动脱贫户50余户发展稻鳖种养,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中起到积极作用。(三)提质增效情况。该技术可稳定水稻产量,提升种养效益,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施用量,提升稻渔产品质量安全及品质。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技术可生产水稻500550千克/亩,生产优质鳖7080千克/亩,亩均净效益3000元以上,可实现化肥减施30%、农药减施40%。二、技术要点(一)田间工程建设技术。1 .要求田面平坦、底质以壤土为好,稻田面积520亩为宜。稻田进排水方便,灌溉养殖用水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2 .在稻田内开挖“上为竖直一字形、下为口字型”的结合型沟也,养殖业可选择稻田南向田壤内侧1米处开挖,池坡面呈60度、上宽下窄,深度1.21.5米;田间沟宽60厘米、深50厘米,与养殖也北面子埃连通,方便中华鳖进入稻田;在中华鳖养殖期间养殖西、田间沟和田面水体互相连通。养殖也和连通沟面积总计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利用挖沟曲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壤。田壤加高、加宽时,泥土要打紧夯实,确保堤堞不裂、不垮、不漏水,以增强田壤的保水和防逃能力。3 .在稻田南向田境内侧铺设进水管道,管道两端分别连通进水渠和养殖也。排水管道铺设在养殖业底处,方便排水。进、排水口用铁条网封住。4 .沿田壤内侧利用彩钢板(或钢化玻璃、钙塑板等)建造内防逃,将彩钢板埋入田壤泥土中0.2米,露出地面0.5米以上,然后用木桩在每隔1.01.5米处固定。为防止中华鳖沿夹角爬出外逃,稻田四角转弯处的防逃隔离带要做成弧形。5 .在养殖业中放置木板(或竹板、石棉瓦等)作为中华鳖饵料台兼作晒背台,每亩稻田设置2个饵料台。饵料台宽0.60.8米、长1.51.8米,一端固定在填上,另一端没入水中15厘米左右。(二)水稻种植技术。水稻种植前,一次性施用基肥(复合肥35千克/亩或有机肥300千克/亩);6月中旬栽插水稻,人工栽插为宜,水稻宜选择生育期长、抗倒伏、品质好的品种。(三)中华鳖放养技术。6月下旬投放幼鳖,宜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活动力强的中华鳖品系,放养规格400600克/尾,投放密度3540千克/亩Q(四)中华鳖饲养技术。中华鳖放养23天后即可投喂,饲喂以专用配合饲料为主。粉状配合饲料与水混合搅拌后制成团状或软颗粒投放在饵料台上,也可直接投喂膨化颗粒饲料。投饲时间为每天9:00-10:00,16:00-17:00,每天按照中华鳖体重的2%4%投喂率进行投喂。可在稻田内投放田螺等活饵供鳖食用,节省饲料成本、提高中华鳖品质。遇阴雨天气或气温骤降,可减少投喂或不喂,水温低于18C时,可停止投喂。(五)水体管理技术。保持养殖也和稻田水位稳定,每隔15天通过进水管道向养殖也注入1/41/3曲体的新鲜水,养殖曲内的养殖尾水通过水位差由养殖沟流入稻田。(六)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生长期间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药,8月中旬人工除草一次。每天清洗饵料台,养殖业每15天用漂白粉2-3克/立方米或生石灰化成浆泼洒进行水体消毒。(七)中华鳖捕捞技术。稻田排水烤田10天收割水稻,大部分鳖爬入养殖曲内,11月中旬可对田面中华鳖进行“地毯式”抓捕,养殖曲内中华鳖可根据情况分批起捕,一直可持续至翌年春季生产前Q三、适宜区域该项技术适宜在我省水稻种植、稻渔综合种养产区推广。四、注意事项严格遵守稻渔综合种养相关技术规程。五、技术依托单位(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注意事项

    本文(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47项:稻田中华鳖生态高效种养技术.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