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传染病防治:线虫与抗线虫药物.docx

    • 资源ID:882663       资源大小:18.3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染病防治:线虫与抗线虫药物.docx

    传染病防治:线虫与抗线虫药物1.常见的线虫病线虫有寄生于肠道及寄生于组织两类。前者包括蛔虫、钩虫、蜕虫、鞭虫及类圆线虫等,后者主要有丝虫、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则寄生于肌肉)。(1)蛔虫病是感染一种肠蠕虫,蛔虫所致。此感染遍于全球,而更常见于温暖卫生设施不良的地区,因儿童随地排粪便致该地区持久的大量感染。坳虫在肺中移行可发热,咳嗽,和哮喘。肠道感染重者可致腹痛,偶可致肠梗阻。大量的蛔虫可致营养吸收不良,成人偶可阻塞阑尾、胆道或胰管。检查出粪便标本中蛔虫卵,就可诊断蛔虫感染。偶尔,在粪便或呕吐物中查到蛔虫,或痰中查到坳虫。血中嗜酸性细胞增多。胸X线片可查见移行的影像。预防需使用完善的卫生设备和不吃不洁的蔬菜。治疗口服双羟蔡酸咯唳或甲苯咪嗖,但甲苯咪嘎有损胎儿,故不能用于孕妇。(2)钩虫病是感染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所致。世界上有1/4的人口感染钩虫。此感染最常见于温暖,潮湿,卫生不良的地区。十二指肠钩虫已见于地中海地区、印度、中国和日本;美洲钩虫已见于非洲热带地区、亚洲和美洲。钩坳穿入皮肤处出现扁平、突起的痒疹(着地痒),坳虫移行经肺可致发热、咳嗽哮喘。成虫常致上腹痛。由于肠出血致缺铁性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在儿童,由于长期的严重失血可致发育迟缓,心力衰竭和全身水肿。治疗应先纠正贫血,通常口服铁剂以补充铁可改善症状,也可注射铁剂。在严重病例需输血。当病人的情况稳定,口服双羟蔡酸喀唳,甲苯咪嗖13日,可杀灭钩虫。这些药不能用于孕妇。(3)旋毛虫病是感染旋毛虫所致。旋毛虫病发生于世界许多地区。人食生的或未熟的加工猪肉或猪肉制品受染。当食入的包囊在胃或十二指肠内消化,释放出坳虫,穿入小肠壁,2日内,坳虫成熟并交配。很少的坳虫经淋巴管和血流带至全身,仅到达骨骼肌者才能生存。坳虫穿入肌肉致发炎,经3个月才成包囊。上眼睑肿是最早的和最典型的症状之一,突发生于感染后大约第11天。巩膜和眼底出血,眼痛,继而畏光。短期后可出现肌肉疼痛、皮疹和甲床出血。呼吸、说话、咀嚼和吞咽致肌痛更显,继而可致呼吸困难,有时甚至死亡。另外的症状主要有烦渴、大汗、发热、寒战和虚弱。反复发热一一体温常升到39。C以上,数日后才渐下降。机体的免疫力可杀灭肌肉以外的蝌虫,淋巴结以及脑和脑膜可发炎,而可致视力或听力障碍。肺或胸膜和心脏也可发炎。感染后第48周间可发生心力衰竭。大约在第3个月大多数症状消失,而隐约的肌痛和疲倦可持续数月。旋毛虫病的预防是彻底烹熟猪排、猪肉制品及其他肉类。虽然,从北极哺乳类动物肉来的坳虫,似乎能存活于较寒冷的温度。然而,仍可有选择地将肉冻在一15t3周或一20。Cl周,通常都可杀死坳虫。甲苯咪嗖和嘎苯咪嗖口服能有效地抗旋毛虫。卧床休息有助于缓解肌痛;镇痛剂如阿司匹林或可待因也可用。皮质类固醇如强地松可用以减轻心或脑的炎症。大多数旋毛虫病患者可完全恢复。(4)丝虫病为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该病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其中淋巴丝虫病于199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第二大致残病因。20世纪50-60年代我国丝虫病流行广泛,成为全球重灾区之一,70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丝虫病的防治,在流行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和防治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目前我国防治丝虫病已进入全面消除阶段。丝虫病主要感染成年人,以男性较为多见。对人致病的丝虫有8种,其中寄生于淋巴系统的丝虫有3种:班丝虫、马来丝虫和帝汶丝虫;寄生于皮下组织的亦有3种:盘尾丝虫、罗阿丝虫和链尾丝虫;寄生于腹腔或其他浆液腔的有2种即:常现丝虫和欧氏丝虫。我国的丝虫病最常见者为淋巴丝虫病,主要由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和帝汶丝虫所致。淋巴丝虫病系由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和帝汶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所致的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班氏丝虫易于波及生殖泌尿系统的淋巴管和淋巴结,而马来丝虫和帝汶丝虫从不侵犯生殖泌尿器官。2.常见线虫病的治疗(1)抗肠道线虫病药甲苯达嗖为应用最广泛的驱虫药,国内于1975年合成。甲苯达嗖选择性地与蠕虫的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微管蛋白集合;抑制葡萄糖的吸收,使虫体内糖原耗竭,并可抑制对蠕虫特异的延胡索酸盐还原酶,促使虫体不能生存而死亡。治疗蛔虫感染:20Omg顿服,疗效可达90%;100mg,每日2次,连服23日,治愈率可达100%;治疗蜕虫病:100mg,单剂几可痊愈;20Omg顿服,连服2日,治愈率可达100%。治钩虫病:甲苯达嗖对十二指肠钩虫病与美洲钩虫病治疗效果均较好,此为优于双羟蔡酸嘎喀唳之处。剂量为200mgd,疗程为35日,治愈率可达95%;治鞭虫病:200mg,日服2次,连服3日,一个疗程治愈率可达88%,2个疗程可达100%;类圆线虫病:300mg,日服2次,连服3日,有一定效果。甲苯达嗖毒副作用很轻。重度蛔虫感染患儿,驱虫后大量成虫排出时可有腹痛腹泻。偶可引起短暂的头昏头痛。孕妇忌用。阿苯达嗖(albendazole)杀虫机制同甲苯达嗖。动物实验扫描电镜观察本品通过对吸虫皮层和肠管两个界面的双重损害进而影响其生理功能,使虫体死亡。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肾和肌肉等。可透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一定浓度,约为血中的40%。阿苯达嗖亚碉在包虫囊肿中的浓度约为血清中的25%。胆汁中排出一定量,并进行肠肝循环。治疗蛔虫病:疗效可达100%,剂量成人400mg、顿服,儿童酌减;蜕虫病:治愈率几达100%,剂量同蛔虫病;钩虫病:十二指肠钩虫病治愈率可达90%以上,美洲钩虫病仅80%以上,儿童疗效更差。成人剂量400gd,连服3日。儿童酌减;鞭虫病:400mgd,连服3日。约20%病例有口干、乏力、嗜睡、头晕、头痛或纳减、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肠鸣、皮疹等反应,均较轻微而短暂,少数头晕、乏力可持续23日。以80OnIg治疗者初期30%可有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多缓慢恢复。少数有短暂血转氨酶升高。动物实验证明本品有致畸作用,故孕妇忌用,2岁以下幼儿不宜服用。咯党类药主要有双羟蔡酸喂喀唳与奥克太尔(酚咯唳,。目前临床应用较少。(2)抗组织线虫(丝虫)药乙胺嗪(海群生)为哌嗪类的衍生物,适用于治疗丝虫病,并可作为内脏蠕虫蝌移行症的次选治疗药物。副作用部分病人服药后68小时可发生高热、头痛、关节肌肉痛、尊麻疹、呕吐、腹痛等,治疗前服用抗组胺药或于治疗同时服用复方阿司匹林或泼尼松(1520mgd,连服23日)可减轻反应。个别病人可发生咽喉痉挛和喉头水肿(尤易发生在大剂量顿服疗法者),应注射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救。有重度蛔虫感染者应先驱蛔。

    注意事项

    本文(传染病防治:线虫与抗线虫药物.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