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群书治要》论交友之道慎交友交好友.docx

    • 资源ID:880679       资源大小:30.7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群书治要》论交友之道慎交友交好友.docx

    群书治要中包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经验智慧,在今天依然适用。在如何交友的问题上,群书治要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在孙卿子也就是荀子中,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智。必求贤师而事之,择贤友而友之。虽然一个人他的本质不错,本质是美善的,心智也非常聪慧,但他也一定要求贤师去学习,选择贤友来交往,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一生的道业、学业、事业能不能成就,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看他选择什么样的老师以及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如果遇到的是真正贤明的老师并且向他学习,那么每天听到的是什么呢?那都是尧、舜、禹、汤古圣先贤的道理。我们知道孔子的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学习的都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道理。“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最钦佩的人就是这些古圣先贤。如果我们和一个贤德的人交往,我们每一天所听到的都是圣贤的教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如果你得到好的朋友并和他交往,你所见到的会是什么样的行为呢?全都是忠诚、信实、恭敬、礼让的品行。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每一天在仁义方面都有进步,但是自己却不知不觉,这是个潜移默化的结果。“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身且加于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相反,如果所结交的都是不善之人,所听的都是欺骗的、巧诈的、虚伪的言行,所看到的都是邪污的、卑下的、放荡的、邪曲不正的、自私自利的行为,自己将会身陷不利还不自知,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群书治要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人,据说很会看相,很多人都让他看过,看得都很准。楚庄王知道了这件事,很好奇,就把这个人请来问他:“我听说您很会看相,而且看得很准,有没有这回事呢?”这个人回答说,我并不是会给人看相,我只不过是会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而已。如果我所看的这个人,他所结交的朋友个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淳厚善良、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他的家庭会一天比一天更兴旺,他做人也会一天比一天做得好。这样的人被称为“吉人”,吉祥的人。在这个故事中,这个看相的人,只是观察了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能够判断出他的前途命运如何。这告诉我们,亲近仁者,亲近有仁德的朋友,对我们自己人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近年来,一些落马贪官的忏悔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就是“交友不慎”。有些官员就是因为择友不慎,在人生之路上付出了惨重代价,由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正因为如此,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线。即使是清官,在交友方面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朋友的影响潜移默化、至为深远。群书治要墨子记载的一一则故事,说明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墨子见了染丝的人之后感叹地说:“洁白的丝放进青色的颜料里进行洗染就变成青色,放进黄色的颜料里进行洗染就变成黄色。如果投入的颜料变化,那么所洗染成的丝的颜色也跟着发生变化;丝放进五种不同颜色的颜料里,它就变成五种不同的颜色。所以,对于所浸染的人、事、物,不能不谨慎啊!”群书治要孔子家语中还记载了孔子的一个典故。有一次,孔子说:“我过世之后,子夏的德行会一天比一天增进,但是子贡的德行却一天比一天减损。”曾子听了之后很奇怪,就问道:“夫子,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凭什么判断出来他们的德行会增进或者减损呢?”孔子回答说:“子夏这个人他有一个特点,他喜欢与比自己贤德的人相处,喜欢和比自己更有道德、更有学问的人相处。而子贡却恰恰相反,他喜欢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别人称赞他有道德、有学问,可能他就感觉很好。”所以,孔子后面又说了一句话,“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后边孔子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成为一句名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与善良的人交往,就如同走进了一个种满芝兰的房屋,刚进来的时候感觉到很香。但是,你在这个屋子里待久了,不知不觉就闻不到这个香味了,与它同化了。我们去一个卖鲍鱼的铺子,刚走进去的时候,感觉到腥臭难闻。但是,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感受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也与之同化了,还不知不觉。这些都告诉我们,谨慎地结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曾有职务犯罪人员,在狱中这样自白:“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际关系、朋友交往看似是小事,实为关键。好的朋友,不会带你步入误区,而不好的朋友,从一开始就注定在坏的方面影响你,诱发你人性中罪恶的一面,使你意志消沉,甚至沦为罪犯。”这一段迟来的忏悔,道出了人生交友的真谛。领导干部面对财色名利时,一旦遇到恶友的引诱,很容易利令智昏、欲令智迷,陷入欲望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使得人生也走上不归之路。反之,亲近仁德的善友,对我们的德行、道业的提升都会非常有帮助。古人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正如古人所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交友的标准人在社会中要交朋友,交朋友就会受到朋友的熏染和影响,所以这件事事关重大,必须有所选择。第一百五十句:【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出自群书治要卷九论语。本句,孔子道出了交友的标准。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无私的人交友,与宽恕的人交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交这三种朋友,对自己的德行都有益处。若与谄媚逢迎、伪善奉承、巧言善辩的人交友,就会损害德行J人在社会上,就必然要和人交往,不离朋友。在五伦之中,父子兄弟是天然而成的伦常,无法选择。夫妻是半天伦,虽然不是天然的,但是有了共同的子女之后,也就成了天伦。朋友虽然不是天伦,但是在五伦关系之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人在社会中要交朋友,交朋友就会受到朋友的熏染和影响,所以这件事事关重大,必须有所选择。孔子为我们讲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哪三种?“友直”,即交正直的朋友。就是这个人的心中没有弯弯绕绕,正直无私,不会害人,也害不了你。想要交到正直的朋友,首先自己必须正直,如果自己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正直的人也不会与自己相交往。“友谅”,就是交宽恕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对一切事都能宽恕,不苛刻要求,不把别人的过恶记在心上。很多批注把“谅”解释为“信”,但是“信”字和前面的“直”字意思很接近,为什么接近?因为直者必信。所以此地的“谅”解释为“恕”字更合适。和宽恕的人交朋友,自己没有压力,心情也会很好、很自然。“友多闻”,交博学多闻的朋友。多闻的人,能够通达,遇到事情能提起经典中的教诲,不会钻牛角尖。和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还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迷惑。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如同井底之蛙。如何避免孤陋寡闻?那就是要结交博学多闻的朋友。“博学”学的是什么?主要学的是圣贤之道,对儒释道的学问都通达,这样才能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不会被蒙蔽、欺骗。博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技能,要以开智慧为目的,要做到博而不杂。什么是博而不杂?例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去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来自各行各业,修学的方法各不相同。参访完毕之后,他是什么态度?四个字,叫“恋德礼辞:恋德就是感恩,礼是恭敬,辞就是辞别。什么意思?就是你所修学的方法、修学的理论,我知道、我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方法。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告诉人们一定要专精,博而不杂。这是讲交正直无私的朋友、宽恕的朋友、博学多闻的朋友,对自己的德行有帮助。下面是讲三种损友,“友便辟”,就是交善于逢迎的朋友,即很会说话,言语巧妙,绝不得罪人的朋友,这种人善于谄媚、顺承他人。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有一位朋友叫司马德操。他对任何事都称好。他的妻子不以为然,骂他,他也称好,人称他为好好先生。但是没有人说他的坏话,因为司马德操的行为正直,这种人就不算便辟的朋友。便辟的朋友善于谄媚逢迎、恭谨周旋,说出来的话不愿意得罪人,就很可能失去正直友善柔”,就是交善于伪善奉承、面柔的朋友,就是“巧言令色,鲜矣仁”,善柔就是令色。“友便佞”,就是讲善于言辞、巧言善辩的朋友,这样的人可以无理都辩三分,交这样的朋友有损失。在古代的批注中,也有人把便辟解释为公冶长篇的足恭,把善柔解释为令色,把便佞解释为巧言,可以参考。在一起学习的朋友都是益友,大家可以在一起切磋琢磨,相观而善。但要清醒地知道,在社会上与其他人接触的时间更长。朋友在一起学习,一周可能是几个小时而已,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而且我们所学的,是否真正听进去了?我们听进去了,能否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这些都是问题。中国人有句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成就绝对是自己让自己成就,别人帮不上太大的忙,别人所提供的只是缘分。如果自己不成器、不上进,即使是圣人来教,对你的帮助也不大。所以这里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但是能不能成就,更重要的是自己求不求上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勤学不厌倦,才能对治自身的习气,提升自身的修养;教学而不厌倦,才能够感化、教育别人。第十,“学问”部分。第一百五十一句:【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十六尸子。勤学不厌倦,才能对治自身的习气,提升自身的修养;教学而不厌倦,才能够感化、教育别人。为什么学而不倦?因为“读书志在圣贤:在没有成圣成贤之前,都必须勤学不倦。为什么要成圣成贤?因为圣贤是本来的自己,是人们离苦得乐的必由之路。不成圣成贤就是凡夫,凡夫和圣贤人有什么不同?凡夫有苦,不能够出离苦海,成圣成贤才能够离苦得乐。学习有学习的喜悦,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有喜悦的一个典范就是颜回。颜回“一箪食,i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J他的物质生活非常地简单,吃饭没有饭碗,喝水没有杯子,住在非常简陋的巷子里,人家都不能忍受他物质生活的简陋贫乏,但是他自己却是乐在其中。因为他乐在道中,所以能做到不迁怒、不虱过,这就是好学的成果。古人说“读书贵在变化气质”,好学的成果就表现在气质发生了变化。“不迁怒”,有了怒气马上能够认识到,不使这个怒气延长,“不贰过”,过失不会再犯第二次。他乐在道中,有道就无所不乐了。人生中最难的事就是战胜自己的烦恼,但是难能可贵,战胜烦恼之后的喜悦也是无法替代的。古人“学而时习之”有喜悦,是因为他学的是圣贤之书,求的是明心见性。圣贤书是圣人心性自然的流露,而圣人的心性和我们的心性是一不是二,所以读圣贤书的过程,就是回归自性的过程,怎么能够不乐、不欢喜?古人说:“法喜充满、禅悦为食”,那都是他们学有所获之后切身的体会。如果我们愈学愈纠结、愈学愈烦恼、愈学愈患得患失、放不下,就是没有学明白,学得不够透彻,甚至学错了,学执着了,学和行相脱离了。所以有很多人在听课的时候听明白了,出了课堂就迷惑了,这叫暂觉还迷,所以长时熏修就特别重要。成圣成贤的目的是自行化他,把明明德、亲民这两件事做得圆满,就是止于至善。所以圣贤教化众生不疲不厌,什么原因?他不求名、不求利,是有一种慈悲之心在推动。“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这就是精进,学不厌、教不倦的原因。古人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群书治要成书于唐贞观五年,是由魏征等人“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从唐前经、史、子三大部类中的六十八种文献中,选取与治国理政相关的理论经验编纂而成,是古圣先贤治国理政智慧精华的集大成之作。群书治要深刻影响了唐太宗

    注意事项

    本文(《群书治要》论交友之道慎交友交好友.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