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从《人生》看路遥在我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docx

    • 资源ID:865097       资源大小:20.0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从《人生》看路遥在我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docx

    关于从人生看路遥在我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摘要: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出生,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人生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他的作品以传统价值观念及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单线索,重故事,情节上又带有较强的浪漫主义因素,本文仅以通过小说人生来窥探路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关键词:路遥人生高加林当代文学史一、路遥生平及人生简介路遥,陕西省清涧县人,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平凡的世界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更是让人看到了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了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二、从路遥写作阶段看人生从时间上划分,路遥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惊心动魄的一幕发表到人生产生“轰动”时期,主要集中在对作品的评论;第二阶段是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到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时期,评论家们一方面重点关注路遥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丰富与贡献,另一方面研究其创作心理,形成了路遥研究的高潮,出现了一系列有深度的评论文章;第三阶段是路遥逝世至今,是路遥研究的系统化阶段,出现了一些学术专著。中篇小说人生在收获杂志1982年第3期上发表,标志着路遥小说创作走向成熟。这篇小说通过对城乡交叉地带青年人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开掘了现实生活中饱含的富于诗意的美好内容,也尖锐地揭露了生活中的丑恶和庸俗,强烈体现出变革时期的农村青年在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矛盾、痛苦心理。正因为路遥与众不同的创作视角,这部中篇小说很快就受到了文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轰动”全国。1982年后,根据小说所改编的戏剧、电影、广播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出现于舞台、银幕和广播中;评论小说和电影人生的文章达120多篇,其中专论高家林的就有30多篇1,文学界形成了研究路遥的一个小高潮。关于主人公高加林的评论:那么高家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复杂人物形象?许多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陈骏涛认为:“高家林是处于人生岔道口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典型形象。在高家林身上集聚了种种矛盾的性格种种矛盾汇聚于一身,可能使习惯欣赏简单化人物的读者感到不可理解,但我们却通过这个人物复杂的性格,看到了像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J2阎纲认为:“高家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他就是复杂到相当真实的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的崇拜者,城市姑娘黄亚萍觉得,这个年轻人既像保尔柯察金,又像于连索黑尔,是具有自觉和盲动、英雄和懦夫、强者和弱者的两重性的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两重性,是人生社会复杂性、流动性的生动反映和深刻表现。”3一番激烈的争论后,评论界的观点虽说有些分歧,但人们公认高家林是路遥为新时期文学画廊塑造的复杂的人物形象。“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进入当代中国文学史是当之无愧的,这是现实主义的一次胜利。这对我国的80年代和90年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某种深远的影响。”4三、从人生看路遥的写作风格首先,“深沉”与“宏大”是其小说创作的审美特征。早在1983年,白牌首先注意到路遥的结构作品“不仅注意构筑大起大落而又环环相扣的外在情节,而且注意到铺设涟漪连绵的显现人物内心风暴的内在情节,并常常把二者交叉穿错起来,在波折迭出的矛盾冲突中层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明晰地揭示出促进人物行动的内在的外在的因素”,并指出路遥作品呈现出“执着而严肃的艺术追求”5o到1985年,李星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深沉、宏大正是路遥所具有的艺术气质,也是他在全部创作过程中所苦心孤诣追求的艺术目标”6,这正是路遥小说创作的审美特征。李勇还注意到赋予这种深沉而宏大的审美品格的精神支柱,是作家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是“浓烈的情感色调和严峻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理想的热情和严峻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化了人生的悲剧主题,使之呈现出崇高、悲壮的审美特色"。7其次,评论者们还紧紧抓住路遥在书信与创作随笔里反复表述的“城乡交叉地带”的关键词,寻求解读其创作的钥匙。1982年8月17日,评论家阎纲在给路遥的信中首先谈及“城乡交叉地带”3;王愚专门就此问题撰写评论,研究“在交叉地带耕耘”8的路遥的创作特色;而李勇称”交叉地带'这个典型环境和高家林这个典型形象,是路遥为当代中国文学做出的突出贡献,也是他在自己的创作敏感区最重要的收获“9。通过“城乡交叉地带”的把握,为解读路遥小说创作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视角。可以这样说,这一阶段的路遥研究,一是公认了高家林是“这一个“典型人物形象,二是把握住了路遥作品“深沉”、“宏大”的美学特征,三是明确了路遥善于在“城乡交叉地带”构建小说世界、表现审美理想的创作特点。四、从人生看其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路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位置,似乎是出现了文学史家与评论家、读者评价相背离的尴尬局面。路遥的作品在发表之时,评论界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就读者方面而言,路遥逝世后的这些年里,其作品因为具有积极向上和催人奋进的内在精神气质,在广大普通读者心目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华读书报多次组织的“中国读者最喜爱的20世纪100部作品”的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始终名列前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爱的小说联播”问卷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名列榜首。可是另一方面,当代文学史研究者对路遥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问题,基本采取一种漠视态度。在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里,仅把人生放置在“感应时代的大变动”一章里加以表述,称之为“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思考”10。而在华中师大组织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和洪子诚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均未涉及路遥。记得孙犁研究专家张学正先生曾讲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所谓定位,不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对作家进行随意的吹捧或贬抑,而是根据已存在的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界、社会上所产生的影响的客观事实,对他的价值和地位给予一种科学的文字表述;或者说,定位就是根据客观存在的作家作品的文学史实对作家的一种命名。”11那么,如何看待路遥,或者说路遥在当代文学史上究竟有怎样的地位,这应该是当代文学史研究者要进行学理研究并要回答的问题,而不是轻易地肯定或者否定。笔者认为,路遥的思想与艺术、人品与道德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说明研究路遥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确认路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是肯定路遥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贡献,也是肯定他积极进取的人生精神。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这段话的确可以作为人生这篇小说的一个注解,而且也可以作为路遥写作一生的最好注解。参考文献1王西平李星李国平路遥评传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o2陈骏涛对变革现实的深情呼唤N.人民日报,1983-3-22o3阎纲给路遥的信A.路遥文集(2)HL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王西平李星李国平路遥评传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o5白牌执着而严肃的艺术追求N.人民日报,1983-5-10o6李星深沉宏大的艺术世界一一论路遥的审美追求J.当代作家评论,1985(3)o7李勇路遥论J.小说评论,1986(5)。8王愚在交叉地带耕耘一一论路遥J.当代作家评论,1984(2)o9李勇路遥论J.小说评论,1986(5)o10陈思和主编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1张学正说不尽的孙犁一一孙犁研究的回顾与期待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4)o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从《人生》看路遥在我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