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食臣枣”和“食巨枣”的辨析.docx

    • 资源ID:865074       资源大小:16.6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食臣枣”和“食巨枣”的辨析.docx

    关于“食臣枣”和“食巨枣”的辨析摘要:本文通过褚少孙、班固对司马迁封禅书“实录”式的征引,更加之以“长陵神君”故事的佐证,确定封禅书“食巨枣”当是“食臣枣”的讹误。关键词:食臣枣食巨枣“实录”式长陵神君史记封禅书记方术之士李少君对汉武帝言: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其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唐司马贞索隐于此作注:“包怪巨,或作臣J史记孝武本纪亦载李少君对汉武帝言: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上所摘抄的两段文字,似乎“一模一样”,究其原因有二:(一)唐司马贞索隐云:“褚先生补史记,合集武帝事以编年,今止取封禅书补之,信其才之薄也。“事实上封禅书有通史性质,而褚先生实抄封禅书有关武帝的部分以补孝武本纪。比较两篇,可看出除个别词有异写外,大概就是孝武本纪“上亲礼祠上帝”后比封禅书多了“衣上黄焉”和篇末“太史公曰”段尾多了一语气词“焉”为最大的差异了。这说明褚少孙是以决不妄改司马迁一字地“实录精神”补作孝武本纪的。(二)这两段文字同是记录李少君以方术说武帝之辞,本应别无二致!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明确得出结论:孝武本纪“食臣枣”与封禅书“食巨枣”应是形近而误,必当二者居一!梁玉绳史记志疑云:既言巨,则不得复言大,必是误文。汉志作“食臣枣”,索隐亦引包惨云“巨,或作臣'。”考田傅传论“安其生与蒯通相善,尝以策干项羽”,则辨士之流,即其时见存,亦不过八九十岁人。安得以为古之真仙哉!言食安期大枣,犹言与九十余老大人之大父游射也。韩子外储左篇云:“郑人有相与争年者,其一人曰我与黄帝兄同年”,少君其类是欤?日本沈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史记志疑这段话亦持同样观点:又,司马贞索隐:“服虔曰:'古之真人案:'列仙传云安期生,卖药东海边。时皆言千岁也列仙传云“时人皆言千岁也”,或像李少君言“与其大父游射处”、“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巧言伪词让人误“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二或是后人以讹传讹,神之以“千岁”也。诚如清人梁玉绳、日人龙川资言所言,安期生不过“一辨士”耳,其人其事颇类“长陵神君”。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所记相同,现录史记文如下,后证以汉书。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汉书作“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汉书有“亦”字)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今上(汉书作“上”)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长陵女子,凡人也,因身世曲折,“风云际会”成神人。安期生的成仙经历也应与之相仿。据史记、汉书、列仙传、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书可见其人约生于秦时,遍干诸侯,好为大言,又于海边卖药,人不知其生死,遂以之为神。想必汉武帝也有所耳闻,李少君为取媚于武帝,便敷衍出一段与安期生相遇的故事。尤可注意的是“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这里的“仙者”并不指安期生,虽然书中提到“安期生仙者”或“时人皆言千岁也”,但汉时距黄帝何只是数千岁?所以李少君也并不以安期生有千岁,或是“能见之以封禅”的仙人,而是“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的仙、人桥梁罢了。汉书颜师古注“合”字为:“合谓道相合J可见李少君言己和已神化的安期生道术相合以取媚于上。为显示和安期生的“亲密”,他大言道:“我和安期生道术相通,见于蓬莱海中,他还给我吃了几颗仙枣,有瓜那么大!”只有这样文意才通顺,合于情理。不然要么像梁玉绳先生所说“既言巨,则不得复言大二要么我们就会想,安期生“食巨枣”,与卿何干?又,汉书与史记相同内容,多为照抄史记相关部分,其郊祀志就云: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封禅书作“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两相对照,知此段全抄封禅书,所异者除“臣”字外绝不影响文意的异同。这一段和褚少孙录封禅书以补的孝武本纪均作“臣”,足可证明司马迁封禅书原文当为“臣”字!也说明由司马迁完成史记“藏之名山,副在京师”,到班固作郊祀志、褚少孙补孝武本纪时,所见本都作“食臣枣”。清人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说:“少孙补史皆取史公所缺,意虽浅近,词无雷同,未有移甲以当乙者也。或晋以后少孙补亦亡,乡里妄人取此以足其数耳J由此可知:一、褚少孙补史记未妄作,就孝武本纪而言是忠实摘录封禅书,间有小异,多为语气词,绝不会明显抵悟。班固取史记,与之持相同观点。二、史记传抄本在晋以后,因为历时较长,又因其“是非颇寥于圣人”而被压制,抄误之处逐渐多了起来。正因为汉时流传较窄,我们是否可说奉诏撰史的班固看见了“副在京师”的史记?这样就更证明作“臣”无疑了。参考文献1梁玉绳.史记志疑.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2【日】龙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3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4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食臣枣”和“食巨枣”的辨析.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