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快”“慢”之间的顿悟.docx

    • 资源ID:820211       资源大小:17.4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快”“慢”之间的顿悟.docx

    ,快,慢,之间的顿悟作者:陆艳作者简介:陆艳,江苏省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原文出处: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南京)2014年第20145期第49-50页期刊名称:幼儿教育导读(幼教版)复印期号:2014年09期自主游戏是孩布门最喜欢的活动,往往收玩具的提示音乐响起后,还要等很长时间孩子fl才能安静下来。我总是表扬那些很快安静下来的孩子,而提醒、督促那些动作较慢的孩子,希望借此让孩布门快些安静下来进行下一个活动,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我对孩子门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了下面两种情景。收玩具的提示音乐响了,在娃娃家玩的小A放下了手里正玩着的娃娃,搬起小椅子迅速地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尽管娃娃家中的桌上、地上还散落着一些“锅碗瓢盆",她的同伴们也在叫她:"小A,快来一起收玩具!”她也不理不睬的,好像什么事都与自己无关,只是坐得很端正,认真地看着教师。教师也很快给予了回应:"小A真快,其他小朋友也赶紧回到座位上了。”收玩具的提示音乐响了,小B开始收玩具,他先把自己玩过的一个一个收好,再环视四周,将其他孩子落下的玩具放回原处,又检查一遍,最后才搬起4靖子回到座位上。这时,其他孩子已经全部回到座位上了,大家开始催促他,小B明显有些不安。二、案例分析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会发现幼儿的各种不同表现,教师对于这些表现的看法决定着他们与幼儿交流的方法,如何使自己指向幼儿的教育行为有益于幼儿的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案例中的小A是那些"快”的幼儿之一,无疑她在期待教师的表扬,而她快的原因是没有参与收玩具,音乐对她而言不是收玩具而是在位子上坐好。幼儿小B是属于"慢”的幼儿之一,但他其实并不是没有遵守规则,而且自始至终都在有序地整理玩具,但他的这些优点被他动作慢的表象所掩盖了,正是因为这样,他经常会受到同伴的催促和教师的提醒。所以,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幼儿的行为是教师进行有效班级常规管理的关键。三、案例策略1 .勤于观察幼儿一慎用评价观察幼儿以了解幼儿,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教育的前提条件。观察幼儿能使我们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了解幼儿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了解幼儿言行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让我们做出适当评价。类似案例中的现象在幼儿的活动中经常出现,有时候我们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仅凭借表象来判断幼儿的行为,忽略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如案例中的小A,在听到音乐后迅速回到座位,教师或许会为了督促其他幼儿迅速归位而表扬小A,但是却忽略了小A是因为没有收拾玩具,才会这么快速地回到座位上的,这样的表扬反而强化了幼儿的坏习惯。而幼JlJB,坚持收拾完玩具才回到座位,花费了不少时间,他在时间上的"慢"和其他幼儿的"快”形成了对比,教师也片面地认为幼儿小B是慢”的那个,从而给予了负面的评价。然而,这样的评价无意中对幼儿造成了误导和伤害。因此,在对幼儿的行为作出评价之前,教师朝心观察,敏感地捕捉幼儿的言行,这样才能了解事情的潜在根源,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从而做出适宜的判断和反应。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误解、误导幼儿;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师幼之间人为地制造情感隔阂。2 .乐于解读幼儿反思成因幼儿的言行能流露出他们内心的想法,教师进行班级常规管理时,应当留意幼儿的言行,从而揣摩他们的心理,了解其不同的个性特点,尊重个体差异,反思成因。案例中的小A和小B都是遵守规则的幼儿,收玩具的规则是:幼儿既要整理好玩具又要在规定时间内回到座位上。仔细反思小A和小B的言行,我们可以发现,小A遵守了后者,小B遵守了前者。但是教师更多地关注的是幼儿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回到座位,而容易忽视整理玩具的行为质量,这就产生了教育视角的偏差。其实,无论是小A还是小B,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一定的规则意识,而教师之前的教育行为,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收效不大。3 .善于接纳幼儿因势利导班级常规管理的目的并不是束缚幼儿的行为,而是在幼儿成长阶段提供与其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学会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在集体中能放松身心、有序生活、快乐成长。在常规管理时,一些教师认为幼儿行为整齐划一是一种良好的常规习惯。当看到幼儿"快”时,就自认为常规管理得好;当看到有幼儿"慢”时,就觉得他们的行为不符合整齐划一的集体规则。其实,在常规规则制定和执行时,教师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它是否遵循了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是否符合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成长需求。其次,它是否能保证幼儿有序生活和学习。规则不能仅仅是教师自我的心理需求,它是为幼儿服务的。同时,我们还需知道,幼儿能从教师的言行中解读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又是正确的,然后据此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形成习惯。所以,在遇到案例中的情况时,教师不应急于表扬小A,强化她的"快",而应鼓励她去和朋友一起收玩具,之后再给予肯定、赞许。教师也不应催促小B,而应让他以自己的节奏或方式做事,小B对待事情认真、负责,这是一个良好的品质,值得其他幼儿学习,于是教师可以请他在集体面前演示怎样分类归放区角里的玩具。逐渐地,小B会越来越自信,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注意事项

    本文(“快”“慢”之间的顿悟.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