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施工.docx
目录1、编制说明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12、工程概况13、冬期施工特点14、总体施工方案25、冬期施工领导小组25.1 冬期施工领导小组成员组成25.2 小组职责25.3 责任划分36、施工准备37、混凝土冬期施工措施47.1、 混凝土拌合站冬期施工47.1.1、 混凝土冬期施工的一般要求57.1.2、 热工计算67.1.3、 拌制、运输、养护77.1.4、 凝土的运输及输送87.1.5、 混凝土日常养护的保温措施87.2、 基工程冬期施工87.2.1、 路基基地处理87.2.2、 填方路堤施工97.2.3、 挖方路基施工97.3、 桥、涵结构物工程冬期施工97.3.1、 桥梁桩基施工97.3.2、 承台、系梁施工107.3.3、 墩柱施工107.3.4、 涵洞冬期施工107.4钢筋冬期施工措施107.4、 砌体冬期施工118、温度测试128.1 测温仪器128.2 观测点位置129、冬期施工安全管理129.1 安全管理措施129.2 冬期安全预案1310、冬期施工雨雪和大风天气应对措施141、编制说明1. 1编制目的因目前天气气温逐渐降低,对工程施工将产生影响。为确保工程实体质量,使项目逐步推进,并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员、机械设备和工程实体遭受冻害损失,特编制此冬期施工方案1.2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19);(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3)品质工程实施细则相关要求;(4)业主、监理及上级部门等相关要求;1.3适用范围淹淅高速西淅段XXTJ-2标(Kl1+295-K27+008)冬期施工。2、工程概况西峡至淅川高速公路是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中十二条南北纵线之一一海池至渐川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路线北起南阳市西峡县,向南止于浙川县的豫鄂交界。路线起点位于西峡县老灌河西4km吴家庄附近,接双龙至西峡高速终点,路线下穿G40沪陕高速后,经西峡县五里桥乡,淅川县城、毛堂乡、金河镇、上集镇。终点位于淅川县马蹬镇寇家庄东南侧,顺接涌池至淅川高速公路马蹬至豫鄂交界。线路全长约52.761kmo本标段为土建工程XXTJ-2标段,标段起讫里程Kll+295-K27+008(LK11+295-LK27+018),线路长15.713km。标段在西峡县境内路线穿过寺山国家森林保护区后,在主线K11+295处设桥梁连接XXTJ-I标,在K12处设西峡南互通,与S335相连,路线转向南,经于家园、柿树沟、陈沟,在K15+600处进入淅川县境内,经灵官娅、泉家沟后转向西南,过李家湾、温家营后在K20处设淅川互通,与S332相连,跨锁河、穿大浏域、跨阎沟、花钱沟、江沟,设隧道穿陡崖沟后至标尾K27+008处连接XXTJ-3标。主线主要包含路基、路面底基层、基层、桥涵、隧道等工程内容,工程数量有填方118万立方,挖方407万方,互通2处,分离式立交1处,天桥85米/1处,大桥3950.5米/15座,中桥81米/1座,隧道2357米/2座(其中长隧道1910米/1座)。3、冬期施工特点1、冬期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季节,尤以混凝土工程居多。2、质量事故出现的隐蔽性、滞后性。即工程是冬天干的,大多数在春季才开始暴露出来,因而给事故处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轻者进行修补,重者重来,不仅给工程带来损失,而且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3、冬期施工的计划性和准备工作时间性强。这是由于准备工作的时间短,技术要求复杂。往往有一些质量事故的发生,回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跟不上,仓促施工造成的。4、总体施工方案(1)成立冬期施工领导小组,以各施工处长为组长,分管生产副处长、总工为副组长,以技术办、物资办、质量办、安全办、试验室、各施工队长为组员。切实抓好冬期施工实验工作、冬期施工技术培训工作、制定各种材料的保温措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等。(2)针对不同结构混凝土和以往的冬期施工经验,做好混凝土的试配工作,确定水泥型号、外加剂型号、掺量,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混凝土的出罐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损失、入模温度和采取加热养护时的温度等。(3)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冬期施工技术、施工规范,掌握具体施工方法和措施。测温人员还要掌握各种测温方法,深刻理解测温的意义和测温数据的重要性。(4)保证道路畅通,保证物资、材料的充足供应,作好职工的劳动保护等。(5)明确冬期施工各项目、工点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加强针对性。5、冬期施工领导小组5.1 冬期施工领导小组成员组成组长:刘法宝副组长:刘小康、徐从刚组员:张景康、王富强、王方亮、张翼、李雪松、辛全海、刘发东、郭忠杰、荆国伟、张波、于述刚、蒋金铭5.2 小组职责(1)认真贯彻有关冬期施工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和标准。(2)负责组织制定、审查冬期施工方案和各项施工技术、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并督促下属各工区施工作业现场严格按冬期施工方案和要求组织施工。(3)对冬期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进行指导。(4)针对冬期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有关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质量培训教育,并对其进行施工技术、安全质量交底。(5)负责对冬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以及上报监理和项目公司。(6)负责落实有关冬期施工的工程材料、防寒物资、能源和机具设备。(7)各工区按其各自的施工工程特点成立冬期施工领导小组。5.3责任划分(1)组长、副组长负责全标段的冬期施工全面工作。(2)工程部和试验室负责冬期施工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的制定,以及现施工技术指导、落实和检查。(3)物资设备负责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工程材料、防寒物资、能源和机具等物资保障。(4)安质部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技术指导、落实和检查。(5)各施工节点施工负责人:一工区:副经理张翼负责;二工区:副经理张景康负责;三工区:副经理王富强负责。6、施工准备1、对管段内工程进行科学分析,不适宜在冬期施工的项目尽量提前在12月份完成,以避开不利季节,因工程需要必须在冬期施工的项目则采取必要的保温、防冻措施,确保施工质量。2、排除现场积水、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修整,截断流入现场的水源,做好排水措施,消除现场施工用水造成场地结冰现象。3、上下水管、消火栓等应做好保温,防止供水管路冻结及管路冻裂。4、根据冬期施工项目的安排进行保温材料的准备。5、施工前对机械设备全面进行一次检查,机械车辆更换低温燃料及添加防冻液,在冰雪天安装防滑链等措施。对机械传动部位要及时检查,如有缺陷,及时维修、调整。6、收集工地气象台(站)历年气象资料,收听每日气象预报并做好记录,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7、对有关人员进行冬期施工教育培训,组织有关各工种操作人员学习有关冬期施工的理论、规范、规定和施工技术。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施工期间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专项交底,使施工顺利进行。拟投入施工人员数量表:序号工种单位数量备注1管理人员人4各施工节点1人2技术人员人10负责现场施工技术,监控施工温度3测量人员人8现场测量放线4试验人员人7保证混凝土质量5钢筋工人20钢筋加工6模板工人20模板安装7加热工人4每个施工节点1人8锅炉工人6每个锅炉1人拟投入施工机械数量表:序号机械类型单位数量备注1吊车台425t2罐车辆1010方4泵车台25地泵台16挖掘机台10PC2207装载机台4ZL508锅炉台6It9火炉个20680Cln油桶制作10保温篷布平方150011保温棉毡平方15007、混凝土冬期施工措施7.1、混凝土拌合站冬期施工拌和站冬期施工中,主要任务是合格混凝土的生产,保证在外界低温条件下拌制具有一定温度的混凝土,使混凝土浇筑满足冬期施工规范要求。本标段混凝土冬期施工主要采取蓄热法养护工艺。蓄热法是指混凝土灌注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储存的热量及水泥水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结构物温度的降低,使混凝土结构物表面温度降至OC前达到预期强度的施工掩护方法。蓄热法养护混凝土的作业内容包括:热工计算、原材料的加热、保温材料的选择、测温及保温管理工作。试验室宜将冬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有温度要求的)报监理组审批,批准后实施。7.1.1 混凝土冬期施工的一般要求1、水泥。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注意其中掺合材料对混凝土抗冻、抗渗性能的影响,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2、拌合水。在拌和站料棚内安装8t常温锅炉,利用常压锅炉烧水直接向水箱内注水,加热温度为6080。3、骨料。粗细骨料必须置于防风防雨棚内。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4、外加剂。冬期施工中,从本工程的结构类型、性质、施工部位以及外加剂使用的目的来选择外加剂。选择中考虑:改善碎或砂浆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提高拌合物的品质,提高碎的早期强度;降低拌合物的冻结冰点,促使水泥在低温或负温下加速水化;促进早中期强度的增长,减少干缩性,提高抗冻融性;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模板的周转速度,缩短工期;外加剂的选择时要注意其对碎后期强度的影响,对钢筋的锈蚀作用及对环境的影响,如含氨的砂外加剂。严禁使用含氯盐类防冻剂,严禁在施工现场自行将减水剂与防冻剂混合使用。5、配合比。冬期施工期间,由于环境温度较低,根据施工环境条件选择合理的冬期施工配合比,可采取适当降低混凝土水胶比;掺加有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混合料(如适当降低粉煤灰,增加矿粉掺量),使用复合型防冻减水剂等技术措施。当选用具有防冻性能复合减水剂时,应控制混凝土单方总碱含量满足有关规定。6、混凝土搅拌必须在暖棚内进行,棚内设取暖措施,棚内温度不低于10o各储料仓四周采用棚布进行包裹,外加剂罐子采用棉毡进行覆盖;蓄水池搭设雨棚,上部覆盖棉毡。7、混凝土原材料使用时的温度根据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情况确定,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满足相关要求(H5C)。主要措施应以加热拌合用水为主,辅以骨料、外加剂保温,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水泥不能直接加热。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应重新调整拌合料的加热温度。8、混凝土搅拌时先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加料顺序为骨料、水,稍加搅拌,再加水泥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时延长50%。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IOC,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9、当施工期处于Oc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且应注意在添加前应做好模拟试验,以核实有关技术措施;对于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混凝土,还应适当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7.1.2、热工计算为便于以下热工计算,暂对拌和水、水泥、砂和骨料的温度进行假定(均为可实现的温度),现以tw=60.tc=12°C.ts=12°C.tg=12°C分别表示之,其中水泥、砂和骨料的温度为暖棚内预热温度。混凝土配比强度取C40(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