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路站监控量测施工方案.docx
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TJSG-IO标咸宁路站施工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TJSG-IO标项目部二0一二年七月十五日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2.1 工程位置12.2 周边环境22.2.1 周边构建筑物22.2.2 地下管网32.3 工程地质42.4 工程水文地质53 .监测工作概述63.1 监测目的与意义63.1.1 监测目的63.1.2 监测的意义63.2 监测原则73.2.1 系统性原则73.2.2 可靠性原则73.2.3 与设计相结合原则73.2.4 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局的原则73.2.5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73.2.6 经济合理性原则73.3 监测对象与项目83.4 监测原理分析94 .测点布置、监测频率94.1 测点布置94.2 监测频率145 .监测实施方法155.1 监测技术手段155.2 测点埋设工作顺序155.3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5531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55.3.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6533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方法:165.4 监测技术措施175.4.1 沉降观测175.4.2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185.4.4 土体侧向变形195.4.5 钢(碎)支撑轴力215.4.6 下水位监测235.4.7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235.4.8 地表建(构)筑物监测255.4.9 现场巡视266 .监控测量的等级及精度要求266.4 沉降监测精度要求266.5 建筑物变形测量精度要求266.6 水准观测要求276.7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采用仪器精度要求276.8 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276.9 量测结束标准287 .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及应用287.4 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287.5 监控分析结果反馈与应用297.2.1 反馈流程297.2.2 分析结果反馈与应用3()8 .监测工作管理318.2 管理组织机构318.3 监测保证措施328.4 测点保护措施338.5 监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48.6 监控量测制度349 .紧急状态下的应急预案359.2 成立监测应急领导小组359.3 发紧急情况时的实施措施359.3.1 监测单位359.3.2 施工单位369.4 保证应急预案顺利实施的各种保障措施369.4.1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369.4.2 仪器设备保障措施36933物资材料保障措施379.3.4 交通保障措施3710 .附件37L编制依据(1)设计文件、管线改迁图纸及工程地质勘查报告;(2)国家的政策法规、现行地下铁道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以及其它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等;有关规范与标准如下: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50497-200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3)工程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4)施工现场调查资料、产权单位要求、业主要求。2工程概况2.1 工程位置咸宁路站位于金花南路(东二环)和咸宁路道路交汇路口地下,咸宁路车站由三号线车站部分和六号线车站部分组成。三号线车站是西安市地铁三号线的中间站,同时三号线与六号线在本站T型换乘。其中三号线车站呈南北走向,六号线车站呈东西走向。图2.11咸宁路站地理位置鸡一铁3号缘|(<规划型2.2 周边环境本车站地处西安市繁华城区,咸宁路站位于金花南路(东二环)与咸宁路交叉口处。金花南路(东二环)、咸宁路周边地面道路车行密度大,人流密集,交通疏解难度大,施工条件困难。2.2.1 周边构建筑物车站位于金花南路与咸宁中路十字路口,站位东南象限为陕西省普天通讯设备厂、512量贩KTV;东北象限为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西案市普天通信设备厂家属院、宗江小阁楼酒楼;西北象限为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二村、紫荆花茶楼;西南象限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西安交通大学二村等。金花南路道路中部设置东二环咸宁桥。图221铺盖系统周边环境2.2.2 地下管网三号线位于咸宁桥西侧主要受控于沿金花南路DN1200埋深8m的污水管,咸宁路DN400埋深4.97m的污水管。车站站位及埋深主要受控于沿金花南路方向DN1200、埋深8m的污水管,但由于该污水管须在DN22OO、埋深8m的排水管向东改移后,方可进行迁改,经与市政设施管理局沟通,其同意该排水管的改迁,但建议在车站范围以外较远处进行改线,故按管线可迁改考虑。因此,3号线站位位于咸宁桥西侧。各种管线详见图2.2-2。JS DN400 埋深 1.66m ll IJS DN400 埋深1.78mJS DN600 埋深2.4ImTR DN325埋深1.38mWS DN1500 埋深7. OmWS DN400 埋深6. 33m -WS DN400埋深4. 97mJS DN400深 1.93mTR DN200埋深140mWS DN12OO 埋深8. Om HPS DN2200埋深8. Om图222咸宁路站管线平面位置示意图2.3 工程地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车站内无构造断裂。地裂缝位于本场地南侧,距离大于150r11o咸宁路车站场地50m深度内内地层为:地表分布有厚薄不均的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其下为上更新统风积(Q3eol)新黄土及残积(Q3el)古土壤,再下为中更新统风积(Q2eol)老黄土及残积(Q2el)古土壤。主要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地表为路面(地面铺砖、混凝土或沥青)及灰土碎石垫层等,以下为:1-1人工填土(杂填土)Q4ml:杂色,松散,由粉质黏土与砖瓦碎片组成,结构杂乱,土质不均。层厚0.302.00m,层底高程420.58424.90m。12人工填土(素填土)Q4ml:以黄褐色为主,主要为粉质黏土,硬塑。含少量砖瓦片等,土质不均。层厚0.603.60m,层底深度0.603.60m,层底高程418.71422.95m0< 2>第四系上更新统Q3:3-1-1新黄土(水上)Q3eol:该层分布于填土底面至地下水位以上。黄褐色,=0.24,硬塑,局部可塑。虫孔及大孔隙发育。=0.0260.095,湿陷性中等,局部湿陷性强烈。V=0.39MPa-L属中偏高压缩性土,场地北部具高压缩性。层厚0.506.40m,层底深度2.07.60m,层底高程414.11421.00m。3-2古土壤Q3el:红褐色,=0.32,可塑。团粒结构,具针孔状孔隙,含钙质条纹及少量钙质结核,层底钙质结核含量较多,局部地段钙质结核富集成薄层,=0.0030.095,具湿陷性,均有分布。V=0.26MPa-I,属中压缩性土。层厚2.805.10m,层底深度5.5012.60m,层底高程408.71417.86m。< 3>第四系中更新统Q2:4-1-2-1老黄土(水下)Q2eol:褐黄色,土质均匀,少量孔隙,含钙质结核,=0.89,软塑。V=0.40MPa-L属中偏高压缩性土,高压缩性主要分布在该层中下部。层厚7.20II.20m,层底深度14.021.80m,层底高程399.91409.50m。4-2古土壤Q2el:红褐色,=0.51,可塑。团粒结构,具针孔状孔隙,含钙质条纹及少量钙质结核,层底钙质结核含量较多,局部地段钙质结核富集成薄层。V=0.27MPa-IjM中压缩性土。本层层厚2.006.80m。4-122老黄土(水下)Q2eol:褐黄色,土质均匀,少量孔隙发育,含钙质结核,=0.49,可塑。V=0.27MPa属中压缩性土。层厚2.006.80m。4-1-2-2老黄土(水下)、42古土壤呈互层分布。勘探孔揭示第四系中更新统地层层底最大深度50.00m,层底最低高程372.69mo2.4工程水文地质咸宁路车站西侧约Ikm处有兴庆湖,兴庆湖面积约81000m2,水深约2m,水面高程约408m,湖底无防渗措施。在蓄水早期对车站地基土和地下水产生影响,造成了地下水位的抬升和软弱黄土的形成,进而直接影响了对车站地铁施工区域内地下潜水分布。2010年10月12月勘察时钻探揭露,场地内地下潜水位埋深6.80-10.70m之间,高程为411.38416.70m。根据西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勘察时接近低水位期。地下水年变幅2m左右。场地地下水赋存于中、上更新统黄土、古土壤层中,含水层的厚度大于50m。场地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侧向地下水径流补给;潜水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径流排泄。本工点降水设计所需各层土的综合渗透系数依据设计提供的“咸宁路车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值取6md°3 .监测工作概述3.1 监测目的与意义3.1.1 监测目的地下工程按信息化设计,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地层稳定、判断围护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控量测,达到以下目的:(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调整下一步施工工法,确保施工安全和地表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2)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以修改和完善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3)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与理论预测值比较,用反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使设计更符合实际,以便指导今后的工程建设。3.1.2 监测的意义(1)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明挖车站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较复杂,施工周期长,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预测性,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确保工程稳定安全。(2)验证设计,指导施工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支护结构及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来调整设计和施工,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通过监测掌握标段整体结构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明确工程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通过监测掌握明挖施工对地层与结构受力变形的情况,并确定其稳定性;通过监测掌握工程施工对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并确保处于安全状态;及时整理资料,反馈信息,指导施工。(3)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地下工程施工将会对周边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稍一疏忽或出现问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身安全。跟踪掌握在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工序以及是否要采取应急措施等提供技术依据,对保障业主声誉及相关社会利益不受损害具有重大意义。分析区域性施工特征通过对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