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病理学整理4.炎症.docx

    • 资源ID:710179       资源大小:160.5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病理学整理4.炎症.docx

    炎症第一节炎症的概述一、炎症的概念炎症定义: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特点:炎症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的统一过程。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主要特征是液体渗出和白细胞游出。炎症步琛:1损伤因子对机体组织细胞造成伤害。2前哨细胞(如巨噬细胞)识别损伤因子和组织坏死物,产生炎症介质03炎症介质激活血管反应和白细胞反应,使白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因子所在部位,清除有害物质。4炎症反应消退终止。5细胞增生,组织修复。二、炎症的原因1 .物理性因子2 .化学性因子3 .生物性因子4 .组织坏死5 .变态反应6 .其他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增生。1 .变质定义: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等。间质细胞:黏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等2 .渗出定义: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表4-1港出液与漏出液的比较港出液漏出液原因炎症非炎症蛋白址>30VL<30“L细胞数通常>500xl0'L通常<100xl0'L比重>1.018(多数>1.020)<1.018外观浑浊清亮凝固件_易自凝不自凝渗出液有利作用:1、稀释和中和毒素;2、为炎症局部的白细胞运送营养并运走代谢产物;3、其中的抗体和补体可以杀灭病原;4、渗出的纤维素局限病变;5、渗出的白细胞发挥吞噬和杀灭作用;6、局部的毒素和病原微生物随淋巴回流,刺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渗出液不利作用:压迫、阻寒、机化粘连、实变等。3 .增生定义:在生长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的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增生。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一)炎症的局部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二)炎症的全身反应发热(IL7,TNF)、末梢血白细胞数目改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寒战、厌食。(三)炎症的恚义有利作用:1 .局限致炎因子,阻止病原蔓延。2 .稀释毒素、杀灭致炎因子、清除坏死物质。3 .实质、间质细胞增生,修复损伤。不利作用:1 .严重的变性坏死,影响正常功能。2 .大量的渗出物累及重要脏器功能。3 .增生性反应可以影响脏器功能。4 .长期炎症刺激可致癌。第二节急性炎症一、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一)血流动力学改变1 .细动脉短暂收缩2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3 .血流速度减慢血Tf反应和樽Hl过程(二)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是导致炎症局部液体和蛋白渗出血管的重要原因。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机制如下:1 .内皮细胞收缩受到组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等炎症介质刺激;持续时间短;发生在毛细血管后小静脉。2 .内皮细胞损伤1)速发持续反应一直接损伤累及整个微循环严重烧伤、化脓菌感染2)迟发延续反应一直接损伤累及细静脉和毛细血管轻到中度热损伤、X线、紫外线、细菌毒素3)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细静脉及肠和肾小球的毛细血管3 .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胞质内存在由相互连接的囊泡组成的囊泡体,形成穿胞通道。富含蛋白质的液体通过穿胞通道穿越内皮细胞的现象叫穿胞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引起内皮细胞穿胞通道数量增加以及口径增大。4新生毛细五管高通透性炎症修复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连接不健全,以及VEGF等因子的作用,导致血管高通透性。二、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白细胞渗出1 .白细胞边集和滚动白细胞边集:炎症过程中,血流变缓、液体渗出,体积小移动快的红细胞将体积大、移动慢的白细胞推至血管边缘的现象。白细胞滚动: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白细胞与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不断结合、分离,形成白细胞在内皮细胞表面翻滚的现象。内皮细胞的P选择素和E选择素通过与白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唾液酸化LeWiSX结合,介导中性粒、单核、T淋巴细胞的滚动。2 .白细胞黏附正常情况下,白细胞表面整合素低亲和力,不与配体结合。炎症损伤部位,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释放化学趋化因子,激活附着于白细胞,白细胞表面的整合素构象改变,变为高亲和力。内皮细胞被TNF和IL-1等细胞因子激活,整合素配体增多。白细胞整合素与内皮细胞隹合素配体结合,细胞骨架改变,黏附于内皮细胞上。3 .白细胞游出定义: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化学趋化因子刺激白细胞以阿米巴运动的方式从内皮细胞连接处溢出。位于白细胞表面和内皮细胞表面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I通过介导两者结合而促使白细胞游出血管内皮。一般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发生后6-24小时游走至病灶,单核细胞在24-48小时后出现。4趟化作用定义:指白细胞沿化学物质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白细胞通过趋化作用聚集到炎症病灶。凝动化学趋化因子激活整合素栓定砧附淋出内皮细胞刍4-4中性粒细胞的渗出过程模式图(二)白细胞激活白细胞通过以下受体来识别感染的微生物并激活:(1)识别微生物产物的受体(2)G蛋白偶联受体(3)调理素受体:调理素是一类通过包裹微生物而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血清蛋白质。(4)细胞因子受体白细胞被激活后,发挥杀伤微生物和清除致炎物质的作用。在该过程中,吞噬作用和免疫作用发挥了重要功能。1 .吞噬作用定义: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组织碎片和异物的过程。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过程:识别和附着、吞入、杀伤和降解。杀伤和降解稳氧机制:主要通过活性氧和活性氮中性粒细胞的杀菌系统:H2O2-MPO-杀伤和降解不赖氧机制:1)溶酶体内细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2)溶菌酶水解细菌糖肽外衣;3)嗜酸性粒细胞内主要碱性蛋白(MBP)的细胞毒性;4)防御素2 .免疫作用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三)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作用定义:白细胞可以聚集产生和释放溶酶体酶、细胞因子、氧自由基从而加重组织的损伤。损伤机制:1、吞噬溶酶体在完全封闭之前仍与细胞外界相通,溶酶体酶可外溢。2、某些不容易被吞噬的物质可以引发白细胞高度激活,溶酶体酶被释放到细胞外间质中。3、白细胞吞噬了能损伤溶酶体膜的物质(尿酸盐、二氧化硅等),使溶酶体酶释放。(四)白细胞功能缺陷1 .黏附缺陷LAD2 .吞噬溶酶体形成障碍3 .杀菌活性障碍:NADPH氧化酶基因缺陷4 .骨髓白细胞生成障碍三、炎症介质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称为炎症介质。(一)血管释放的炎症介质1 .血管活性胺包括组胺和5-HT,在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释放。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中,也在存在血小板中,使细动脉扩张和细静脉通透性增加。5-)色胶:主要存在于血小板,引起血管收缩。2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5-HPCTEr*> nGlWtcox3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PAF是磷脂类炎症介质,具有激活血小板、增加血管通透性以及引起支气管收缩等作用。PAF在极低浓度下可使血管扩张和小静脉通透性增加,比组胺作用强10010OOO倍。PAF还可促进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白细胞趋化和脱颗粒反应。4 .细胞因子多种细胞产生的多肽类物质,主要是激活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TNF和IL-1均可促进内皮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5 .活性氧中性粒、吞噬细胞合成和释放。杀死降解吞噬的微生物和坏死细胞。少量释放增强发大炎症反应,大量释放引起组织损伤。6 .白细胞溶峰体蜂杀伤和降解吞噬的微生物7 .神经肽传导疼痛,引起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二)血浆中的炎症介质1 .激肽系统2 .补体系统3 .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4-2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功能炎症介质血管扩张前列腺素、NO、组胺血管通透性升高组胺和5-羟色胺、C3a和C5a、缓激肽J.TC4JrrD八LTE八PAF、P物质趋化作用、白细胞渗出和激活TNEJL-I、化学趋化因子、C3a、C5a、LTB4发热IH、TNF、前列腺素疼痛前列腺素、缓激肽"物质组织损伤白细胞溶懵体解、活性气、NO四、急性炎症反应的终止五、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一)浆液性炎特1点:浆液渗出,血管损伤小成分:含3%-5%的血浆蛋白质,白蛋白为主。部位:黏膜、浆膜、滑膜、皮肤和疏松结缔组织临床症状:(浆液性)卡他、积液、炎性水肿、水疱。卡他:指渗出物沿黏膜表面顺势下流的意思。举例:黏膜的浆液性炎又称浆液性卡他性炎,如感冒初期,鼻黏膜排出大量浆液性分泌物。浆膜的浆液性炎如渗出性结核性胎膜炎,可引起胸腔积液。滑膜的浆液性炎如风湿性关节炎,可引起关节腔积液。皮肤的浆液性渗出物积聚在表皮内和表皮下可形成水疱,例如Il度烧伤引起的皮肤水疱。浆液性渗出物弥漫浸泗疏松结缔组织,局部可出现炎性水肿,如脚扭伤引起的局部炎性水肿。(二)纤维素性炎钟点:纤维蛋白(原)渗出,血管损伤较大镜下:红染,相互交织的网状或条状结构,白蛋白为主。部位:黏膜、浆膜和肺组织伪膜性炎: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坏死黏膜组织和病原菌等可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例子:黏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黏膜组织以及病原菌等可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称为“伪膜”,故又称伪膜性炎。对于白喉的伪膜性炎,由于咽喉部黏膜与深部组织结合较牢固,故咽喉部的伪膜不易脱落,称为固膜性炎;而气管黏膜与其下组织结合较疏松,故气管的伪膜较易脱落,称为浮膜性炎,可引起窒息。浆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如“绒毛心”)可机化引发纤维性粘连。肺组织发生的纤维素性炎,例如大叶性肺炎,除了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外,还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三)化脓性炎带点: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脓液形成镜下: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脓液:脓性渗出物,浑浊的凝乳状液体,呈灰黄色或黄绿色。脓细胞:脓液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病因:多由化脓菌引起,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液较浓稠,链球菌引起的脓液较稀薄。分类: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1 .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发生于黏膜(脓性卡他性炎)和浆膜表面,如化脓性尿道炎、化脓性支气管炎等。积脓:发生于浆膜、胆囊、输卵管等,脓液在浆膜腔、胆囊和输卵管腔蓄积。2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病因:溶血性链球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好发于:皮肤、肌肉、阑尾3 .脓肿定义:器官或组织内局限性化脓性炎病因:金黄色葡荀球菌部位:皮下、内脏(肝、肺、脑)特点: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脓腔,充满脓液。机制:1)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毒素使组织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坏死形成脓细胞,并释放蛋白溶解酶使坏死组织液化形成空腔。2)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素,使病变局限。3)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层粘连蛋白受体,容易在远部产生迁徙性脓肿。结果:小脓肿可以吸收消散,较大脓肿需要切开排脓或穿刺抽脓。脓腔局部由肉芽组织修复,形成瘢痕。脓肿的精殊表现:窦道、痿管

    注意事项

    本文(病理学整理4.炎症.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