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淀粉酶与脂肪酶升高的临床意义2024.docx

    • 资源ID:615688       资源大小:16.0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淀粉酶与脂肪酶升高的临床意义2024.docx

    淀粉酶与脂肪酶升高的临床意义2024淀粉酶和脂肪酶是两个经常一起出现的检验项目,经常用于胰腺炎的诊断,胰腺炎中两者均会升高,在胰腺炎的诊断中同时测定两种酶的活性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两者也存在着差异,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下两种酶。01基本情况淀粉酶顾名思义是分解淀粉和糖原的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因此可以分为唾液型淀粉酶(S-AMS)和胰腺型淀粉酶(P-AMS),淀粉酶分子量较小,可以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在尿中出现,因此可以在尿中测到淀粉酶,这也是淀粉酶与脂肪酶的区别之一。脂肪酶是消化脂类的水解酶,主要由胰腺分泌,胰腺组织中脂肪酶的浓度是血清脂肪酶的20000倍,其他器官如食管、胃和小肠也可以分泌脂肪酶。胰腺的脂肪酶主要由腺泡细胞的顶部分泌入腺腔,脂肪酶在胰腺中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脂肪酶均经过腺腔转运至小肠,在小肠中被肠激酶激活成为有活性的脂肪酶,参与脂类的消化。仅有很少一部分(约1%)脂肪酶会通过腺泡细胞的基底部分泌入淋巴管和毛细血管,从而进入血液循环中。TB分血清脂肪酶会由肾脏分泌,通过肾小球滤过,但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因此不会出现在尿里,尿中测不到脂肪酶活性。02升高的意义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是引起淀粉酶升高的最常见原因,胰腺炎时病变的胰腺可以释放过多的淀粉酶入血,导致血淀粉酶升高。一般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血淀粉酶开始升高,持续35天。但并不是所有胰腺炎的病人淀粉酶都会增高,也有少部分胰腺炎病人淀粉酶正常或仅轻度增高,因此还要更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做出诊断。腮腺炎时由于腮腺型淀粉酶释放入血过多,也会引起血淀粉酶增高,此时脂肪酶通常不高。一些恶曲中瘤如肺癌、卵巢癌、胃癌、多发性骨髓瘤等,由于癌组织的异位分泌,也可以导致淀粉酶升高。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肾脏疾病导致淀粉励E除障碍也可以引起淀粉酶升高。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巨淀粉酶血症,由于淀粉酶与免疫球蛋白结合成为大分子,而不能从肾脏排出,从而使血淀粉酶升高,此时尿淀粉酶通常降低。脂肪酶血清脂肪酶主要来源于胰腺,胰腺炎时,腺泡细胞损伤导致胰脂肪酶分泌增加,同时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进一步导致脂肪酶释放入血,以及可能存在的胰管梗阻使得高浓度的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从而导致血中脂肪酶升高。另外,胰腺肿瘤或壶腹周围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胰管时引起胰管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脂肪酶通过毛细血管或淋巴管释放入血,导致脂肪酶升高;急性急性胆囊炎、肠梗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梗阻性或炎性小肠疾病、肝脏疾病和腹部肿瘤等会引起非胰源性脂肪酶释放入血,引起脂肪酶升高;其它如慢性酒精中毒、酮症酸中毒也会引起脂肪酶升高;与淀粉酶一样,巨脂肪酶血症也可以引起脂肪酶升高。03两者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胰腺炎时脂肪酶活性的升高多于淀粉酶并行,但脂肪酶由于半衰期更长,通常持续时间更长,升高的程度更大。发生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在症状出现48小时开始升高,在24小时达到峰值,814天才能回复原来水平,而淀粉酶半衰期短,出现症状后如不及时进行检测,有可能会导致淀粉酶正常。有研究发现,在急性胰腺炎中凡是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病例,脂肪酶均升高,而脂肪酶升高者,淀粉酶不一定升高。2013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强调了血清淀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尿淀粉酶变化仅作参考。血清淀粉酶活性高低与病情不呈相关性。病人是否开放饮食或病情程度的判断不能单纯依赖于血清淀粉酶是否降至正常,应综合判断。血清淀粉酶持续增高要注意:病情反复、并发假性囊肿或脓肿、疑有结石或肿瘤、肾功能不全、巨淀粉酶血症等。要注意鉴别其他急腹症引起的血清淀粉酶增高。血清脂肪酶活性测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当血清淀粉酶活性已经下降至正常,或其它原因引起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血清脂肪酶活性测定有互补作用。同样,血清脂肪酶活性与疾病严重度不呈正相关。04在其他疾病中同时测定两者的意义巨淀粉酶血症:此时血淀粉酶急剧升高,而脂肪酶通常正常,尿淀粉酶由于淀粉酶通过肾脏的排泄减少而降低。腮腺炎:此时因为唾液型淀粉酶分泌增多,导致血清淀粉酶升高,但脂肪酶通常正常。

    注意事项

    本文(淀粉酶与脂肪酶升高的临床意义2024.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