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
开发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 指导思想1.2 编制目的1.3编制依据1. 4适用范围1.5 工作原则1.6 应急预案体系2分级应对2. 1事件分类2.5 事件分级2.6 分级应对2.7 响应分级3组织机构与职责3. 1指挥机构3.5 办事机构3.6 现场指挥部机构3.7 专业处置组4风险防控与监测预警4.2 监测4.3 预警5应对处置5.1信息报告5.2 先期处置5.3 应急响应5.4 处置与救援6恢复与重建1.1 善后处理1.2 调查评估1.3 恢复重建1.4 社会救助1.5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7准备与支持7. 1通信保障8. 2队伍保障9. 3交通运输保障10. 物资与资金保障11. 5人员防护8监督管理12. 1宣教培训12.1 案演练12.2 任与奖惩9附则1总则1.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2 编制目的为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开发区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指挥统一、综合协调有力、联动机制有序、决策科学正确、系统保障周密、应急处置高效、部门资源共享、社会参与广泛、平战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1.3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2年修订)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机构改革文件,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1.4 适用范围本预案是经济开发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纲,是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用于指导全区的突发事件风险防控、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以及恢复与重建等工作。1.5 工作原则1.5.1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保障生命安全和公众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1.5.2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及物资准备等。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自救互救等能力。1.5.3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在开发区党工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1.5.4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发挥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提供保障等重要作用。整合和发挥各应急专门指挥机构、人员、设备、物资、信息等资源,注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各类力量快速反应、联动协调机制,实现统一指挥和调度,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5.5 依法规范,科学支撑。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应急抢险、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和应对能力。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应与该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范围的阶段相适应。1.5.6 快速反应,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快速响应、科学应对,及时、准确报送信息,客观公开事故信息。1.6 应急预案体系全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6.1 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区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全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1.6.2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全区为应对某一类型或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订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由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牵头制定,报管委会批准后,报县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实施。1.6.3 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应急预案。1.6.4 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订。各类预案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变化,由制定单位及时修订;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构成种类要及时补充、完善。2分级应对2. 1事件分类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3. 1.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4. 1.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火灾事故、渔业船舶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等。5. 1.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药品(含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事件、动物疫情事件、急性中毒事件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6. 1.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涉港澳台突发事件、国计民生物资供应中断突发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2.2事件分级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造成损失、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是指事态特别严重,对多个地区或全省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安全造成特别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一般需要省委、省政府统一协调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是指事态严重,对某地区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一般需要省级人民政府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是指事态较严重,对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安全造成一定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一般需要市人民政府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一般突发事件是指事态较轻,仅对局部较小范围内社会财产、人身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一般只需要县人民政府就能够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2.3分级应对突发事件应对遵循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分类应对、联防联动的原则。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由省政府在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统一指挥协调下组织应对处置。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省政府组织应对。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发生一般突发事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当突发事件超出属地政府应对能力时,由上一级政府提供支援或者负责应对。涉及跨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政府负责应对,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政府共同负责应对。2.4响应分级开发区应急响应一般由高到低分为二级:I级、H级。应急响应分级标准以及分级响应措施在相关专项预案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规定。发生突发事件后,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发区根据突发事件级别、应急处置能力以及预期影响后果,综合研判确定应急响应级别。3组织机构与职责开发区管委会建立并完善与县各有关部门应急领导机构、综合协调指挥机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协调机制。区内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情况,也需建立相应的应急体系和机构。3.1指挥机构成立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开发区应急指挥部),作为开发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突发应急事故应对工作。开发区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可设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作为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在开发区应急指挥部领导下,具体负责指挥协调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3.1.1 开发区应急指挥部组成应急指挥长:副应急指挥长:应急指挥部成员:开发区科室、区片负责人。以上人员如有调动,由相应职务人员自然更替。3.1.2开发区应急指挥部职责(1)负责启动本预案;(2)做出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的重大决策,下达命令并进行督察和指导;(3)向县政府报告事故应急处置进展情况;(4)紧急指挥调度应急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指挥调度、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事故救援工作;(5)决定其他重要事项。3.2办事机构开发区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指挥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治理科,主任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各科室负责人、各区片常务副片长担任。负责履行开发区管委会下辖企事业单位事故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负责承担开发区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有:(1)统筹管理、协调处理各相关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具体事务;(2)编制和修订应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协调预案演练、业务培训和应急物资储备,检查督促各区片、各企业责任与措施的落实;(3)督促指导各企业制定相关预案;(4)动态掌握企业安全风险、隐患和事故信息,做好预测和预警,及时向开发区应急指挥部反映发现问题;(5)组织或参与事故灾情统计、核查、上报、新闻发布和事故评估、调查处理工作;(6)承办开发区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3.3现场指挥部机构开发区现场指挥部的总指挥,由开发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指定。现场指挥部成员,由开发区应急指挥部各部门成员有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有:迅速确定应急处置方案,全力实施应急救援;划定事故影响范围,设置安全警戒线;研究判断事故发生性质及危害程度,组织控制和消除事故危害源;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转移、疏散安全受到威胁的人员和财产;调集和配置有关应急救援资源,切断事故灾害链;组织事故善后处置,组织事故现场保护、事故调查工作;及时向开发区应急指挥部报告现场应急救援进展情况;做好经验教训总结和评估报告工作。3.4专业处置组现场指挥部一般下设综合协调组、秩序警戒组、灾害救援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应急处置技术组(专家组)、善后处理组等专业处置组,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置工作。专业处置组的具体设置可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综合协调组:由办公室负责,承接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部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专业处置组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报告事故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有关事故应急救援的指示。(2)秩序警戒组:由开发区执法中队、规划建设科牵头,组织警力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控制,区片联企干部配合组织人员有序疏散。(3)灾害救援组:由综合治理科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区片配合,组织协调警力和消防、工程抢险、危险化学品等专业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救援。(4)医疗救护组:由党政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伤员实施救治和处置。(5)后勤保障组:由党政办公室负责,落实运输保障和物资保障工作。(6)事故调查组:由市、县政府指派相关单位负责,开发区管委会陪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取证,开展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或配合上级调查组开展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7)专家组:根据实际需要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必要时可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8)善后处理组:由办公室负责,综合治理科及区片配合,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现场清理、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4风险防控与监测预警1. 1风险防控依托“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系统平台,充分发挥区片联企干部、安全生产体检站等力量,建立突发事件风险管控体系,加强各类风险隐患日常管理。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重大隐患,提高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