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docx

    • 资源ID:572065       资源大小:28.7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docx

    浅谈甲午蹄中彝嶂的功过问题摘要:1895年甲午战败,李鸿章替慈禧大后和光绪皇帝承担了战败的责任,签订马关条约,被视为卖国贼。但是,甲午战争,是随着中国的“宗藩体系”瓦解和日本经过长期谋划的“大陆政策”而发生的一场战争,是两个国家共同学习西方而逐鹿东亚的一场战争,李鸿章作为影晌战局的重要人物,功过问题在史学界一直存在重大争议,随着档案搜集和史料的发现,重新讨论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的功过问题实有必要。关键词:甲午战争:李鸿章;日本;光绪皇帝:朝鲜关于李鸿章评价问题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已经取得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开展本课题之前,对前辈学者所取得的成果作出梳理。对李鸿章评价问题的研究颇多,就成果形式来看,主要有专著和论文两大方面。学术专著方面:首先,1901年梁敬超先生出版李鸿章传,主要从李鸿章的生平事功方面对李的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评价,是本课题的重要参考文献。之后,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出版,该书从“为官"、"外交"、"洋务"三个方面评价了李鸿章的为人与事功。本世纪董丛林(2012)出版了刀锋下的外交:李鸿章在18701901出版,该著作对李鸿章在18701901年的外交做出了重要探讨。学术论文方面:蒋易皇(2014)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的外交活动及其分析一文对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后的对日交涉做出了探讨,是本课题的重要参考文献。王双印(2013)李鸿章"和戎”外交与甲午之败从“和戎”外交的由来与发展探讨其对甲午战争的影响,论证了李鸿章奉行的“和戎”外交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关于李鸿章评价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笔者不在L一赞述。笔者立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甲午战争的视角耒探讨李鸿章的功过是非。一、甲午战败是否系李鸿章一人之责晚清中国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和英法联军”,从统治阶层和地方大员之间都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共识,洋务运动拉开序幕,这个几经折腌的政权又恢复了生机,并略有“中兴”的气象,经过30多年的努力,全国上下沉浸在“同光中兴的气象之中,在大国崛起的幻觉中悠然自得,然而,在中国东方的日本,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学习西方。国家实力迅速崛起,不甘久居岛国的日本,便在1887年就做出了清国征讨方略图谋中国。随着中国宗藩体制瓦解,战争的爆发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巳.(一)李鸿章的洋务和海防近代中国,李鸿章是最早提出海防整设思想并创建北洋海军的人,李鸿章是近代海军的创始人。1862年,刚刚平息了太平天国的李鸿章,见识了西洋武器的在战争中的作用,因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1,51)提出了学习西方技术和海防建设的思想:欧洲诸强国皆齐聚于中国是"三千年一大变局",以后欲保和局守蕤土,亦非无惧而能保守之地","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不可省"。(1,51)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事件发生后,李鸿章上奏朝廷: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整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柒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1,51-52)再次建议国家应该重视海防。1876年江华岛事件后,李鸿章向清廷奏请订的铁甲班,着手北洋海军的创建。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李鸿章日益察觉到.日本恃有新购铁甲,肆意妄为中国须急购铁甲数相,代谋制敌”。(2,31)并于1880年、1881年先后向德国订购了定远、镇远两战铁甲舰。1888年,李鸿章在"财力未充、势难大举”(3,163)的困难局面下初步创办北洋海军。中法战争后,在清政府以精练海军为第一要务"的主张下,李鸿章趁势全力经营北洋海军。他注重培养海军人才,先后两次奏请清廷派遣船政学生赴欧留学,他认为,"日本裴尔小邦,岁遣聪颖弟子数百人分赴西国学艺,近年水师整练,颇与西方抗衡。中国欲求自强而自封其征,此Ig儒孔之见也二(4,29)此外,又上奏朝廷拨款向国外订购铁甲舰和巡洋舰,并致力于旅顺口和威海卫两大军港的速设。日本通过一步步侵略中国领土的藩国来刺激中国,在困难的局面下,李鸿章加强海防建设是基于为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实力的认识:日本狡将思逞,更甚至西洋各国。今所以谋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歌日本起见:(5,24)整个北洋海军的建立过程中李鸿章皆以日本为假想敌,后甲午战争爆发的事实也证明李鸿章这一假想的正确性。在近代中国,李鸿章首创北洋海军,推动洋务运动发展,在中国近代化方面的贡献实属无二人可比。对于封闭了近几百年的中国来说,李鸿章对于世界大势的把握也远超同时代的同殿为臣者,但时运不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李鸿章因北洋、外交成晚清第一重臣,甲午战后也因北洋摄灭和马关条约被世人所唾骂!(一)战败的另面北洋海军在创立之初首是亚洲第一的舰队,创立之初雄踞亚洲,但是创立之后未曾增添任何设备,在未添任何一掖战舰,以致甲午之前,虽然晶体吨位上中国略胜于日本,但是总体性能还是落后于日本,日本装备又新型的速射炮和快铅,航速也比中国快。在讲求绝对性能压制的海战方面,中国其实已经输了。此时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同光中兴”当中。都处于大国摒起的幻觉之中,慈禧太后为了享受"中兴"气象,积极准备自己的六十大寿,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大肆讲究排场,在她“大摆寿宴,赏戏三天"的时候,日本的剌刀已经攻破了中国的东大门,光绪帝此时虽然已经亲政”但是作为少年天子,没有了解世界大势,在大臣的诱导下,一味的催促李鸿章开战,而并没有了解自己军队实情。除了海聿,在陆军方面,八旗兵在康熙帝镇压三藩之乱时,就已经被淘汰出局,绿营兵更是毫无战斗力可言,在地方只充当相当于维稳警察的职责,地方团练虽然在挽救晚清政局当中做出过贡献,颇有战斗力,但是多年的腐败和操练不勤,战斗力下降,李海章所依敕的淮军,此时也是夕阳西下,并不能在战斗中有多少实力存在。多年的战争创伤和战败赔款导致清政府国库空虚。朝廷挥霍无度,慈蒋为了修建颐和园更不惜挪用军费进行填补.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李鸿章更是用“海防指”的手段皴财,弄得被清流和民间一片骂声。作为清王朝坚定的捍卫者,李鸿章深知清朝的实力,他明白,战争的代价大大,如果战败,不但一手滨立起来的北洋海军可能就此葬送,清王朝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他认为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因L时愤恨和冲动而轻易使用武力。因此,在甲午战前,李鸿章为力保和局,进行积极的外交活动。这体现在酌度日朝情势应预筹办理厚集兵饷折中,李鸿章言:"臣久历兵问,深知时势艰难,边衅一开,劳资无已。但便挽回有术,断不敢轻启衅端工(6.122-123)为避免中日战端,李鸿章先后寻求于西方列强尤其是俄国和英国的斡旋调停。李鸿章深知俄国和英国在远东和中国有着巨大的利益,并且两国之间矛盾重重,俄国不希望中国舍俄而求英,致使英国有插手朝鲜问题的机会,当然英国也不希望如此。因此,当李鸿章请求俄国公使喀西尼出面调停时,俄国政府表示同意调停,并指派希特罗渥会见日本外相陆奥宗光,进行调停。与此同时,李鸿章也请求英国公使欧格拉出面调停中日争端。在英俄的调停下,日本曾一度出现议和姿态。终究,李鸿章所希望的调停失败。1897年7月25号,高升号事件发生。日本不宣而战,中国还是陷入战争的泥潭,这是李鸿章没有想到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李鸿章利用列强在远东的厉害矛盾关系,采取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是在充分估计自身实力的情况下做出的努力,他的这种行为在当时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之下是正确的选择,相比那些空喊和日本开战而不顾及自身实力的人要明智很多。李鸿章身为北洋大臣,对战争责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总理海军衙门大臣奕勖为逢迎慈禧,供其享乐,以挪援、揶垫”的名义将大量的海军军费挪用于颐和园工程,而海军衙门也未对其行径加以节制。帝师翁同徽更是一味怂恿光绪皇帝进行战争,排挤李鸿章,作为李鸿章的政敌。翁同领在甲午期间主战、主和的态度也曾影晌有光绪帝。而朝中局势也对李鸿章不利,大臣之间的无端猜忌和朝廷内斗,如:黄体方参奏:“水师并非沿海之水师,乃直亲天津之水师,乃李鸿章之水师,再阅数年,兵权益盛,恐用于御敌之不足,挟之于自重则有余,(7,188)此外,自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以后,负责海军建设的五大臣都另有要职,海军衙门内无一人专职,致使海军缺乏统L的指挥,互不统属,结果海军力量分散。时任北婵海军顾问的毕镌格对此曾指出:"中国素不以与外国战事为事,其兵皆分散布各省,由各督抚主政,兵部堂官并无调度会和之权,兵做则力分,故不能与外国争锋:(8,175)正是如此,才使得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国家如此,李鸿章有回天之术,也难救中国。甲午战败后,虽在战前李鸿章为保和局,积极奔走于列强之中寻求调停,但调停失败后,李鸿章知与日一战不可避免,便转而主战Z在黄海战役初始,李鸿章就急切地电示丁汝昌:“各船损毁处,赶紧入坞修理,防日舰复扰北洋"。"不然日知我无招,随意派数船深入,到处窥伺,若再护运兵期长驱直入,大局遂不可问,(9.20)李鸿章探知日军准备攻占旅顺的意图,又即电示丁汝昌:"师船速修,择其可用者,常派出口外,靠山巡查,略张声势,雷霆应往小平岛及其附近旅口梭巡工(10.1)在得知丁汝昌无意将兵舰派出游弋,李鸿章斥责丁汝昌将兵舰“全数伏匿,将欲何为?"(10,2)并在战争期间反复电示丁汝昌要严守以待,与日本一拼而不能避战。为何李鸿章又从主战”者转为“主和”者?威海卫战役失利后,李鸿章电示戴宗骞,令"乃与南亭和商,劝其冲出,设法保胎,则失台之罪或可少减.”(11,778)并电示丁汝昌:“无论如何危急,必不使我舰为敌所得。"(11,779)后又指挥丁汝昌“令其速带船乘夜冲出,向南往吴淞,但可保铁舰。”(11,783)此时李两章开始采取保静的策略,于是他极力反对北洋官兵出洋寻机歼敌,他电令北洋水师:“海军现船仅五六只船可出海,未能大战,致再损失。”"特别是铁规,能设法保全尤妙。”(12,317)并再三警告丁汝昌:"有警时不得出大洋浪战,只能缘岸击贼。"113,302)此做法被后人诟病,认为其为“避战保船"而"主和”。殊不知,主战与主和并不是一个李鸿章能决定的,在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下,他只能是一个执行者而已。在花随人圣庵披忆.甲午战败之因一文中,黄海就指出甲午主和出自慈禧的事实:“西后蔑日而轻战,战不胜而欲以饿制之当时世但传李文忠主持重,后又传文忠最主与联俄,而不知战与联俄,皆翁富熟为之介,其实出自西后意李之联俄,亦翁承后意督促成之。盖有一西后于上,虽有十李文忠,其主张亦无所用。”(13,303)二、马关条约与李鸿章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更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开始趁火打劫,准备瓜分中国。更是被日本打败的事实,让许多知识阶层的人认识到中国真正的落后不再兵器,而在制度.一个民族在经历了沉痛的打击后,从大国堀起的梦幻中苏醒。甲午战败后,清廷派往日本议和的使臣被日本方面遣送回国,并称:中国另派大臣议和,若无商让地土及办理条约画押之全权,即毋庸前往。"(14,256)慈禧迫于无奈,随颁布:从“宗社为重,边微为轻”的指导思想出发,决定给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令其斟酌轻重,与倭磋磨定议”(15,256),交予李鸿章“画押之全权工1895年3月底,李鸿章受命奔赴日本与之议和。4月1日,日本提出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澎湖列岛和赔款3亿两白银的要求,对此李鸿章认为“如不将拟索兵费大加删减,并将拟索奉天南边各地一律删去,和局必不能成,两国惟有苦战到底工他将此要求报告清廷,并表示对于日本的无理不能答应,清廷却意总在速成"(14,338),急于停战求和。4月14日,李鸿章接到总理衙门来电:"奉旨:即事前旨,与之订约。钦此。”(14,259)比“旨意.当然是慈禧和光绪的决定。李鸿章迫于朝廷的压力,于4月17日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o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