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二章.pptx

    • 资源ID:273265       资源大小:2.11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二章.pptx

    S l i d e 1第二章 中学课程S l i d e 2R 23 G 23 B 23第一节R 23 G 23 B 23课程概述S l i d e 3 1课程一词的来源课程一词始见于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一词我国最早出现在唐朝,“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美国1918年博比特课程: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S l i d e 4 2.课程的类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综合课程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 门学科学科课程在不同知识领域选择 一定的内容,组织为学科的课程活动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 必修课程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具有等价性,不存在主次关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自己兴趣爱好的课程,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国家课程由国家制定的课程(国家)地方课程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省市级)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由学校开发的课程 (学校)显性课程学校的公开课程隐性课程校风、学风、师生关系S l i d e 5 3.活动课程主要特点是: (代表人物:杜威) 以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S l i d e 6 4.课程理论 学科中心课程论以学科为中心。 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 活动中心课程论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S l i d e 7 5.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倡导发现学习(布鲁纳)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重视知识的传授(巴格莱)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永恒学科是课程的核心(赫钦斯)学科中心课程又称知识中心课程S l i d e 8R 23 G 23 B 23第二节 R 23 G 23 B 23课程目标与内容S l i d e 91.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 对学生的研究 对社会的研究 对学科的研究S l i d e 1 02.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S l i d e 1 13.课程内容的构成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直接经验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得到的知识,是对课程内容的补充S l i d e 1 24.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直线式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的内容后面不会出现螺旋式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的基础纵向组织知识按照逻辑排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度)横向组织按照学生的发展阶段、社会等组织课程内容。(广度)S l i d e 1 35.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课程计划 含义: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作用: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衡量学校工作和质量的基本依据。 核心:课程计划的核心和首要问题:开设哪些学科(科目设置)课程标准 含义: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 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作用:a.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一、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b.课程标准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c. 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核心:课程标准的核心: 课程目标教材 含义: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包括教科书、 讲义、 参考书等。 作用: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核心:教科书和讲义。 教科书编写编排方式: 螺旋式教科书结构、 直线式教科书结构。S l i d e 1 46.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 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体现教材的普适性;教科书的编写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教育现状水平。 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符合卫生学、 教育学、 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S l i d e 1 5R 23 G 23 B 23第三节 R 23 G 23 B 23课程设计与开发S l i d e 1 6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学生)S l i d e 1 72.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泰勒原理【四个基本问题(四段论):确定目标(最关键)、 选择经验、 组织经验、 评价结果】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斯腾豪斯(课程开发关注过程而不是目的)S l i d e 1 8R 23 G 23 B 23第四节 R 23 G 23 B 23课程实施与评价S l i d e 1 91.课程评价的三种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当代课程评价之父);关注预期目标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评价的重点:“课程计划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让划实际的结果”CIPP模式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S l i d e 2 0R 23 G 23 B 23第五节 R 23 G 23 B 2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S l i d e 2 1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d.实行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e.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实施); f.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课程评价)。S l i d e 2 22.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对课程的调整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 国家规定为必修课程。 包含: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设置的必修课程。 S l i d e 2 33.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综合素质里的重点)4.学习方式的改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二章.ppt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