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
-
资源ID:264647
资源大小:39.45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
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41. 1编制目的41.2 编制依据41.3 适用范围41.4 事件分级51.5 工作原则92组织体系102. 1领导机构102.2 办事机构112.3 工作机构123日常监测134预警144. 1预警分级145. 2预警发布146. 3预警响应147. 4预警变更与解除165信息报告168. 1信息报告人168.2 报告时限和程序178.3 报告内容176应急处置189. 1先期处置189.2 分级响应189.3 指挥与协调199.4 应急处置措施196. 5现场指挥部具体分工206.6 扩大响应226.7 应急联动226.8 社会动员226.9 应急终止227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227. 1信息发布227.2舆情引导238恢复与重建238. 1善后处置238.6 社会救助238.7 保险238. 4总结评估238.5恢复重建249应急保障249. 1队伍保障249.2 物资保障259.3 通信保障259.4 治安保障259.5 卫生保障259.6 技术保障259. 7生活保障269.6 经费保障269.7 避难场所2610宣教培训和演练2610. 1宣教培训2610.2预案演练2611责任追究2712附则271.1 1名词术语271.2 预案制定271.3 预案修订281.4 预案实施28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 1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XX市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管理办法、XX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关于进一步做好食物中毒卫生应急处置及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通知、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事故卫生处置应急预案等文件要求进行编制。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在本中心区域范围内或发生在本中心区域外涉及本中心,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全体性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关预案。1.4 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级)和一般(IV级)四级。其中,有下列九种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对多个区市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7)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8)发生涉及我市跨地区(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9)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十三种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含5例)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区市;(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发病20例以上(含20例),或者相关联的腺鼠疫疫情在包括我市在内的2个以上的地市具有病例发生;(3)发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4)霍乱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含30例);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地市均有病例发生,并连续出现病例;(5)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以上区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发病水平2倍以上;(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在我市发生或传入我市,尚未造成扩散;(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扩散到事发地区市以外的地区;(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10)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2个以上区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1)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IOO人以上(含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12)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含50人);或死亡5人以上(含5人);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含5人)的。(13)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区人员感染或死亡;(14)药品安全事件,在一定区域内同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严重不良反应的人数50人以上;或者出现3人以上死亡病例;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危害严重的重大突发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15)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区发生。有下列九种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4例以下(含4例),流行范围局限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10例以上(含10例);或疫情波及2个区市;(3)霍乱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上(含10例)、30例以下,或波及2个以上区市,或在我市的市区内当年首次发生;(13) 一周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5)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6)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7)影响范围涉及区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区市。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食品安全事故;(14)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100人以上(含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15)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例;或死亡4人以下(含4人);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4人以下(含4人)的。(10)药品安全事件,在一定区域内同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严重不良反应的人数3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出现3人以下死亡病例;市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11)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七种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腺鼠疫在一个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10例以下;(2)霍乱在一个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下;(3)影响范围涉及区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镇、街道。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食品安全事故;(16)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以上、10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17)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例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6)药品安全事件,在一定区域内同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严重不良反应的人数10人以上、30人以下;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7)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XX市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全市突发事件分级、信息报告、分级响应处置的基本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1.5 工作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院长、党委书记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分工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分级管理和响应、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充分发挥专业应急处置的作用。(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先进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设施引进和集成,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与驻地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街道、社区建立处置突发事件的协同机制,建立有序、合规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2组织体系2. 1领导机构成立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中心主任副组长:分管卫生应急工作院领导;其他班子成员成员: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门诊部、医保管理办公室、医学装备科、物资采购管理中心、西药房、药品采购办公室、财务科、工会、团委负责人。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在市政府及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2)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法律、规范,研究解决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重大决策及重要事项,决定启动、变更或终止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3)负责建立、健全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组织体系,落实领导小组各成员科室(部门)职责,监督、检查和考核各成员科室(部门)应急准备的落实情况;(4)组织制定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我中心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5)每年或视情况需要开展一次风险分析,结合中心脆弱易损性分析报告,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医院的承受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强中心应急管理的措施;(6)协调与所在区市各有关部门及单位的关系,确保伤病员转运和救治工作无缝对接;(7)当突发事件超出中心处置能力时,依法请求区、市支援,并根据需要提请区、市政府启动相应应急响应;(8)及时收集、上报和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情况;(9)负责我中心应急响应终止及善后工作、总结与奖惩。每次应急响应终止后,及时总结处置经验教训,撰写应急救援评估报告和总结;(10)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工作,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病能力;(11)承担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他相关应急工作。2.2 办事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医务科主任担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负责组织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决定;(2)组织、协调成员科室按照本预案和职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3)指导突发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