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在园区降碳中的作用.docx
虚拟电厂在园区降碳中的作用1、虚拟电厂的发展背景虚拟电厂概念(VPP)自1997年提出以来,受到了欧洲、北美和澳洲多国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IeT)、分布式协调控制技术和智能计量技术的提高,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虚拟电厂正在进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目前,VPP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有着较为成熟的发展,在欧美各国已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小规模示范项目。自2001年起欧洲各国就开始开展以集成中小型分布式发电单元为主要目标的虚拟发电厂研究项目,参与的国家包括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丹麦等。现已实施的虚拟电厂项目包括:德国卡塞尔大学太阳能供应技术研究所的试点项目、欧盟虚拟燃料电池电厂项目、欧盟FENIX项目等。2、虚拟电厂的概念虽然VPP技术已经提出10余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多个示范项目,但各国关注的重点不同,对VPP未给出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VPP可以定义为控制中心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多个独立实体(发电厂、可中断负荷、储能系统等)整合、抽象为一个相互配合的整体,共同参与到电网运行中的技术。VPP的目的是整合多类型发电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各种交易,为电网运营提供容量、辅助服务,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高效利用。电网3、虚拟电厂的作用随着双碳工作的推进,我国将不得不逐步降低化石能源及核能发电比例。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垃圾焚烧等分布式发电日渐成熟,具有发电资源成本低、运行灵活、低碳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采用。分布式发电大规模推广仍存在如下难题单机容量小、地理上分散布置,造成接入电网成本高,电网调度、管理难度大。风能、太阳能波动性、随机性较强,运行稳定性无法保障,此类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会给电网的可靠运行带来许多技术难题。秸秆、垃圾焚烧等分布式发电都有其经济半径,只能在经济半径内消纳,不便于集中大规模装机。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可利用网络突破地理位置局限将分布式发电聚合成一个虚拟实体,即虚拟电厂(VPP)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VPP技术相较于传统发电厂归结的几个优点VPP中的储能系统能够储存一部分电量,传统电厂无储能系统。因此,VPP可以平滑太阳能、风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通过多能互补等方式,提高能源输出稳定性。VPP由分散布置的多个发电厂协同工作,组成一个抽象的整体,没有实体的设备,建造成本相对较低,也降低了管理难度。VPP灵活性极高,比传统电厂更适合作为备用容量和提供辅助服务,通过用能监测、用能分析、用能优化、提高能效水平。分布式能源、储能、可控负荷、电动汽车一般体量较小,不具备准入市场化交易资格,无法分电力交易市场化的红利。但是通过VPP技术,可以分享电力交易市场化的红利。通过VPP技术:A参与需求响应业务,获取补贴;A参与辅助服务业务,获取补贴;A参与市场化的交易,获取溢价。4、虚拟电厂的案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3个地方建成虚拟电厂,在节约投资、获取电力调度和交易获取收益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其详细信息如下表:序三项目名称虚拟装机容量(万千瓦)累计供电(亿千瓦时)总收益(万元/年)备注1冀北虚拟电厂0.67830.07851602江苏虚拟电厂200.000049.89608400世界最大,相当有4台百万机组3上海虚拟电厂8.7000未知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