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情节性格外貌判词曲子词诗文凤舞九天补充.docx
-
资源ID:1375642
资源大小:10.58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红楼梦人物情节性格外貌判词曲子词诗文凤舞九天补充.docx
(天津一中)22、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群才华横溢、风格各异的女子形象,并常常借助人物所做的诗句来表现她们的品质特点。如薛宝钗咏柳絮:“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林黛玉葬花:“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葬花吟史湘云咏菊:“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注】科头,不戴冠帽,裸露头髻)贾探春咏菊:“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红楼群芳虽然都凋零了,但她们的优秀品质却千古流芳。你认为以上哪种品质是当下女性最应该拥有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女性形象的思考。答案:薛宝钗:善借外力,成就自我,志向高远,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林黛玉:高洁傲岸,人格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史湘云:真名士自风流,有傲气也有豪气,豁达乐观,潇洒恣意。贾探春:精明能干,自信刚强,巾帼不让须眉,不因出身和性别而贬低自己。(南开中学)红楼梦善用诗词、花签、戏曲等来隐喻人物性格和命运,除第五回的判词判曲直接暗示金陵十二钗结局外,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的掣花签(占花名)也暗示人物命运。薛宝钗牡丹一一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贾宝玉不懂欣赏薛宝钗这朵牡丹,薛宝钗虽然嫁与贾宝玉为妻,但贾宝玉辜负秋华、遁入空门。)贾探春杏花一一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探春能力出众却是庶出。日边红杏,日是君主的象征,诗签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再结合探春的判词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以及判曲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来看,探春的结局应该是远嫁海外藩王。)李纨老梅一一霜晓寒姿,竹篱茅舍自甘心。(李纨青春丧偶,虽身处膏粱锦绣,却如槁木死灰一般。她就像贾府里的归隐者,外界的喧嚣浮华、贾府的兴衰造化,都与她无关。李纨守节寡欲,是恪守封建礼法的代表。竹篱茅舍自甘心的她,在贾兰爵禄高登后,戴朱冠、披凤袄,却昏惨惨黄泉路近,只能枉与他人作笑谈。)史湘云海棠一一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史湘云身世和林黛玉类似,都是孤儿,但一个乐观一个悲观,史湘云颇像苏轼,性格直率、乐观豁达。只恐夜深花睡去正好合着憨湘云醉眠芍药胭一事,史湘云虽配得才貌仙郎,有洞房花烛照红妆之喜,但好景不长,不久便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香梦沉酣终须醒,春光从此逝。)林黛玉芙蓉一一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林黛玉孤高叛逆、不喜逢迎的性格。悲观敏感,常常流泪,自怨自叹,红颜胜人多薄命更是暗示了林黛玉泪尽早夭的结局。)(红桥区)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加一个字,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如“敏探春”“酸凤姐”“贤袭人”“勇晴雯”“慧紫鹃”“俏平儿”痴颦(黛玉)”“时宝钗”“痴公子(宝玉)”“懦小姐(迎春)”“呆香菱”“憨湘云”“冷郎君(柳湘莲)”“情小妹(尤三姐)”“呆霸王(薛蟠请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一字评”的理解。(6分)答案:敏探春:机敏、敏锐;敏感酸凤姐:嫉妒、吃醋;尖酸(刻薄)贤袭人:贤惠、贤良、贤明勇晴雯:勇敢、果敢、大胆慧紫鹃:聪明、聪慧、善解人意【答案1我选“敏探春”。“敏”有机敏、敏锐等意。探春是贾府中难得的心思敏锐之人。(2分)在代王熙凤管家时,探春兴利除弊,如废除买办替闺阁小姐采买胭脂的规定,将大观园承包给下人们打理,为贾府开源节流。在抄检大观园时,她又对王熙凤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家族必须从内部杀起,才败得快。(2分)在管家理政上,探春能清晰认识到贾府管理中的弊病并锐意改革。对于整个家族命运,她又能敏锐地感受到颓势并清醒地认识到其衰败根源在于内部。因此,用“敏”来评价探春,是非常得当的。(2分)【答案2我选“酸凤姐”。“酸”的意思是容易因情感关系而嫉妒他人。王熙凤在与丈夫贾琏的关系中表现出极强的醋意。(2分)贾琏偷娶尤二姐,凤姐先是大闹与此事相关的宁国府,后又设计除去尤二姐。就连既是自己贴身Y头,又是贾琏通房Y头的心腹平儿,凤姐也不肯让她与贾琏走得太近。(2分)对一切与贾琏有关系,可能与自己争宠的女性,她都处处小心,时时防备,甚至可能除之而后快。其性格中“善妒”的一面,正是从“酸”的评语中体现出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