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流电池双极板电导率、耐腐蚀性、成本是重点.docx
-
资源ID:1374984
资源大小:9.5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液流电池双极板电导率、耐腐蚀性、成本是重点.docx
液流电池双极板电导率、耐腐蚀性、成本是重点液流电池作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核心方案之一,因其功率与容量解耦设计、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等优势,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调峰等领域备受关注。在液流电池的复杂结构中,双极板作为串联电池单元、传导电流、分隔电解液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随着液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双极板材料的研究逐渐成为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双极板需在严苛的电池运行环境中满足多重性能需求:1、导电性:需具备低电阻以实现高效电流传导(通常要求电导率>300Scm);2、机械强度:需支撑电极结构并承受装配压力,同时又要避免脆性断裂;3、耐腐蚀性:在强酸/氧化性电解液(如全钢液流电池的硫酸体系)中保持化学稳定性;4、气密性:防止电解液交叉渗透导致电池效率下降,为满足适应规模化生产需求,降低储能系统整体成本,这些性能的协同优化成为双极板材料研发的核心目标。目前,双极板材料类型主要包括石墨双极板、石墨基复合双极板以及金属双极板。纯石墨双极板通过先制得石墨板,再通过切割打磨得到,其导电性能良好,并且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成为腐蚀性环境的首选。通过高温石墨化(2500-2700°C)制备的无孔石墨板,导电率可达1200Scm,且在pH<2的强酸中腐蚀速率低于0.0Inml/year。但其脆性特征(抗弯强度30MPa)导致加工损耗率高达15%-20%,且厚度需控制在2-5mm以保证强度,限制了电池堆的体积能量密度,因此现在已较少用于液流电池。石墨基复合双极板以聚丙烯(PP)、聚偏氟乙烯(PVDF)等树脂为基体,复合60%-90%石墨填料的材料体系,通过模压成型实现。石墨片层定向排列形成渗流通路,电导率可达200-400Scm,为电流的快速传输提供了有力保障,满足在高性能电极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树脂基体使抗冲击强度提高至50-80MPa,相比纯石墨板,生产成本可减少30%-40%,但填料-树脂界面易形成缺陷,长期浸泡后易发生溶胀(体积膨胀率5%),导致导电性衰减。因此现在比较广泛使用的石墨基复合双极板密度一般在1.7gcm3以上,以确保其较好的导电性与较低的填料-树脂界面电阻。金属双极板分成三类。以金、钛、钳为代表的贵金属双极板具有卓越的耐腐蚀性和导电性(如钛的电导率可达2.4XlO4Scm),但其高昂成本(例如钳价格超过30美元/克)使其仅限实验室研究,无法大规模应用;铅金属双极板虽具有成本优势,但其表面易氧化形成钝化层,导致接触电阻升高,更严重的是,铅的毒性问题与全球环保政策背道而驰,已逐步退出主流技术路线;不锈钢双极板则是较有前途的材料选项。不锈钢双极板凭借低廉价格(约为贵金属的1/1000)和优异机械强度成为研究热点,但其在酸性环境中的腐蚀速率(如304不锈钢在1MH2S04中腐蚀速率0.lmmyear)严重制约寿命。所以改性技术成为性能提升的关键突破,改性方法包括热喷、丝网印刷、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电镀、化学镀等,但工艺复杂且生产成本高,尚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止匕外,一体化电极双极板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一体化双极板是将多孔电极直接热压在具有热粘性的双极板材料上得到的一种电极与双极板一体化的电池组件。这种一体化的结构不仅可以降低电极与双极板之间的接触电阻,而且还能减少电池的装配,使电解液在多孔电极中均匀分配。一体化电极双极板制备的关键在于双极板材料的选择与制造。通常,采用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为基体的双极板材料具有热粘性,均可以作为一体化电极双极板中的双极板部分。从材料性能与工程应用的综合视角分析,当前液流电池双极板的技术选型呈现显著差异化特征,随着液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这些技术突破将推动双极板从“单一功能部件”向“多功能集成化组件”演进,最终实现储能系统效率与经济性的同步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