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docx
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机械通气,是指当呼吸中枢或呼吸器官自身异常,导致机体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发生(或可能发生)呼吸衰竭时,使用机器来辅助或取代患者的呼吸功能。它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代替、控制或辅助患者自主呼吸运动的治疗措施。它通过将气体推入和排出患者的肺部,从而提供氧气和清除二氧化碳。机械通气在临床工作中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比如呼吸衰竭、严重的呼吸困难、心肺复苏等抢救时刻或需要手术需要全身麻醉的时候。呼吸机用于为机体提供并维持足够的氧合和肺泡通气。这一过程通常由呼吸机根据预设的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氧浓度等)来控制。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无创面罩等方式与患者呼吸道相连,确保有效通气。机械通气的输送方式主要分为三类:控制通气: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持续控制通气;辅助通气:间歇指令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自主通气:持续正压通气、自主呼吸;其余类型的呼吸模式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1、控制通气(1)容量控制通气(VCV)VCV是指呼吸机以预设容量来通气,潮气量恒定,无论呼吸是时间触发的还是患者触发的,从而保证分钟通气量。由于潮气量是预设的,如果患者肺顺应性降低,这可能导致高峰值压力。VCV能够保证潮气量、稳定的分钟通气量以及指定流速的能力,但压力不受控制。它是一个由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决定的因变量。随着阻力增加或顺应性恶化,流量将保持恒定,压力将上升。(2)压力控制通气(PCV)PCV是指呼吸机以预设气道压力来通气,压力恒定,不易发生肺的气压伤。吸气开始后,呼吸机提供的气流很快使气道压达到预置水平,之后送气速度减慢以维持预置压力到吸气结束,之后转向呼气。吸气流速(减速波)特点使峰压较低,降低气压伤的发生率。运用容量控制通气而气道压较高的患者,如小儿及伴肺大泡、气胸的成人常用。如果患者的肺顺应性或气道阻力发生变化,患者的潮气量可能不稳定。(3)持续控制通气(CMV)CMV是最常用于描述控制通气的模式,是指呼吸机完全取代患者的自主呼吸,并提供全部通气量的工作方式。呼吸机和其管道系统对患者的吸气企图或反应完全置之不顾。患者不能改变和影响通气周期中的任何环节。呼吸机的频率和潮气量均是预置的。应用CMV时,不能允许患者进行自主呼吸,否则会造成患者与呼吸机的对抗,所以有时需应用镇静剂或麻醉剂来抑制自主呼吸。CMV应用于当有呼吸肌麻痹或自主呼吸完全消失时,对心肺功能贮备较差者,可提供最大呼吸支持,以减少氧耗量。2、辅助通气(1)间歇指令通气(IMV)IMV是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即时间触发)来实施的容量和压力控制通气,即呼吸机在一定预定间隙期间,自动释出预定的潮气量,患者也可自主呼吸,决定自己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IMV允许患者不受任何阻力影响,自主地呼吸由呼吸机提供的相同温度、湿度和氧浓度的气体,并且呼吸机每隔一预定时间给予一次正压通气,正压通气也不受自主呼吸的影响。(2)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SIMV,即IMV同步化,是自主呼吸与控制通气相结合的呼吸模式,在触发窗内患者可触发和自主呼吸同步的指令正压通气,在两次指令通气之间触发窗外允许患者自主呼吸,指令呼吸是以预设容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V-SIMV)或预设压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IMV)的形式送气。通过设定IMV的频率和潮气量确保最低分钟量;SIMV能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减少患者与呼吸机的对抗,减低正压通气的血流动力学影响;通过调整预设的IMV的频率改变呼吸支持的水平,即从完全支持到部分支持,减轻呼吸肌萎缩;用于长期带机的患者的撤机。3、自主通气(1)持续正压通气(CPAP)CPAP是指可以为自主呼吸患者提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吸气时,正压有利于克服气道阻力,减少呼吸肌做功;呼气时,气道内正压可防止小气道陷闭,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操作者设置一个特定的压力,随着患者的每一次吸气,呼吸机输送新鲜和持续的气体到呼吸回路中。CPAP被用来评估撤机拔管的可能性,以及对有完整呼吸系统功能但需要气管插管进行气道保护的患者进行低水平的通气支持。(2)自主呼吸(SPONT)SPONT模式就是人通过自己的自主呼吸来触发呼吸机送气,患者可通过呼吸回路自主呼吸而不接受任何指令通气,机器的工作频率完全由患者自己的呼吸控制,此模式主要适用于自主呼吸良好的患者。优点是同步性好,通气效率高,气道压力低;缺点是某些呼吸机中需要患者较大的呼吸努力来打开呼吸机的吸气阀门,从而增加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