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测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1373164
资源大小:16.0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测试题及答案.docx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自()起施行。A. 2020年7月30日B. 2020年8月1日C. 2020年9月1日D. 2021年1月1日2 .药品目录由凡例、西药、中成药、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和()五部分组成。A.中药材B.中药饮片C.化学药D,生物制品3 .国家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受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国家药品目录调整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其不包括()oA.组织专家评审B.确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C.编制医保药品代码D.审核定点医药机构资质4 .纳入国家药品目录的药品不包括()oA.化学药B.中成药C.血液制品D.预防性疫苗5 .药品目录内的药品,经专家评审后,直接调出药品目录的情况不包括()oA.被药品监管部门撤销、吊销或者注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药品B.临床价值不确切,可以被更好替代的药品C.通过弄虚作假等违规手段进入药品目录的药品D.国家规定的应当直接调出的其他情形6.以下药品不纳入药品目录的是()。A.主要起滋补作用的药品B.含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药品C.保健药品D.以上都是7.药品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年调整()o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8.中药饮片采用()方式进行调整。A.企业申报B.专家评审C.谈判准入D.集中采购9.国家药品目录中的西药和中成药分为“甲类药品"和()oA.乙类药品B.丙类药品C.丁类药品D.特类药品10.参保人使用“甲类药品”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标准及分担办法()oA.全额支付B.先由参保人自付一定比例后支付C.超过起付线部分支付D.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参保人员合理的用药需求;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用药保障水平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参保人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明确各层级职责和权限;坚持专家评审,适应临床技术进步,实现科学、规范、精细、动态管理;坚持中西药并重,充分发挥中药和西药各自优势。2 .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制定本地区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政策措施,负责的监督实施等工作。3 .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原则上按照支付标准直接挂网采购。4 .支付标准是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使用药品目录内药品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基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依据药品的支付标准以及医保支付规定向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支付药品费用。5 .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体系,制定和调整全国范围内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使用和支付的原则、条件、标准及程序等,组织制定、调整和发布国家药品目录并编制统一的。6 .药品目录内药品的同通用名药品自动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7 .对于调入或调出药品目录的药品,专家应当提交和报告。8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工作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监督,加强专家管理,完善专家产生、利益回避、责任追究等机制。9,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保障部门要参照本暂行办法,在国家规定的权限内,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药品目录的具体办法。10.原则上药品目录不再新增药品。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原则的是()。A.以人民为中心B,保基本C.分级管理D.专家评审E.中西药并重2 .药品目录调整的程序包括()oA.企业申报B.专家评审C.谈判或准入竞价D.公布结果3 .以下属于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职责的是()。A.制定本地区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政策措施B.负责药品目录的监督实施C.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D.组织制定、调整和发布国家药品目录4 .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的管理要求包括()。A.原则上按照支付标准直接挂网采购B.同通用名药品在价格不高于谈判支付标准的情况下,按规定挂网采购C.协议期满后自动续约D.根据仿制药价格水平调整支付标准5 .以下属于医保用药支付条件的是()oA.以疾病诊断或治疗为目的B.诊断、治疗与病情相符,符合药品法定适应症及医保限定支付范围C.由符合规定的定点医药机构提供,急救、抢救的除外D.由统筹基金支付的药品费用,应当凭医生处方或住院医嘱6.药品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考虑的因素包括()oA.医保药品保障需求B.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承受能力C.目录管理重点D.企业申报意愿7 .以下属于定点医药机构在医保用药管理中的责任是()oA.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内部制度规范8 .建立健全药品“进、销、存”全流程记录和管理制度C.确保医保用药安全合理D.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8 .以下哪些情况的药品可纳入药品目录()oA.经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的化学药B.按国家标准炮制的中药饮片C.支持符合条件的基本药物D.主要起增强性功能的药品9 .药品目录内药品的医保支付条件限定是为了()oA.维护临床用药安全B.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益C.增加药品销量D.提高药品知名度10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工作接受监督的部门和机构包括()oA.纪检监察部门B.社会各界C.专家D.内部管理机构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的目的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用药需求,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确定、调整,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的支付、管理和监督等,都适用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3 .药品目录实行通用名管理,只有药品目录内药品的同通用名药品自动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4 .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国家医保药品代码,按照医保药品分类和代码规则建立药品编码数据库。()5 .谈判药品协议有效期为一年,协议期满后需重新谈判。()6 .参保人使用药品目录内药品发生的费用,只要符合医保支付条件,都可以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7 .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可以自行调整药品目录的药品范围,无需向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备案。()8 .预防性疫苗和避孕药品不纳入药品目录。()9 .经专家评审后,直接调出药品目录的药品不需要经过任何其他程序。()10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工作不需要接受社会监督。()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制定的目的。2 .简述药品目录的构成及调整权限。3 .简述医保用药支付的条件及“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的支付方式区别。4 .简述如何加强医保用药的管理与监督。参考答案单选题1. C2. B3. D4. D5. B6. D7. A8. B9. A10. A填空题1 .分级管理2 .药品目录3 .支付标准4 .支付标准5 .医保代码6 .支付7 .评审结论8 .利益回避9 .调整药品目录10 .OTC多选题1. ABCDE2. ABCD3. ABC4. ABD5. ABCD6. ABC7. ABC8. ABC9. AB10. ABCD判断题1. 2. 3. X4. 5. ×6. 7. X8. 9. ×10. ×简答题1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制定的目的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用药需求,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药品目录由凡例、西药、中成药、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和中药饮片五部分组成。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和调整全国范围内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以国家药品目录为基础,按国家规定的调整权限和程序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按规定向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后实施。3 .参保人使用药品目录内药品发生的费用,符合以下条件的,可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以疾病诊断或治疗为目的;诊断、治疗与病情相符,符合药品法定适应症及医保限定支付范围;由符合规定的定点医药机构提供,急救、抢救的除外;由统筹基金支付的药品费用,应当凭医生处方或住院医嘱;按规定程序经过药师或执业药师的审查。“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的药品,参保人使用“甲类药品”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标准及分担办法支付;“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或治疗费用略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乙类药品”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标准,先由参保人自付一定比例后,再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分担办法支付。4 .加强医保用药的管理与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综合运用协议、行政、司法等手段,加强药品目录及用药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定点医药机构应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内部制度规范,建立健全药品“进、销、存”全流程记录和管理制度;将药品目录和相关政策落实责任纳入定点医药机构协议内容,强化用药合理性和费用审核,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建立目录内药品企业监督机制,引导企业遵守相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工作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监督,加强专家管理,完善专家产生、利益回避、责任追究等机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投诉举报处理、利益回避、保密等内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