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5篇.docx
医院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为加强医院舆情管理,进一步增强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反馈和引导工作,提高网络舆情监测和危机化解能力,形成突发事件舆情处理合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负面影响,为建设“有温度的高水平现代化医院”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1 .指导思想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搭建好医院与群众、医院与网民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有效引导网上热点问题,按照“统一领导、把握重点、讲究方法、正面引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网络舆论应对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为实现与网民的沟通和良性互动,服务医院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2 .工作原则2.1 坚持事件处置与舆情处置并重的原则。充分认识舆情处置是事件处置的一个重要环节,始终坚持事件处置和舆情引导处置“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快速有效地做好事件处置和舆情处置工作。2.2 坚持事发科室和事件处置部门为舆情处置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原则。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中“关于事件处置主体是舆论引导第一责任人”的精神,明确事发科室和事件处置部门为舆论引导第一责任人。强化各部门作为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主要负责人应自觉担当起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的角色。2.3 坚持协调联动加强舆情处置合力的原则。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在医院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形成舆情处置合力。3 .职责分工3.1 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医院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一把手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深入探索网络舆情变化规律,研究有效引导管理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预见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根据舆情的发生、发展、演变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审定舆情应对和处置方案,确定新闻发布口径和接受采访对象;落实市委网信办及市卫生健康委交办的其他事项。3.2 办事机构及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宣传科,并组建由各职能部门、各科室通讯员组成的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负责网络舆情的收集、整理、报送和跟踪等日常工作,根据舆情发展趋势,适时对舆论进行正面引导。3.3 事件处置单位工作职责。负责舆情应对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配合宣传部门工作,协助做好现场采访记者的接待,按照统一口径接受记者采访。4 .应对机制4.1 加强舆情监控。网络信息员要利用日常工作间隙和休息时间,浏览新媒体热门热点论坛,发现舆情在第一时间报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内容包括网络名、舆情和网友留言大概内容等,并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网络舆情通讯员在热门热点论坛中注册,取得发贴资格。4.2 快速核查应对。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收舆情后,立即根据责任范围将舆情传至相关部门、科室和信息员。舆情涉及的有关部门和科室要在第一时间对舆情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事实真相,制定舆情处置方案或工作实施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基本材料。一般在收到舆情的一小时内要有情况核实结果返回给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拟定对外处理情况说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审定,重大事件按照要求报上级有关部门审定,统一对外引导口径。对恶意攻击、散布谣言、严重影响本地形象的有害信息,及时向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反映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根据舆情的发展情况,适时启动网络评论员的正面引导机制,在网络上使舆论的导向得到扭转。4.3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于观点偏颇、反映事实失实或恶语中伤,但影响不是很大的网络舆论,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跟帖等方式正面引导,以正视听。对那些以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出现反映医院的网络舆情,有可能引发热点的重要舆论和敏感话题,发现后要及时上报医院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谨慎定性、统一口径”的原则,通过论坛发帖、留言回复、网络新闻发布等形式,及时回应,正确引导,抢占正面信息发布的先机,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5 .工作要求5.1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新途径、开展宣传教育的新渠道、强化群众监督的新手段,各科室、各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落实专人强化舆情信息收集渠道,加强舆情信息综合分析,主动开展舆论引导,为医院各项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5.2 加强引导,注重时效。舆论引导要统一口径,讲究策略,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疏导和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舆论主动权。5.3 上下联动,快速处理。针对网络上反映的问题,在网下要快速核实,如确实是工作做得不到位的事情,要迅速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给出合理的答复。5.4 及时总结,提高水平。加强对网络舆情评论员的培训,提高舆情评论员的政治敏锐性、舆情收集技巧、舆论引导能力和舆情研判能力。对每件重大舆情应对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分析问题,查找不足,以提高网络舆情应对管理水平。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为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请遵照执行。一、总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管理。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完成医院应急各项工作。二、专家会诊实行首诊医师责任制,接诊中不放过一个疑似病例,发现同一地区(现住址或工作单位)发生多个同样病例,接诊医生立即向院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正常工作时间报院办(电话:*)、医务部(电话:*)、夜间及节假日报医院总值班人员(电话:*)。1、院内专家会诊正常工作时间内由医务部(夜间及节假日由总值班人员)通知专家组会诊,专家组参加会议的专家不得少于3名。2、请市级专家会诊院专家组会诊确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人者,经分管院长及医务部批准后,传真给卫健委医政科及应急办,然后等待卫健委组织的市级专家会诊意见。三、联系转院发现疑似病人或者确诊病例后,应立即将病人采取隔离措施。随后将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即刻送往指定医院隔离治疗,并做好诊室或者病区的消毒处理。医务部(夜间及节假日由总值班人员)负责联系由卫健委确定的转诊医院,及“120”等相关事宜。同时通知首诊医师做好病人转院准备,通知并协助感染办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终末消毒及接触人员的隔离观察工作。通知首诊医师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将病人转往指定医院。四、疫情报告1、经医院专家组或卫健委专家组确诊后,首诊医生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10分钟之内上交社防科,社防科立即网上报告,然后将流行病学调查表及诊断证明(首诊医师填写)迅速送往疾控中心,整个过程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2、在突发应急处理工作中,首诊医生未依照本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漏报或者谎报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纪律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应急措施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有关院领导及院办、医务部、感染办、护理部、门诊部、药剂科、后勤办、保卫科等科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院的应急处理和疫情报告工作,制定本院的工作预案。院长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各相关科室主任为该科落实防治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门、急诊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科室就诊。门诊部主任及急诊科主任为本部门责任人。3、全员培训:当卫生行政部门宣布疫情后,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有关疫情防治工作的文件及诊疗规范,及时请有关专家讲解疾病流病学及防治知识,使每位医务人员对该病有充分的认识,掌握诊断标准及报疫程序,保证病人能够尽快明确诊断和治疗,做到不漏诊、不误诊。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疫情防护要求,启用防护用品及药品应急储备,为医护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和消毒隔离设备,配备必要的药品,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5、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如简报、宣传栏等,广泛开展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引导教育群众(包括职工、患者及家属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6、做好病区、门诊及院内环境的消毒工作:做好病区的空气、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门诊诊室定时通风,定时进行消毒。对候诊大厅、电梯间、餐厅、洗衣房制定相应的消毒措施。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对感染特定传染病的病人实行医疗救助,以最大限度降低事件影响为原则,开放绿色医疗通道。七、应急预案启动本预案在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时由医院院长宣布启动。医学装备采购制度一、医疗设备部根据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结合各使用科室装备配置和保障需求,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和实施计划(单价在1万元及以上或一次批量价格在1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纳入年度采购计划)。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院办公会研究审批。二、单价在10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计划应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内容包括配置必要性、社会和经济效益、预期使用情况、人员资质等,经逐级审批后报医疗设备部。三、医疗设备部根据年度采购计划、实施计划和临床需要的缓急程度,将采购项目分期分批按规定要求报相关招标部门组织招标采购。四、未列入年度采购计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安排采购。因特殊情况确需计划外采购的,经院长或院长办公会研究审批后,医疗设备部按规定要求上报相关招标部门组织招标采购。五、医学装备采购时,应索取、查验供货者及装备产品的合法资质,资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采购。六、一次性采购单品目价值10万元以上、或单品目价值小于10万元但年度采购总量价值超过10万元的采购项目,报请主管部门审批后,委托*市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进行招标采购;一次性采购单品目价值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采购项目,按医院规定的审批流程,进入医院自行招标程序;一次性采购单品目价值1万元以下的采购项目由医疗设备部和使用科室议价采购。七、招标结束后,医疗设备部根据招标相关材料起草医学装备采购合同,经财务部审核后,分管院长或院长签字。八、大型医疗设备和进口医疗设备的采购,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有创诊疗和特殊诊疗制度一、有创诊疗和特殊诊疗主要包括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腰椎穿刺等。二、医务部要对进行有创诊疗或特殊诊疗的人员进行培训I,考核合格后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授权,每2年考核一次。三、需实施有创诊疗、特殊诊疗的患者,由经治医师提出,经主治或以上医师同意,由被授权医师实施。四、在有创诊疗、特殊诊疗实施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详细告知清楚此项有创操作对患者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强调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和存在的其他问题,使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情,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实施。五、按要求做好操作前准备,完善各项检查,备齐抢救器械、药品等。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核查患者身份;操作过程中及操作结束后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七、操作完毕,向患者或家属详细告知注意事项,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