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docx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对病人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等的规定,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现对我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修订,各相关科室和部门按该修订版的要求执行。一、组织领导1、医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总务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其职责主要是组织、协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相关人员会诊,提出诊治意见及整改措施;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感染管理办公室),其职责主要是及时准确地完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和督办领导小组的决定,并做好有关记录;及时完成暴发事件的调查和报告;负责联络及协调工作。2、成立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组,职责主要是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级别确定以及对采取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对感染病人及高危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指导。3、成立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后勤保障组,其职责主要是提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物品等,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判定标准、分级标准及终止条件1、判定标准在短时间内同一病区连续发生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即启动应急处置工作。2、分级标准I级:同一病区在1周内连续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11级:同一病区在1周内连续发生5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或在72小时内连续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III级:同一病区在短时间(一般在24小时内)连续发生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3、终止条件:导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末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三、医院感染暴发疫情监测与报告(一)监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倾向,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有效干预。(二)报告1、临床科室在短时间内发现住院病人中发生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须尽快报告本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其他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确定后应立即以最快的方式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微生物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如MRSA、VRE等,应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应立即以最快的方式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如因特殊原因上述报告方式无法完成时,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应直接向分管院长或总值班报告。2、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对可疑病例进行初步判断,在确定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向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或分管院长报告,同时根据疫情级别决定是否通知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召开现场会议。3、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4、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以电话、传真或网络直报方式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暴发,除按医院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疫情分级响应程序I级:接到临床科室负责人报告后,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应立即到现场应急处理,同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到现场调查,各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宣布启动I级响应。II级:接到临床科室负责人报告后,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应立即到现场应急处理,同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到现场调查,各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宣布启动11级响应。III级:接到临床科室负责人报告后,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应立即到现场进行调查,提出具体的消毒隔离措施并组织实施,同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由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宣布启动11I级响应。五、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置1、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感染管理办公室要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及监测工作,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指导和帮助相关临床科室及时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2、相关临床科室应根据确定或初步确定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和控制措施,并对处置效果进行持续监测。当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不明确时,可以针对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在不停止调查的同时,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和评价。3、积极开展对医院感染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诊治工作。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对危重病例积极救治,根据病情及时请院内外专家会诊。4、对医院感染病例实行分类隔离管理,隔离病房标识清楚。同时保护易感病人,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必要时对易感病人和工作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病区暂停收治新病人,暂停病人外出。对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区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疫情蔓延。5、积极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6、全面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做好医院感染病原体污染场所的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和污水处理等工作。7、加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指导工作人员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8、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事件进展情况。六、事件评估感染管理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相关领导和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