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项尿液检查指标临床意义解读.docx
13项尿液检查指标临床意义解读肾内科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中尿液检查作为基础性检查,能够为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关键信息。本系列将详细解读尿液检查中常见的各项指标意义,后续将涉及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及肾脏病理学检查等相关内容。1 .尿量正常情况下,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成人每日尿量通常为12001500毫升,正常生理变动范围为6002000毫升/24小时。临床上,根据尿量多少可定义为多尿、少尿或无尿。多尿: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生理性增多可见于大量饮水或进食高水分食物;病理性增多见于糖尿病、利尿剂使用或肾脏浓缩功能丧失等情况。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常见于脱水、心力衰竭、低血压等肾灌注不足的情况,也可见于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竭。无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常见于严重脱水或尿路梗阻等情况。2 .尿液颜色正常尿的外观为淡黄透明,其颜色主要来自尿色素,大量饮水稀释后可呈无色透明,限水后颜色加深。尿色异常常有些来自药物,食用色素,对身体没有妨碍;还有些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统疾病导致尿中出现异常成分而发生颜色改变,需查明原因。下表总结了尿色异常及其主要原因:3 .尿比重尿比重主要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正常成人尿比重为1.0161.022,若尿比重增高,通常见于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热、大量出汗脱水、心功能不全、大量蛋白尿等;尿比重降低可见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和恢复期等情况。尿比重低于l007为低渗尿,LOIO为等渗尿,超过LOlo为高渗尿。4 .尿渗透压尿渗透压反映尿液中溶质浓度的变化。正常饮食、正常成人尿渗透压为500850msm(kgH2O)。非疾病状态时,尿比重与尿渗透压之间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尿比重1.001-1.035对应尿渗量为501000msm(kgH2O)。肾脏病变时,尿液中大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或蛋白量增多,尿比重增加,结果与实际偏离,需要校正。此时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测定尿渗透压。脱水状态下,尿渗量会在800140OmoSm/(kgH2O)内波动。5 .尿PH由于内源性酸产生偏多,尿液PH普遍偏酸,不同肾脏病书籍对尿PH正常值记载稍有差异,王海燕版肾脏病临床概览为5.07.0;黎磊石、刘志红版中国肾脏病学为5.08.00一般情况下,饭后会出现碱潮现象,尿液偏碱;酸性尿多见于进食肉食过多和某些种类的水果(如酸果蔓果实)、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以及使用排结石药物(如碳酸钙);碱性尿多见于进食素食和柑橘类水果、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一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6 .尿蛋白健康成人尿常规尿蛋白定性为阴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低于150mg/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一般低于30mg/24小时;尿白蛋白/尿肌酉干一般也小于30mgg0正常生理情况下,少量白蛋白从肾小球处滤过,几乎在近端小管处完全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会分泌T-H糖蛋白占正常尿液总蛋白的1/3。因此,蛋白尿的出现往往提示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和(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肾小球性蛋白尿常伴大分子量蛋白质丢失,一般15g/24小时;肾小管性蛋白尿常为少量小分子量蛋白,一般2.0g/24小时。剧烈运动或妊娠时,尿中可出现少量蛋白尿。临床上,蛋白尿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应具体临床具体分析。7 .尿酮体正常人尿酮体阴性。当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脂肪酸代谢不完全,可导致大量酮体产生,此时尿液就会出现酮体。出现尿酮体阳性的主要病症有:糖尿病、长期饥饿、急性发热、低糖类饮食、中毒引起呕吐、腹泻等情况。某些降压药物如甲基多巴、卡托普利以及一些双次类降糖药如苯乙双服的使用可使尿酮酸检测阳性。8 .尿隐血正常人尿隐血阴性。尿液中存在游离血红蛋白和游离肌红蛋白时,检测结果呈阳性。一旦多次出现尿隐血检测阳性应高度怀疑:1)血尿。多见于肾脏和泌尿系统的一些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囊肿、泌尿系统结石和肿瘤等)、肾外疾病、外伤、剧烈运动和一些药物(如环磷酰胺)。2)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血管内溶血(如输血反应和溶血性贫血)、严重烧伤、剧烈运动(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和一些感染,另外,尿中红细胞破坏后也可释放血红蛋白。3)肌红蛋白尿。常见于肌肉损伤(如严重挤压伤、外科手术、缺血)、肌肉消耗性疾病、皮肌炎、过度运动等。9 .尿白细胞酯酶正常情况下尿白细胞酯酶阴性。若尿白细胞酯酶阳性,高度提示泌尿道感染。10 .尿B2-微球蛋白和尿I-微球蛋白正常情况下,尿B2-微球蛋白和尿al-微球蛋白应为阴性。它们的增高通常提示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尤其在肾小管性疾病中常见。11 .尿N-乙酰-B-葡萄糖昔酶(尿NAG)尿NAG作为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标志物,在多数肾脏疾病中伴随肾小管间质损害时活性异常。12 .尿游离免疫球蛋白轻链正常人尿液游离轻链参考值为K<35mgL,<50mgL0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克隆增生,产生大量游离轻链,可从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尿常规定性检查往往阴性,尿蛋白定量检测有大量蛋白。尿中游离轻链增加,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肾小球疾病时,尿液中免疫球蛋白也可能增加,此时尿游离轻链可轻度升高。13 .尿沉渣管型尿液中的管型反映了不同类型肾脏病变的特征。常见管型包括透明管型、细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等。不同类型的管型与相应的肾脏疾病密切相关。生理性管型透明管型体育锻炼、脱水、发热、非特异肾损伤细颗粒管型非特异肾小球损伤、蛋白滤入尿液病理性管型粗隔离管型细胞变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红细胞管型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间质出血血液管型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间质出血纤维蛋白管型肾小球病变白细胞管型肾小管间质炎症中性粒细胞管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孟肾炎淋巴细胞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嗜酸细胞管型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间质病变、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腊样管型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混合管型肾小管间质病变宽幅管型慢性肾功能衰竭骨髓瘤管型骨髓瘤肾病胆汁管型肝功能异常、肾小管间质病变链球菌管型肾链球菌感染细菌管型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结晶管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结石管型肾结石管型类别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