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党工委书记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
资源ID:1370215
资源大小:13.5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街道党工委书记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线和时段,根据辖区的治安状况和人员流动特点,科学规划巡逻路线和巡逻时段,在案件高发地段、高发时段加大巡逻密度,提高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力和打击力。(三)推进社区防控建设,筑牢基层安全防线社区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我们不断加强社区防控建设,把安全防线延伸到基层末梢,让社区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屏障。完善社区防控设施,在社区出入口安装门禁系统、监控设备,在小区内设置宣传栏、警示标志等,提高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力。建立社区网格员制度,为每个社区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采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协助开展矛盾调解等工作,让网格员成为社区防控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开展社区平安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防控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提高社区的整体安全水平。(四)强化重点部位管控,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重点部位是社会治安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我们加大对重点部位的管控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辖区安全稳定。加强对学校周边的管控,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安排专人在学校周边进行巡逻值守,维护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和治安秩序;定期对学校周边的网吧、商店等场所进行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强化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对商场、超市、KTV等人员密集场所,督促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我们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各类矛盾隐患,为矛盾纠纷的早介入、早化解赢得时间。开展定期排查,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由网格员、社区干部等深入辖区内的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了解掌握矛盾纠纷情况,建立排查台账。进行重点排查,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等敏感时期,以及涉及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重点工作中,开展专项排查活动,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出现的矛盾隐患。建立预警机制,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根据其性质、规模、影响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建立预警信息库;对高风险的矛盾纠纷,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督促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化解。(三)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形成化解工作合力矛盾纠纷化解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我们建立了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司法、信访、公安、民政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处理重大矛盾纠纷。实行联合调处制度,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由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调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矛盾纠纷的化解。加强信息共享,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及时将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信息录入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信息支持。(四)规范调解工作流程,提高纠纷化解质量规范的调解工作流程是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调解工作流程,明确调解的各个环节和要求,确保调解工作依法、公正、高效进行。规范受理环节,对群众申请调解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向群众说明原因,并引导其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做好调解准备,在调解前,调解员认真查阅案件材料,了解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矛盾纠纷的事实、证据等,制定调解方案,为调解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严格调解过程,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坚持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积极引导当事人进行协商沟通,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对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仲裁等法律途径解决。做好调解后续工作,对达成调解协议的,及时制作调解协议书,督促当事人履行协议;对调解不成的,及时将相关材料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并做好当事人的解释说明工作。四、深化法治宣传,营造全民守法浓厚氛围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是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努力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一)创新宣传载体,丰富法治宣传形式我们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法治宣传载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定期发布法治知识、典型案例、法律法规解读等内容,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法律知识。开展线下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法治文艺汇演、法治漫画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法治宣传融入到群众的文化生活中,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法治教育。打造法治宣传阵地,在街道、社区的宣传栏、文化广场等场所,设置法治宣传专栏、法治文化墙等,定期更新宣传内容,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二)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普法活动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不同,我们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的实效性。面向青少年开展法治宣传,在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治漫画比赛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法治宣传,深入企业开展“法治进企业”活动,为企业职工讲解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企业职工的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面向老年人开展法治宣传,针对老年人的特点,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老年人普及防范电信诈骗、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三)结合重要节点,掀起普法宣传热潮重要节点往往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有利时机,我们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掀起普法宣传热潮。“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开展法律咨询、维权案例展示等活动,向群众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维权意识和能力。“626”国际禁毒日宣传,通过举办禁毒展览、禁毒讲座、发放禁毒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毒品的危害和禁毒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禁毒意识和抵制毒品的能力。“124”国家宪法日宣传,组织开展宪法宣誓、宪法知识竞赛、宪法主题宣传等活动,向群众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四)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浓厚法治宣传氛围法治文化阵地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我们注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浓厚法治宣传氛围。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在街道中心区域建设法治文化广场,设置法治宣传栏、法治雕塑、法治名言警句等,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法治文化的魅力。打造法治文化一条街,在商业街、步行街等人员密集的路段,打造法治文化一条街,在店铺门面、路灯杆等地方设置法治宣传标语、图画等,让法治宣传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设立法治书屋,在社区、村委会设立法治书屋,配备法律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为群众提供学习法律知识的场所,方便群众随时查阅法律资料。五、精细管理服务,做好特殊人群帮教管控特殊人群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特殊人群的帮教管控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精细化管理服务,努力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一)落实帮扶措施,助力特殊人群融入社会我们针对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针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开展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为他们顺利就业创造条件。提供生活救助保障,对生活困难的特殊人群,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及时为他们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手续,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干预,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特殊人群提供心理疏导和干预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加强动态监测,掌握特殊人群活动轨迹我们建立了特殊人群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掌握特殊人群的活动轨迹和思想动态,为帮教管控工作提供依据,确保特殊人群不脱管、不失控。建立信息档案,为每一名特殊人群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状况、违法犯罪记录、帮教管控情况等内容,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定期走访排查,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定期对特殊人群进行走访排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和活动轨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利用科技手段监测,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对特殊人群的活动轨迹进行监测,建立电子围栏,一旦发现特殊人群超出规定活动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息,督促相关人员进行处置。(三)完善联动机制,形成管理服务合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和社会各界,需要各方密切配合、协同发力。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联动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管理服务合力,提高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水平。加强部门协作,建立由政法、公安、司法、民政、人社等部门组成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为特殊人群提供生活照料、情感关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服务,弥补政府服务的不足。发挥家庭作用,加强与特殊人群家庭成员的沟通联系,指导家庭成员做好日常监护和帮教工作,让家庭成员成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的重要力量。(四)强化风险评估,预防特殊人群肇事肇祸我们定期对特殊人群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预防和减少特殊人群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从特殊人群的性格特征、行为表现、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方面,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特殊人群的风险等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实行分级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特殊人群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特殊人群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对高风险人群,实行重点管控,增加走访频次,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对中风险人群,实行一般管控,定期走访,掌握其动态;对低风险人群,实行常态化管控,鼓励其正常参与社会生活。建立应急处置预案,针对特殊人群可能出现的肇事肇祸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等内容,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各位领导、同志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其他乡镇(街道)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平,为建设平安XX、法治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