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规范提质筑牢育人根基办好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docx
-
资源ID:1370165
资源大小:11.9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聚焦规范提质筑牢育人根基办好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docx
聚焦规范提质,筑牢育人根基,办好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各位老师、同仁们:今天咱们聚在一起,开这个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推进会,既是对省里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质工程的具体落实,也是咱们学校从“做得对”向“做得好”迈进的一次集体思考。刚才教务处领着大家学了省教育厅的文件,特别是“五维规范指标”和20条负面清单,这些不是条条框框的束缚,而是咱们办学的“指南针”。回顾过去一年,咱们确实干了些实在事:课程表按国家方案排得清清楚楚,作业设计也少了些“偏题怪题”,孩子们书包轻了点,笑脸多了点。但咱们心里也清楚,食堂的饭菜有时候还不合孩子们口味,课后服务的兴趣班还不够丰富,这些都是咱们接下来要下功夫的地方。今天,咱们就围着“规范”这两个字,聊聊怎么把学校办得更扎实、更贴心。一、想明白”为什么规范”,把准办学的“定盘星”教育这行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管理不是给大家添负担,而是让咱们办学更有方向、更有效率。咱们得从根上想明白三个道理:从育人的本真来说,规范是守护教育初心的“防火墙”。小学教育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粒扣子”,要是这时候管理松松垮垮,今天想起来抓成绩,明天又忙着搞活动,孩子们就会像没扎根的小苗,长不直、长不壮。现在社会上有些教育焦虑,说到底就是有些地方丢了“育人”的根本,忙着追分数、比排名。咱们是百年老校,更得守住“启蒙养正”的本分,用规范的管理让每个孩子都能慢慢长大,而不是被催着长。从家长的期盼来看,规范是回应“上好学”的“定心丸”。这几年咱们学区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年均增长12%,家长们来学校问得最多的,不是教室新不新,而是老师教得扎不扎实,孩子在学校能不能学得开心、养成好习惯。就像老百姓过日子,吃饱穿暖后就想过好日子,家长们对教育的期待,也从“有学上”变成了“上好学”。咱们把管理做规范了,课堂效率高了,活动安排合理了,家长才能真放心。从学校的发展来讲,规范是百年老校“再出发”的“铺路石”。咱们学校走过了一百年,靠的不是名气,是一代代老师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口碑。现在咱们要从“规模发展”转向“品质发展”,就像老匠人做家具,光有好木料不行,还得有精准的样卯结构,规范管理就是咱们的“桦卯”,把教学、管理、服务这些“木料”牢牢拼在一起,学校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二、抓牢”三个着力点”,搭好规范管理的四梁八柱”省里说“规范筑基、质量提升”,咱们结合实际,就从三个方面下功夫,把规范落到实处:第一个着力点,让五育融合的课堂“活”起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规范课堂不是把课堂变成“标准答案”的生产线,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国家课程是“主食”,必须吃得饱、吃得好。咱们要严格按课程方案开课,语文、数学这些基础课不能少,体育、美术、劳动课也不能打折扣。这学期开始,咱们要做“课程实施清单”,每门课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效果,列得明明白白,月底大家一起对账,看看有没有“漏项”“偏项”。拓展课程是“配菜”,要新鲜、多样。咱们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些孩子们喜欢的课:喜欢动手的,搞个科学小实验社团;喜欢画画的,办个乡土绘画班;喜欢运动的,组织个跳绳队、足球队。这些课不用追求多高深,关键是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就像春天的花园,牡丹有牡丹的艳,茉莉有茉莉的香。实践活动是“调料”,要接地气、有温度。每月搞一次“校园实践日”,低年级的孩子学着整理书包、打扫教室,中高年级的孩子去操场拔草、给校园的小树浇水,再组织大家去社区看看老党员、去农田认识庄稼。课本上的“劳动最光荣”,不如让孩子们亲手体验一次来得真切。第二个着力点,让日常管理的细节“实”起来古人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校管理千头万绪,说到底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做透。教学管理要抓“两头”:一头是备课,不能照着参考书抄教案,要琢磨”这个知识点怎么讲,孩子们才能听懂”;另一头是作业,少搞“题海战术”,多设计些“动手做”“开口说”的作业,比如让孩子们给家人讲个课文里的故事,比做十道题还管用。教务处每周要抽查教案和作业,不是挑错,是和大家一起想办法改进。后勤服务要暖“童心”。食堂的饭菜,不能只算“有没有”,要算“合不合口”。咱们可以每月请几个孩子当“美食小评委”,提提意见;每周公布菜谱,尽量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校园环境也要多考虑孩子的需求,走廊的扶手再调低一点,卫生间的镜子再擦亮一点,让孩子们在学校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舒服。安全管理要守“底线”。每天放学前,班主任要看看教室里的插座关没关,走廊的栏杆牢不牢;每周,安全小组要检查消防器材、楼梯转角的照明。安全不是“一阵风”,是每天的“必修课”,就像给孩子们撑伞,晴天要检修,雨天才能稳稳当当遮风挡雨。第三个着力点,让家校协同的合力“强”起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育从来不是学校一家的事,家长是咱们最该携手的“同盟军”。咱们要把“家长学校”办得更实在。别搞成“训话会”,多搞些“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老师讲讲“怎么陪孩子写作业不生气”,请心理老师聊聊“如何听孩子说出心里话”,再请几位家长分享“家庭阅读的小窍门”。家长懂教育了,咱们的工作就少了很多误会。要多开“校园开放日”。每月让家长走进课堂听两节课,看看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去食堂看看食材怎么洗、怎么炒,让家长放心;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一次校园活动,比如亲子运动会、艺术节,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不仅学知识,还很快乐”。沟通渠道要“通”起来。班主任每周可以发一条“班级小消息”,说说这周孩子们学了什么、有哪些进步;遇到问题别等家长找上门,主动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好好商量。就像种庄稼,学校和家长就像阳光和雨露,配合好了,小苗才能长得旺。三、拧成一股绳,把规范管理变成“家常事”规范管理不是“一阵运动”,是咱们每天的“日常工作”。要做到这三点:一是多商量、少命令。学校要出台什么制度,先问问老师们的意见;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大家坐下来一起想办法。咱们都是为了孩子,心齐了,劲才能往一处使。二是多鼓励、少指责。刚开始按规范做,可能会有点不习惯,比如备课花的时间多了,作业设计得慢了,这都是正常的。教务处要多总结大家的好做法,在会上分享,让做得好的老师有成就感,做得还不够的老师有方向感。三是多坚持、少动摇。规范管理就像跑步,刚开始觉得累,但跑着跑着就顺了。咱们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孩子们的笑脸会更甜,家长的口碑会更好,咱们学校这棵百年老树,也会发出更茂盛的新枝。老师们,教育就像种庄稼,急不得、躁不得,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咱们守着这方校园,面对一个个天真的孩子,肩上的责任不轻,但心里的快乐也不少。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咱们把规范管理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对“育人”这两个字最好的回答。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咱们一起,踏踏实实干好每一天,把学校办成孩子们喜欢、家长们放心的好地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