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利用技术规范.docx
ICS93.080.01CCSP66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XXX-2025公路建设原生植被利用技术规范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2025-XX-XX发布2025-XX-XX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25植被保护26植被利用恢复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涅源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青海省公路局公路养护应急保障中心、青海省果洛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省兴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青海职业技术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祁文、周存秀、张学强、潘翠柳、郑荣宝、高庆鹏、马建珍、路浩然、崔建、韩小龙、吴松磊、朱小宁、徐寅东、石守帮、曹有亭、冶君。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公路建设原生植被利用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建设原生植被保护利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植被保护及植被利用恢复。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建设原生植被(草皮)的利用技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3398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程LY/T1225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LY/T1237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NY/T85土壤有机质测定法T/CECS1775绿化土壤改良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草皮毯在多年生草地类型中,由于草本植物的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由草根、草茎及粘连土壤组成的成片状、毯状或垫状植被层。3.2草皮块挖掘原生草本植被使草根层与底层土壤呈片状、毯状或块状分离,由草本植物的茎叶、根与粘连土壤组成的块状结构物。3.3草皮保护分级根据植被覆盖度、植物群落种类等划分的草皮保护级别。3.4草皮扩繁利用系数植被需恢复面积与草皮可利用面积的比值。4总体要求4.1 植被恢复利用中应降低对沿线原生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遵循“保护草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维护生物多样性”原则,草皮移植宜优先考虑路基边坡。4.2 在前期规划中应进行全面的生态评估,识别受影响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植被保护方案。4.3 施工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限定施工区域,减少对周边植被的干扰,不准许破坏公路工程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草地。4.4 施工完成后应定期对植被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并采取灌溉、施肥等措施,促进植被生长。5植被保护5.1 一般规定5.1.1 对高寒区需剥离利用的草皮应编制保护方案。5.1.2 植被与表土的保护采用一体化规划,草皮无法成片剥离时宜按表土保护方式进行设计。5.1.3 根据表土分类保护区类型、区域草皮剥离面积及计划回铺草皮的下垫土厚度、边坡土壤回填厚度等计算表土剥离的厚度和移植面积。5.1.4 1.4根据环境因子与植被类型对表土进行现场调查与取样,试验方法按LY/T1225、LY/T1237、NY/T85执行。5.2 保护级别及分类5.2.1宜利用GIS手段根据自然植被类型与覆盖度划定草皮保护级别。5.2.2根据草皮保护级别,需剥离保护区域分类如下:a)一级区中的高寒草甸植被;b)二级区中可成卷草皮植被。5.3 保护要素确定5.3.1 草皮保护面积按公式(1)计算:PS=PS1-CR1+PS2-CR2(1)式中:PS-草皮保护面积,m2;PS1一走廊带宽度范围内草皮保护级别一级区面积,m2;CR1走廊带宽度范围内草皮保护级别一级区平均覆盖度,%;PS2走廊带宽度范围内草皮保护级别二级区面积,m2;CR2走廊带宽度范围内草皮保护级别二级区平均覆盖度,%o5.3.2 植被恢复面积按公式(2)计算:RS=RSl+RS2-PMS(2)式中:RS-植被恢复面积,m2;RS1走廊带宽度范围内植被可恢复级别一级区面积,m2;RS2走廊带宽度范围内植被可恢复级别二级区面积,m2;PMSr路面面积,m2o5.3.3 草皮扩繁系数按公式(3)计算:EXr=舞(3)式中:EXr草皮扩繁系数;RS1各标段植被恢复面积,m2;PSi各标段草皮保护面积,m2o5.3.4 植草皮调运量按公式(4)计算:Ti=(RSi-PSi-EXr)/EXr(4)式中:Ti各标段草皮调入量,m2;EXr草皮扩繁系数;RS1各标段植被恢复面积,m2;PS1各标段草皮保护面积,m2o5.4 剥离5.5 4.1剥离方式宜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进行。5.6 .2剥离方案剥离方案见表I0表1剥离方案植被类型表土分类表土剥离保护区表土改良保护利用区非表土保护区草甸植被分层剥离分层剥离草皮剥离、土壤不剥离可成卷草地分层剥离分层剥离草皮剥离、土壤不剥离不可成卷草地混合剥离混合剥离草皮土壤均不剥离5.5堆放及养护5.5.1 堆放草皮毯或草皮块根据剥离与利用时间间隔,选择堆放方式:a)剥离后即用或1个月内利用:应集中堆放;b)剥离后3个月内利用:应分层堆放;c)剥离后36个月利用:应利用骨架支撑堆放,每层骨架先铺土层再放置草皮毯、草皮块,骨架可采用钢筋、格栅或其他材料制作而成;d)剥离后6个月以上利用:可采用植草空心砖堆放,先将草皮毯切割形成草皮块,再利用空心砖填入散土并栽植草皮块,最后将植草空心砖搭建成支撑骨架进行堆放。5.5.2 养护堆体表面采用遮阳网、无纺布或纤维毯等进行覆盖,并定期浇水,确保含水量在10%20%.6植被利用恢复6.1 一般规定6.1.1 草皮应在剥离区环境因子同等级及以上区域内调配利用,不准许将草甸段草皮应用于草原段。6.1.2 剥离的表土应根据草皮剥离保护区所需量调配利用。6.1.3 表土回覆利用时,先下层、再上层,并同时将上层表土与当地草籽相混合。6.1.4 草皮利用移植的质量评定按LY/T3398规定执行。6. 2基面处理6.1.1 基面土体应质地良好,对于砂砾类土和粘土宜采取改良措施。6.1.2 应采用有效防范牲畜践踏与采食的措施,提高植被成活率。1 .3表土改良1.1.1 根据T/CECS1775规定对如下土质类型进行改良:a)粘土与砂土:宜互相调配并掺加改良剂,改善土壤质地性能;b)砂土:应采用粘土进行改良;c)粘土:应采用砂土进行改良。1.1.2 改良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应符合表2规定。表2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土壤级别有机质(gkg)一级>40二级30-40三级20-30四级10-20五级<102 .4草皮移植6 .4.1草皮移植形式草皮移植形式如下:a)满铺式:将草皮毯或草皮块紧密镶嵌移植于整个坡面上;b)间铺式:将草皮毯或草皮块分散移植于坡面上,并在草皮毯或草皮块间撒播草籽。7 .4.2草皮移植工艺6.4.2.1采用人工撒布基土层方式,移植草皮前先润湿坡面,同时铺筑2cm5cm基土层,且拍卖,再浇水湿润。6.4.2.2对于满铺式草皮,基土层上移植草皮毯或草皮块,使其与基土层牢固结合。6. 4.2.3对于间铺式草皮,应采用棋盘式(见图1)、格栅式(见图2)和井字格(见图3)等布置方式:a)风蚀为主、水蚀较弱坡面: 棋盘式移植:在路基左右侧、路肩位置、坡脚位置各移植草块带,并在围合区域内随机点缀移植草皮块,草块带两侧及草皮块间空隙用种植土填充,使土表略低于草皮块表面,再在未铺草皮块的土表播撒当地草种,耙平拍实, 格栅式移植:宜采用草皮块沿坡面等高线平行移植形成草皮带,草皮带间回填种植土并播撒当地草种;b)水蚀为主、风蚀较弱坡面: 井字格移植:宜适当抬高土路肩高度,移植拦水草皮带,在坡面上采用井字格布置草皮带以层层拦截坡面径流,坡脚移植拦水草皮带,坡面间隔设置草皮排水沟, 格栅式移植:按6.4.2.3a)执行。6.4.2.4草皮移植后应覆盖无纺布、纤维毯等,防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以促进植被生长。图1棋盘式移植图2格栅式移植图3井字格式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