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现状分析及对策.docx
我国能源现状分析及对策2025年中国能源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石油行业,受到新能源加速渗透和全球能源格局调整的双重压力,巅峰时代已过,后续可能是长周期的阴跌,转型迫在眉睫。一、原油产量持续增长,进口依存度仍然很高,需求增速已放缓2024年我国的原油产量为2.13亿吨,比23年增长了1.8%,已经接近历史的最高值,产量连续稳步增长,原油产量已经接近峰值。2024年随着原油需求的增速放缓,原油产量又略有增长,全年原油进口量5.53亿吨,比23年下降了1.9%,是我国原油进口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的原油供应国家为俄罗斯19.6%,沙特14%、马来西亚12.5%o2024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0847亿吨,逆势增长了1.3%o我国已经连续8年,稳坐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位置,对外依存度依然高达73.l%o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原油加工量,为7.08亿吨,比2023年下降了1.6%,总量略有降低,在行业整体波动的环境下,原油加工总量总体稳定。2024年原油表观消费量为7.56亿吨,比2023年增长了3.22%,受到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新能源重卡快速发展,是石油消费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二、成品油供需分化明显,产品结构深度调整2024年汽油产量为1.6亿吨,同比略有降低,主要是受到产业转型,环保政策和新能源汽车兴起的影响。柴油的产量为1.8亿吨,同比下降了6.59%o主要还是受到终端需求的影响更大,特别是新能源重卡发展和工程车辆用量减少导致的需求疲软。煤油产量为5565.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了12%,主要是国内外航空行业及交通行业复苏。燃料油产量为4303.1万吨,暴跌了19.79%,进口依存度高达55.78%o2024年成品油的进口量小幅增长,出口大幅下滑,成品油进口总量为4823万吨,增长L1%。出口配额与2023年持平为4100万吨,但实际的出口量只有3673万吨,同比降低-12.5%,出口减少的主要是柴油,出口锐减了577万吨。2024年成品油的消费总量下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成品油消费总量为3.884亿吨,下降了2.8%o汽油、柴油消费量下滑,航煤消费回升上升。与2019年相比,消费总量仅仅增长了2.6%,这也反映出成品油消费市场已经过了巅峰平台期,后续就是长周期的阴跌。2024年成品油供应充足需求减缓,价格在震荡中下行,成品油的市场价格延续跌势。汽油价格全年下跌了6.82%,平均为7883.4元/吨,柴油价格下跌了2.85%,均值为6985元/吨。三、2025年的趋势将是转型深化,结构优化加速2025年已过半,基于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2025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主要特点,基本会延续24年的趋势。新能源的加速替代,将会持续挤压传统成品油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年增加,必将加速抑制汽油的消费量增长O2024年我国预计销售新能源汽车,约1250万辆(含出口),同比增长了32%,市场销售的渗透率大幅提升到41%,市场上的汽车保有量占比约8.9%。增长的趋势还在加速,预计今年年底渗透率有望突破到50%,也就是说每年汽车销量有一半都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可能上升到12%o柴油的需求量受到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的影响,预计25年全年消费量进一步下降。煤油因为航空行业的逐步复苏,报告明确预计2025年煤油产量将达6428.4万吨,增长15.5%(年底验证)。我国原油产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原油进口量预计变化不大,25年上半年原油进口量略有增加,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全年进口量可能小幅降低。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化,对外依存度高的局面无法改变,俄罗斯、中东仍为主要的原油来源,多元化供应战略将持续推进。炼化行业转型将继续深度,炼油产能逐步向高效、绿色、化工方向转型,“减油增化”策略继续深化。传统燃料汽油和柴油的产量,预计继续小幅降低,短期反转可能性不大,在我国的石油消费结构中,交通燃料(航煤除外)占比将继续降低,化工原料占比继续增加。在成品油需求增长乏力与行业转型的双重压力下,成品油市场可能延续供需宽松态势,价格上行空间有限。炼化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可能降至76%以下,民营炼厂的进口配额将继续收紧。四、结论2024年的行业数据,已经清晰地勾勒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石油产业正处在深刻漫长的结构性转型期。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已经开始重塑成品油的行业格局,石油化工行业已经被迫从“规模扩张”转向了“高质量发展”。2025年将延续行业转型趋势,并不断加速深化,原油保供与炼化升级并重,传统燃料油品的承压会加重,未来航煤和化工路线更具潜力和竞争力。优化结构,提升效率,保障安全,拥抱绿色,趋向高端,将是贯穿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