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防灾减灾促丰产技术方案.docx
大豆防灾减灾促丰产技术方案一防高温大豆苗期至分枝期持续高温,会不同程度影响光合作用,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同时加剧除草剂药害发生。开花后持续高温,超出大豆开花适宜的温度(25。(328。0,影响正常开花受精,导致“花而不实”或“结而不饱”。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采取灌溉、喷施叶面肥等措施,降低高温不利影响。1.及时灌溉。喷灌、滴灌能有效降低大豆叶面温度,缓解高温危害,促进开花受精和籽粒灌浆。2.药害防范。受高温影响,大豆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开放度提高,叶片表面角质层易因干旱变薄,导致除草剂被快速、过量吸收,超出大豆自身代谢能力,易引发除草剂药害。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剂:如0.01%芸苔素内酯(1015ml/亩)+氨基酸叶面肥(200300倍液),促进大豆恢复代谢功能,提高植株抗逆能力,间隔57天喷1次,连喷两次。3.防治虫害。持续高温天气会加重棉铃虫、豆荚螟、螂虫等虫害的发生,应及时喷药防治。二、防干旱大豆苗期抗旱能力较强,适当干旱可起到蹲苗的作用,促进根系下扎和缩短基部节间,提高抗倒伏能力。开花结荚期大豆需水最多,遇旱会导致花蕾发育不健全、花荚脱落、叶片萎蕾;鼓粒期干旱会造成枇荚、枇粒,降低有效荚数和百粒重,严重影响产量。1.及时灌溉。受旱地块要广辟水源,采用喷灌、滴灌等有效降低大豆叶面温度,降低高温不利影响,缓解旱情。2.叶面喷肥。受高温干旱影响地块,可结合病虫害防控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尿素或液态氮肥等,补充营养,提高植株抗逆能力。鼓粒期可以达到增粒重、促成熟的效果。3.防治虫害。高温干旱天气会加重红蜘蛛、棉铃虫、豆荚螟等虫害的发生,应及时喷药防治。三、防渍涝强降雨后,部分地块大豆易遭受涝害。尤其大豆分枝期抗涝能力较弱,应切实采取防涝减灾措施,减少对产量的影响。1.抓紧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是抗涝减灾的根本措施。要提前清理田间沟渠,尽快排水降渍,消除渍涝。排水不畅的地块,采用机械排水,确保消除渍涝。2.中耕培土。在地面泛白时及时中耕散塘,破除土壤板结层,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恢复生长。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高度为1012厘米,增强抗涝、抗倒能力。3.合理追肥。结合中耕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公斤,并在鼓粒中后期着重进行叶面喷肥,每710天叶面喷O1%O2%磷酸二氢钾12次,延缓大豆叶片衰老,促进鼓粒。4.病害防治。渍涝容易诱发大豆根腐病和锈病,于发病初期喷施25%甲霜灵800倍液或2.5%咯菌般100O倍液防治根腐病,喷施15%三哇酮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O倍液防治大豆锈病。四、防强风倒伏强降雨往往伴随强风,容易造成大豆植株倒伏,造成严重减产。根据倒伏时期和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大豆开花期以前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靠植株自我调节进行恢复,基本不影响产量;开花期以后轻度倒伏的可以人工适当扶起,两行对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减少落荚,尽量降低产量损失。严重倒伏的,如倒伏4级(植株倒伏于地),会影响以后的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可能减产30%左右。建议不要再人工扶起,以免植株折断,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同时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减少落荚,增强抗病能力。五防冰雹雹灾对大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株生长点有的被破坏,叶片穿孔、碎裂,地面上有少量落叶,甚至茎叶、分枝被打断,打烂,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可在灾后追施速效氮磷钾复合肥,促使大豆尽快恢复生长。同时雹灾伤口容易感染病害,要在雹灾发生后710天喷施一次杀菌剂和叶面肥,连续喷施2次,增强抗病能力。雹灾过后容易造成地面板结、地温下降,根系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要及早进行中耕、晾埔,以增温通气,促进根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