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进展汇总与问题改进(二).docx
-
资源ID:1368061
资源大小:11.7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进展汇总与问题改进(二).docx
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进展汇总与问题改进一、全球及我国疫情防控现状(一)全球流行态势 蔓延范围扩大: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主要流行于美洲、亚洲和非洲,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流行区域高度重叠。世界卫生组织警示,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法国海外省拉里尤尼翁岛约三分之一人口已感染,疫情规模接近20年前印度洋地区大暴发。 病毒变异风险:东中南非型病毒突变形成的印度洋分枝(IoL)毒株更易通过白纹伊蚊传播,加剧传播效率。(二)我国防控进展 风险分级管理:我国将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为四类流行风险地区,其中I类地区(浙江、福建、广东等6省)因媒介伊蚊活跃期长、登革热本地病例多,被列为高风险区域。 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多渠道监测机制,包括进境人员筛查、登革热样病例多病原检测(I11类地区蚊媒活跃季节开展)及媒介伊蚊密度监测,2025年7月广东佛山通过该体系快速发现境外输入继发聚集性疫情。 应急响应启动:针对佛山疫情(累计确诊超6000例,波及广州、阳江等10余地市),当地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响应,强化病例追踪、资源调配及灭蚊消杀。二、现有防控措施成效与问题(一)关键防控措施实施情况措施类别具体行动成效蚊媒控制重点清理积水容器、疏通沟渠、河道清淤,对公园、老旧小区等区域开展全域消杀乐昌市等地区通过环境整治降低蚊虫孳生率病例管理规范病例诊断(疑似/临床诊断/确诊病例分类),强化早期报告与隔离实现输入病例快速识别,减少本地传播链延伸健康宣教多渠道科普防蚊知识,引导群众使用蚊帐、驱蚊剂,定期清理居家积水提升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形成群防群控氛围(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疫苗与药物空缺:目前全球尚无广泛应用的疫苗,我国亦无可供使用的特异性治疗药物,防控依赖蚊媒控制和对症支持治疗。 媒介适应性强:白纹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且对常用杀虫剂耐药性上升,部分地区消杀效果受限。 输入压力持续:国际旅行频繁导致境外输入病例增加,叠加夏季蚊媒活跃,I类地区本地传播风险居高不下。三、改进方向与优化建议(一)强化监测预警能力1 .升级多病原检测网络:在I11类地区推广“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三联核酸检测试剂盒,缩短确诊时间至24小时内。2 .建立跨境联防机制:与东南亚、非洲重点流行国共享疫情数据,对入境航班旅客推行“健康申报+病毒核酸抽检“双筛查。(二)优化蚊媒控制策略1 .精准消杀技术应用:采用无人机喷雾与人工消杀结合,针对伊蚊孳生地(如轮胎、花盆积水)投放生物灭蚊幼剂(如苏云金杆菌)。2 .耐药性监测与管理:定期开展蚊虫抗药性检测,轮换使用氯菊酯、马拉硫磷等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三)提升应急处置效能 基层能力建设:对社区医生开展“发热伴关节痛”病例识别培训,发挥药店“哨点”作用,对购买退热/止痛药物者进行症状问询登记。 物资储备标准化:按人口规模建立消杀药品(如1%次氯酸钠)、个人防护用品(驱蚊剂、蚊帐)应急储备库,确保疫情发生时48小时内覆盖高风险区域。(四)推动科研与国际合作 疫苗研发攻坚:支持国内企业加快减毒活疫苗临床试验,参考全球已上市的两种旅行者疫苗技术路线,推动本土化生产。 加入世卫组织战略顾问组:参与制定全球防控指南,引进蚊媒基因编辑技术(如沃尔巴克氏体共生菌释放)等创新手段。四、总结基孔肯雅热防控需以“多病同防”为核心,通过环境治理、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与科研攻关多管齐下。当前我国已构建风险分级管理框架,但在疫苗研发、媒介控制技术升级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需重点强化基层能力与国际协作,以应对全球疫情蔓延与病毒变异双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