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情况汇报.docx
城乡融合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XX县深入贯彻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聚焦“抓好两端、畅通中间”,把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遴选5个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明、带动能力强的乡镇开展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推动乡镇发展各展其长、各美其美,体现乡土味道、自身特色,以镇域“小精彩”助推县域“大发展”。今年上半年,试点乡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25亿元,以试点工作“一子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全盘活”的赋能效应加快凸显,XX县成为全省两个、全市唯一连续五年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县,试点乡镇之一的XX镇成功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并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一'健全体系聚合力,下好乡镇发展“一盘棋”一是精准遴选锚定位。依托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综合研判各乡镇交通、产业、资源等因素,量化乡镇经济发展基础条件、申报方案可行性等3大类9小项评选指标,按照“乡镇自荐+专家评审”方式遴选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乡镇。围绕招商引资、企业培育等7个方面,设置“定性+定量”“共性+个性”差异化考核指标,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乡镇进行调整,建立“能者上庸者下”激励机制,打破“一选定终身”,以“能进能出”激励乡镇“比学赶超”。二是精准配套建机制。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县委副书记领衔的工作专班,建立“专班推动+包抓促动+多方联动”机制,编制清单化、项目化年度工作要点,通过实地调研、集中研讨等方式,及时“把脉问诊”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政策风向把握不准等工作困难,压茬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共召开工作专题会10余次,解决相关问题9个。三是精准激励提干劲。围绕财税增收、用地保障、用人用编等方面制定乡镇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十条激励措施,安排1000万元专项发展基金,对新引进落户试点乡镇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0万元及以上的省外项目、新增“四上”企业超出目标任务数等情况,分别给予项目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3%。的资金奖励、每新增1户“四上”企业奖励3万元等激励政策。试点以来,累计向试点乡镇投入财政资金2.75亿元。二'招新引优富产业,打通特色产业“一条链”一是因地制宜抓产业。立足区位特点、劳动力数量、产业基础等资源禀赋,量身制定个性化发展路径,通过构建XX镇“XX湖水美村”农文旅品牌、建设西平镇现代农业园区、发展XX镇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打造XX镇商业综合体、推进XX镇生猪种业园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方式,形成一批各具优势、富有活力的文旅强镇、农业大镇、工业重镇等特色乡镇。前三季度,试点乡镇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0%、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o二是云上云下聚资源。组建试点乡镇“产业招商联盟”,依托“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通过“一把手”上门招商、小分队对口招商等方式招引绵德堂制药、宜乐纺织等优质企业,今年以来,试点乡镇新签约企业28家。依托XX政务网、在外人才联络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对外发布产业延链补链重点项目招录表,通过“一键招商”“视频招商”等形式,今年以来成功引进群禾中药材、中九新材料等28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达IOLIl亿元。三是腾笼换鸟挖潜力。实施“闲置资产三年清零”行动,系统梳理试点乡镇闲置资产、低效用地等资源,形成土地改造清单,遴选具有区位优势、商业价值、适合转为经营性资产等特征的闲置资源进行改造,采取“改建+租赁”方式推动土地资源再优化、再利用,有效化解乡镇用地指标不足、企业落地投产时间过长等问题。今年以来,试点乡镇累计盘活闲置资产60余处,建成安吉纳体育、金麦惠食品等企业乡镇分厂(车间)19个。三'大刀阔斧优服务,激活营商环境“一池水”一是要素保障“助企纾困”。定向收集试点乡镇人才需求,以企业为人才集聚主阵地,组织铁骑力士、佳联佳禧、明兴农业等乡镇企业赴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靶向招引金融学、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毕业生,有效解决乡镇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今年以来,累计为试点乡镇输入各类专业人才99名。围绕试点乡镇融资难、抵押物不足等问题,通过推出定制金融贷款服务、建立县属平台公司对接试点乡镇产城发展和投融资工作机制等方式,拓宽试点乡镇融资渠道。前三季度,试点乡镇新增存款37.93亿元,新增贷款21.03亿yGo二是上门服务“主动出击”。优选发改、财政等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组建企业服务小分队,建立“N对1”定点联系乡镇机制,通过入企调研、现场座谈等方式,解决建林粮食、东鼎盛农贸等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审批等难题,实现“项目推进零障碍、政府围着企业转”。前三季度,试点乡镇新培育市场主体8000余户,其中“四上”企业13户。三是企业打分“逆向考评”o建立“营商环境企业评”机制,围绕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内容,邀请试点乡镇企业通过“考官打分”“专家建议”等方式开展月度考核,并建立企业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台账,定期开展“回头看”,将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倒逼乡镇提升服务水平。今年以来,累计发现试点乡镇营商环境问题60个,问题整改率达到98.33%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