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诫勉谈话时的检讨及整改情况报告.docx
在接受诫勉谈话时的检讨及整改情况报告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相关规定,以及2025年8月7日县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诫勉谈话会议精神,我作为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就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滞后问题,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实际,深刻反思剖析,现将检讨情况及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一、问题复盘与深刻检讨2025年3月,我县启动实施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这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作为分管领导,我本应牵头抓总、靠前指挥,却因思想松懈、作风漂浮,导致项目推进严重滞后截至7月底,仅完成总工程量的38%(原计划6月底完成60%),其中渠道衬砌、机耕路硬化等关键工程滞后超2个月,群众多次通过“12345”热线反映“施工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田块整理后杂草丛生”等问题。经县委督查室、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核查,问题症结虽涉及施工方管理松散、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等客观因素,但根本原因在于我的政治站位不高、责任担当缺失、工作作风不实。(一)理论学习“热在表面”,政治判断力出现偏差。年初以来,我虽按时参加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也组织分管部门开展了“项目建设年”专题研讨,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对“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政治内涵理解不深,片面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常规工作”,未从“端稳中国饭碗”的战略高度把握其紧迫性。3月项目启动会上,我谨照本宣科传达了上级文件,未结合我县“山地多、地块散”的实际研究具体推进措施;6月县委常委会听取项目进展时,我仍以“天气多雨影响工期”“施工队人员不足”等客观理由汇报,对自身统筹不力的问题避重就轻。这种“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本质上是党性修养弱化的表现,把“国之大者”当成了“墙上标语”。(二)责任落实“浮在面上”,担当作为力严重缺失。作为分管副县长,我本应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的闭环机制,但实际工作中存在“挂名调度、遥控指挥”现象。4月项目进入施工黄金期,我因忙于筹备全县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周未按计划到项目现场督导,仅通过微信群“遥控”农业农村局负责人;5月县纪委监委发出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的提醒函后,我虽签批“请农业农村局抓紧落实”,但未亲自约谈施工方、监理方主要负责人,也未协调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解决施工中的用地纠纷、道路运输等问题。6月20日,我在项目现场调研时,看到施工队只在田填边“做样子”,却未当场严肃问责,反而安慰乡镇干部“慢慢来,质量比进度重要“一一这种“老好人”思想,实则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对群众利益漠视的表现。正如县委书记在诫勉谈话中指出的:“文秘出身的干部,最容易犯'重文字轻落实'的毛病,你把材料写得再漂亮,项目落不了地,群众得不到实惠,就是最大的失职!”(三)作风建设“软在骨里”,抓落实能力亟待提升。回顾项目推进全过程,我暴露出三大作风短板:一是调研不深。年初制定方案时,仅召开1次部门座谈会,未深入田间地头征求种粮大户、村组干部意见,导致“机耕路宽度设计不符合农机作业需求”“灌溉管道铺设未避开村民住房”等问题反复出现;二是协调不力。项目涉及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7个部门,我却以“属地管理”为由,未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导致土地平整与环评审批脱节,延误施工节点;三是督考不严。虽然制定了考核办法,但对施工方的奖惩措施停留在“发文件”层面,6月以来施工方累计延误12次,仅口头警告1次,未按合同扣除违约金。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从“文秘思维”向“行政思维”转型的不到位,习惯用“写材料”代替“抓落实”,用“留痕管理”代替“实效管理”。二、整改实践与阶段成效诫勉谈话后,我痛定思痛,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抓整改,重点围绕“思想纠偏、责任压实、机制重构”三大方向发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一)以“学深悟透”铸魂,重塑政治担当之“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个人整改学习计划:每周一晚固定2小时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22025年),结合项目实际撰写学习笔记1.2万字;8月1日,牵头组织农业农村局、项目指挥部开展“项目推进与政治责任”专题研讨,邀请县委党校专家作从“国之大者”看高标准农田建设辅导报告,参会人员提交心得体会37篇。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是简单的“修田壤、挖沟渠”,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先手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试金石”。思想上的“总开关”拧紧了,行动上的“指南针”才不会偏。(二)以“动真碰硬”破题,夯实责任落实之“基”。针对责任虚化问题,我牵头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改责任清单,明确“县级领导包片、部门领导包段、乡村干部包点”的三级责任体系:我本人每周至少2次到项目现场办公,直接调度施工方、监理方;农业农村局成立“项目攻坚专班”,由局长任组长,每日汇总工程进度;各乡镇落实“一名副科级干部+两名驻村干部”驻点督导,确保问题“当日发现、当日解决”。8月3日,我在*镇项目现场发现灌溉渠道存在“偷工减料”问题,当场约谈施工方项目经理,责令其3日内返工,并按合同约定扣除5%工程款;8月7日,针对监理单位“人证分离”问题,协调县住建局吊销其监理资质,更换第三方监理机构。目前,项目周进度从整改前的L2%提升至3.8%,滞后的渠道衬砌工程已追回15天工期。(三)以“建章立制”固本,扎紧项目管理之“笼”。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完善制度:一是建立“双日报”机制,施工方每日上报工程量,监理方每日上报质量检查记录,由专班汇总后报我审阅;二是推行“群众监督岗”,在每个项目村聘请5名老党员、种粮大户作为义务监督员,发放监督联系卡,累计收集群众建议23条(如“机耕路增设排水边沟”“田块边界增加标识桩”),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无人机航拍、GPS定位等方式实时监控施工进度,8月10日平台显示,总工程量已完成52%,较整改前提升14个百分点。(四)以“一线工作”提能,锤炼担当作为之“能”。针对“文秘思维“惯性,我主动沉到项目一线“补课”:8月2日,跟随施工队参与渠道清淤作业,亲身体验“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施工艰辛;8月5日,与5户因施工临时占地的农户座谈,现场协调解决青苗补偿问题,农户感慨“副县长都来地里了,我们的心踏实了";8月8日,组织农业农村局干部开展“项目现场教学”,从图纸核对到现场放线,从质量标准到验收流程,全程参与、全程记录,切实提升干部“抓落实”的本领。三、未来打算与长效承诺此次诫勉谈话,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一次严格的作风锤炼、一次全面的能力提升。我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以更高站位服务大局,做“国之大者”的践行者。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局性谋划,紧扣县委“打造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目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标准蔬菜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园“三园融合”,年内力争完成12万亩建设任务,打造2个“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示范片,真正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二)以更实作风攻坚克难,做项目推进的“操盘手”。坚持“一线工作法”,对剩余工程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推进“,重点解决施工机械不足、建材供应紧张等问题,协调金融部门提供500万元专项贷款,确保9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11月底前完成验收;同步做好建后管护,探索“县管总、乡管片、村管段”的管护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以更严标准锤炼党性,做清正廉洁的“排头兵”。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既抓项目建设,又抓廉政风险防控,针对工程招投标、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建立“双人审核、全程留痕”制度;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定期向县委、县纪委报告整改进展,以“自身硬”带动“队伍硬”,以“作风实”促进“事业兴”。此次诫勉谈话,让我深切体会到“职位越高、责任越重”的深刻内涵。作为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我深知肩上扛着的是120万*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身后跟着的是基层干部的信任与期待。今后,我将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必答题”而非“选择题”,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民心工程”而非“形象工程”,用实际行动兑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承诺,绝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期盼!以上报告,请予审查。赠篇:【写材朝典】小处不修漏,暗处不娶隐【例文】让遵规守纪成为一种自觉追求,作决策、办事情、推工作,决不给自己留“暗箱”、开“后门”,确保秉公用权、公私分明。坚定慎初慎微之念,侥幸心理不是凭空而生,常在思想动摇的间隙乘虚而入,所以千万别“破窗”,管住第一次吃拿卡要的手,牢记“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做到不畏人知畏己知。(中国纪检监察报莫存侥幸心理)【典故】出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概论,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释义】意思是,细微之处不可粗心大意疏忽遗漏,在没人见的地方不能做见不得人的事,即使处于穷途末路的时候也振作精神、奋发向上,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赏析】古人讲,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一个人独身自处时,少了外在的约束和他人的监督,道德修养“存乎一心”,此时最见修为。春秋时期著名的贤大夫蓬伯玉,道德品行优秀,深受世人敬仰。有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在宫中夜坐,先听到一阵车声由远而近,之后就渐渐消失了,没过多久又响起车声。卫灵公就问夫人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夫人回答,应该是蓬伯玉。卫灵公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夫人回答,君子是非常注意细节的,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始终如一坚持朝中礼制,让车夫扶着车辕慢行;M伯玉仁而有智,他不会因为现在是黑夜没人看见就忘记礼节,所以我觉得是他。卫灵公派人去查看,果然是蓬伯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我革命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不断锤炼党员党性修养。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说,真正的共产党人即使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党员干部当认真对标对表,时常扪心自问,强化自我约束,无论何时何地都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各项法律法规,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定力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自律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点滴严起、从小事严起,在锤炼自我中远离红线、坚守底线。【写材料用典】无心者公,无我者明【例文】“无心者公,无我者明。”无心即不掺加个人私心杂念,站在公义的立场上处理问题,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官德人品。由此,才能将“去私存公”视为为政的根本。(中国纪检监察报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典故】出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处事类,谋人事如己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无心者公,无我者明。【释义】意思是,没有成见的人,对人对事公正;没有私心的人,做人做事清正廉明。【赏析】古人讲,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自古以来,公私分明就是贤士大夫所推崇的人格修养和为官道德。“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为政的根本在于公正,公正的前提在于“无心”,在于“去私”,先把自己心中的主观成见排除,不让私见偏见损害自己的心性,不以个人好恶去评判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至于出现“以邪损正、以私害公”的情况。晋书记载,西晋开国元勋羊祜,“其嘉谋谈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凡所进达,人皆不知所由”。羊祜所举荐的人,却不知是谁举荐自己的。羊祜荐人为官,其心心念念的是举荐之人的德才表现,而不是为了让人私下谢恩于自己。从古至今,公私分明一直是严以律己的重要标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修身律己的重要标尺。